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由来及其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性论文,后现代论文,由来论文,主义哲学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后现代主义于60年代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后,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把现代性问题作为其批判反思的对象;讨论的话题涉及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建筑学以及科学技术等领域。后现代主义在其演进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泛文化思潮,它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在不同文化传统国家中也有不同的表现。这一思潮流派纷呈、观点相异,是当代思想领域极为复杂的思潮。从哲学角度看,后现代主义从德、法哲学家们所倡导的对现代哲学进行解构、摧毁、否定的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逐渐演进到以美国大卫·格立芬、小约翰·科布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在回应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此,我们将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由来
(一)在回应中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洲大陆产生了以伽达默尔、保罗、利科为代表的新解释学及以福科、德里达、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哲学,这些思想的出现,标志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诞生。新解释学在其对近现代哲学的解释中,使真理退场、主体虚化、客观性丧失。后结构主义在其解构的过程中,消解了中心和主体,摧毁了本质和基础,否定了规律,削平了深度,割断了历史,这种带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哲学,随着其代表人物到美国讲学与交流而流传到北美。美国的本土哲学在回应欧洲后哲学中产生了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和以大卫·格立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
新实用主义采取了与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相一致的立场,把美国的实用主义与之结合起来,提出实用主义的后哲学文化。罗蒂指出:“我认为海德格尔、福科、德里达是通常称为‘后尼采主义’的20世纪德国和法国哲学的最重要的人物。”(罗蒂:《后哲学文化》,中文1版, 10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德里达对语言的讨论不见得与维特根斯坦的讨论有什么重要的区别,福科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的讨论,在我看来,也不见得与杜威的讨论有什么重要的区别。”“我乐于认为,到本世纪末,在美国实用主义和后尼采的德国和法国哲学间的聚合将明朗化。”“这种聚合最终将导致后哲学文化。在这里,‘后哲学’指的是克服人们以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建立与某种非人类的东西(某种像上帝,或柏拉图的善的形式,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实证主义的物理实在本身,或康德的道德律这样的东西)联系的信念。我认为,传统的、前实用主义的哲学充满了德里达所谓的‘出现的形而上学’,即希望发现某种固定不变的,使我们有可能用认识来代替意见的东西。在我看来,一种文化可以看作是后哲学文化,仅当其放弃这样的希望,连同在现象与实在,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对立。在一个后哲学文化中,真理将被看作不过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同上书,第11~12页。)罗蒂结合实用主义与后尼采主义而提出的新实用主义的后哲学文化,与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相一致,旨在摧毁传统哲学。
与新实用主义相反,在回应激进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大卫·格立芬、小约翰·科布等人则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出发,形成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卫·格立芬认为:“与文学艺术的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的是哲学的后现代主义,它发端于实用主义、物理主义、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德里达以及其他一些近期法国思想家……它以一种反世界观的方法战胜了现代世界观,它解构或消除了世界观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如上帝、自我、目的、意义、现实世界以及一致真理。由于有时出于拒斥极权主义体系的道德上的考虑,这种类型的后现代思想导致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大卫·格立芬:《后现代精神》,中文1版,236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之不同,“它试图战胜现代世界观,但不是通过消除上述世界观本身存在的可能性,而是通过对现代前提和传统概念的修正来建构一种后现代世界观。建设性或修正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科学的、道德的、美学的和宗教直觉的新体系。它并不反对科学本身,而是反对那种单独允许现代自然科学数据参与建构我们世界观的科学主义”。(同上书,第236页。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重新回到了有机论并接受了非感官感知,它愿意从曾被现代性独断地拒斥的各种形式的前现代思想和在实践中恢复真理和价值观。这种建设性的、修正的后现代主义是现代真理和价值观与前现代真理和价值观的创造性的结合”。(同上书,第237页。)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承继了欧洲大陆后哲学反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价值观的立场,尤其反对自17世纪以来,以伽利略、笛卡尔、培根、牛顿的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世界观,主张超越这种现代世界观。但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反对欧洲大陆后哲学家们反世界观的方法,主张通过与现代世界观互为条件的世界秩序来超越现代性,这种超越意味着超越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父权观念、机械论、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回应欧洲大陆后哲学过程中产生的,解构主义启发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使其看到了现代哲学的弊端,在对现代哲学的批判上,它们有着一致的意见;但在如何超越现代性上,它们的观点相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建设向度表现在超越现代性世界观上,它是建设性的,而不是解构、摧毁、否定、反世界观的。
(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出发点
德、法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美国哲学的冲击,直接启发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后哲学。大卫·格立芬直言承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倡导者是科学家出身的哲学家诺斯·怀特海。
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一书中指出,过程是根本的,成为现实的,就是成为过程的。过程承继的是过去,立足的是现在,面向的是未来。怀特海所言的过程是外在的客观机遇和内在的主观享受的统一。一方面,过程体现为转变和共生。转变是一种现实个体向另一种现实个体的转化,它构成了暂时性,因为每一个现实个体都是一些转瞬即逝的事件,灭亡就意味着转向下一个事件;共生则意味着生成具体,它构成了永恒性,因为在共生的过程中没有时间,每一个瞬间都是崭新的,都是“现在”,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永恒的。另一方面,过程又体现为享受即领悟和感受,过程是对现在机遇的领悟和对先前机遇的感受,并对全部过去和未来开放。因而,在现实个体共生的瞬间,过程的每一个单位都享受着某种主观的直接性,都具有内在的价值。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经过哈茨霍依的进一步阐述,对美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直接继承了过程哲学,他们提出的内在关系说、有机体理论、生态的世界观等后现代哲学理论都是对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直接发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直接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其生态的(或有机的)世界观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动过程哲学的发展和旨在推动后现代世界观的发展和探索,小约翰·科布在克莱蒙特大学成立了“过程研究中心”,他的学生大卫·格立芬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成立了“后现代世界研究中心”。1987年1月, 这两个中心联合组织了题为“走向后现代世界”的大会,并编辑出版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丛书,系统论述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张。
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其他后现代主义一样,抱着人类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世界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精神和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二元论、机械论、实利主义、男性中心主义、实在主义和科学主义进行了反思,认为:现代性的解释者都强调个人主义的中心地位。这种个人主义否认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与自然、历史、神圣造物主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把社会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自愿结合到一起的独立的个人的聚合体,强调个人独立于他人的重要性,这种个人主义允许在市场上不受道德约束地追求自我利益的作法,是现代精神的一个独特的特征。笛卡尔对实体所下的定义是对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最集中的哲学表达。
现代性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个人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二元论。现代性的二元论与其个人主义紧密相联。机械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人的灵魂、思想和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现代性精神接受了这种机械主义的自然观,为了证明人的自由,它承认人与自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思想、灵魂独立于实体,自然界是毫无知觉的。现代性关于心灵和自然的二元论观点把意识自我运动和内在价值仅仅归结为人类灵说的属性,它不仅证明了人(Man)对自然的优越性, 而且证明了男性是优越于女性的。“二元论为现代性肆意统治和掠夺自然(包括其他所有种类的生命)的欲望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这种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同上书,第5页。)
“现代性的激进个人主义和二元论的基本倾向,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同样空前绝后的是现代性与时间性的关系。”(同上书,第5页。)在对时间的看法上, 它完全从将来而不是过去的关系中寻找现在的意义,这意味着对过去持一种遗忘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它割断了现在与过去的联系,沉醉于对新颖性的追求。
现代精神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视专注于探知事实(而不是价值)的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为探知真理的唯一方法,而神学、形而上学、美学和伦理学都不提供具有真假属性的认知判断。把理性仅仅限定为工具理性,这种单面的精神在现代大规模破坏性技术中的体现使得它比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与现代精神相一致的现代社会以无家可归为标志。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首先是国家与教会、政治与经济的分离。分离使得经济生活摆脱政治的约束,传统道德观认为,十恶不赦的贪婪成了市场的驱动力,市场的运作受看不见的手引导,私人的罪恶带来公共利益成了现代社会的准则。其次,现代社会具有机械化的特征。工业化和技术化表明机器变成了社会中心,它不仅表现在生活完全机械化,而且表现在人类社会自身尽可能像一台高效机器那样运转。社会的机械化导致的劳动分工使工人成了机器中一个可更换的元件,官僚主义使人适应国家机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第三,现代社会的特征表现为实利主义。社会消解在经济中,在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中,实利主义重物轻人,使人沦为经济动物;实利主义认为无限丰富的物质商品可以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国民生产总值成了衡量社会运行状态的标志。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现代世界观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它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长足发展,但它没有阻止反而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分裂;虚无主义和毁灭的产生,使西方的生活越来越趋于“熵化”;经济和技术的混乱以及生态失衡,使地球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过对现代精神和现代社会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世界观,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针对现代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观点,强调内在关系的重要性。现代精神把人与他人、人与物的关系看作是外在的、派生的;后现代精神则强调这些关系是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个体与他人、他物的关系是个人身份构成性的东西,没有独立的实体,从简单的电子、原子、分子到人的意识,都是由其内在关系构成的。
第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一种有机哲学。这种有机主义是对二元论和实利主义的超越。它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经验、价值和目的存在,自然不是人们统治、占有、掠夺的对象,而是有待人去照料的花园。这种有机主义主张“人类和非人类的各种正当的利益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同上书,第121页。)
第三,在时间观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针对现代性沉溺于对新颖性的追求,强调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认为现在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包容了整个过去,现在具有未来的意义,未来必须从现在的土壤中生长出来。这种时间观,立足现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是彻底开放的时间。
第四,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父权制,提倡后父权制,认为妇女作为女性的主要代表者,承担着一种创造性的角色,在统一性和多样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后现代哲学反对父权制,倡导政治生活女性主义化,响应女性意识的召唤,强调创造的重要性。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激进的否定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张不同,它们的这些主张,既是对现代精神反思的结果,又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映。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强调:“要想走向后现代,我们就必须去发展和培养现实地存在于或潜在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王国中的实践和意识。”(同上书,第149页。)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强调内在关系的重要性,倡导有机主义,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要求发挥人的创造性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美国哲学对欧洲大陆后哲学的一种回应,不同于在这一回应中产生的新实用主义。它与之采取了相反的立场,主张通过反思来建构或修正现代性世界观从而发展后现代世界观。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在众多流派都反对、摧毁、否定、解构现代性的进程中,它倡导通过总结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经验教训,汲取其积极成果,这在方法论上是正确而有价值的。
但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强调内在关系、有机主义和创造性,反对二元论、机械主义时矫枉过正,主张万物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目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创造性和神圣性,这使其带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在批判现代性时,把被现代性逐出的上帝又请回到自己的后现代的世界观中,这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要解决现代性问题,请上帝帮忙是不行的。现代性的问题根植于现代社会的矛盾之中,只有对现代社会进行认真反思,并对其社会实行变革,才能真正消除现代性弊端,使现代社会取得的长足进步得以保留。在研究和借鉴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时,我们对其泛神论和唯心主义的成分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流派,其产生的时间不长,代表人物都还在积极地推动和探索后现代世界观的发展。也许随着这一哲学流派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提出更有价值的、积极的思想,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标签:哲学论文; 后现代主义论文; 现代性论文; 世界观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实用主义论文; 现代社会论文; 个人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