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颈椎结核患者28例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晓江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摘 要】目的:探析手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颈椎结核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1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处理,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则进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JOA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结核患者给予前路病灶清除处理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措施,可直达患者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后期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手术;颈椎结核;临床效果

本文将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8例颈椎结核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颈椎结核临床正确治疗措施,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降低患者致残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颈椎结核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9~63岁,平均(42.36±1.0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14±0.62)年。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可出现走路踩棉感、四肢麻木、颈部不适、吞咽困难、颈椎后凸畸形、呼吸困难、持物不问、躯干束缚感等临床表现,发病部位:C1~2节段8例、C3~4节段8例、C3~5节段7例、C4~5节段3例、C7~T1节段2例,术前JOA(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颈椎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情况5.90~13.20分,平均(9.28±1.14)分。随机将2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临床表现、例数、术前JOA评分、教育背景及社会经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颈椎结核患者均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处理,研究组患者前路病灶清除后给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前路病灶清除后给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1 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内固定手术

术前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确定发病部位,指导患者取右侧斜卧位或仰卧位,麻醉后选择左侧颈椎前方胸锁乳突肌前缘给予手术切口进入,将隔离病灶区域垫纱布后,将病灶脓液穿刺抽出并进行实验室培养,将病灶减压处理后切开脓肿腔,对脓液、干酪样坏死组织及结核肉芽组织彻底清除,待脓肿壁及其周边病灶范围内表面出现活跃渗血情况后,对发病颈椎给予准确定位并清晰显露于手术视野下,使用纱布球对其进行钝性剥离,对周围血管进行有效结扎后切除病变椎体、出现坏死的椎间盘组织及相应的前纵韧带,切除椎体原则为病变椎体次全切除,但若该椎体发生严重破坏,则应全部切除。若患者颈椎中结核病灶与椎管发生相通,或椎管内出现结核组织并对硬脊膜或硬膜外造成一定压迫,应彻底将病变椎体内的结核病灶清除,并对脊髓进行彻底减压,使硬膜囊充分发生膨起[1]。在病变椎体相邻正常椎体上安置撑开器螺钉,将椎体适当撑开,目的在于尽量恢复患者发生病变椎体生理弧度,对后凸畸形情况进行适当恢复,测量该病变区域缺损高度,并于自身髂嵴处进行三面皮质骨块取用,并将其嵌入椎体发生骨缺损处,选择适当长度的颈前路钛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措施,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确定治疗效果。

1.2.2 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手术

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并进行术前麻醉,经医学影像检查确定患者发病部位后对相应颈椎节段进行后正中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术方法同研究组。将病变椎体周围正常椎体的椎板及椎弓根均进行充分显露,于发病部位上下相邻正常椎体内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植入数量为四枚,若患者病情较重,已将后柱稳定性破坏,应增加四枚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之后采取仰卧位,根据患者具体发病情况以及腰大肌脓肿情况,并进行单侧(或双侧)入路,入路时需经腹膜,对患者体内腰大肌发生的脓肿病变椎体进行彻底清除[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JOA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颈椎结核属于脊柱结核疾病的一种,临床发病率较低,约为脊柱结核患者总数的4%[3]。研究表明,颈椎结核患者若未进行正确治疗,则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颈椎的迫害、颈椎塌陷以及脊髓受压制,而压迫脊髓,将造成患者四肢瘫痪等严重后果,降低其生活质量[4]。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颈椎结核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5]。

本文研究可知,对颈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相较于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JOA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特点,是临床首选的颈椎结核治疗方法。于术后对患者常规放置引流管进行彻底引流,目的在于促进患者手术伤口更快更好的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结核患者给予前路病灶清除处理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措施,可直达患者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后期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周志宏.颈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43-144.

[2]吴伟华,朱冬梅,王丽平,等.颈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颈腰痛杂志,2013,12(6):502-504.

[3]钱邦平,邱勇,王斌,等.颈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与疗效评价[J].实用骨科杂志,2010,51(1):11-15.

[4]石仕元,赖震,费骏,等.手术治疗颈椎结核患者29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23(3):256-260.

[5]游辉,曾芳俊,罗琦,等.颈椎结核患者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65-167.

[6]魏人前.手术结合药物治疗16例颈椎结核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1):727-730.

论文作者:李晓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手术治疗颈椎结核患者28例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晓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