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一小学 730084
摘 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语文容易,真正把教的东西活学活用到生活中去是很难的。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读少讲,留给学生尽量多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感情朗读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优势是思维形象性和兴趣情感性。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发挥小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情感优势、提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如临其境般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美的元素与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前教师的读
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做到反复朗读文本,深入钻研文本,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感情,把握文本的写作精髓、表达方式,领悟人物精神、个性特点,抓住文本的“线”和“魂”。这些工作教师必须在课前完成。只有教师理解好了文本,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好好地理解文本。当然,也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提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前演讲三分钟,激发朗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课下我定时带领学生去本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选个人喜爱的故事书,这无形中更方便了我的朗读教学。我顺势在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组织了演讲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定,可以说说新闻、谈谈趣事,可以说一则笑话、讲个故事,可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读一篇佳作。开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心中都有故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准备、有所尝试,我让学生按座次顺序从第一桌开始轮流演讲(学生们比我更清楚这节课是谁讲、下节课又该谁讲了),人人都有上台的机会。学生乐于参与,体会到朗读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让学生从“敢于读”到“乐于读”最后到“精于读”的效果。
三、变换角度想象,让学生感悟入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分为这样三种境界:
1.积极的旁观者;2.作者的挚友;3.读者与作者二者合一,读者便是作者。
要深入感悟,进行角色转换,想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教授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笔者以轻快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导语再现了诗的意境。当学生进入这一教学情境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在这如丝的雨中,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如果你是王维,一次又一次地举起酒杯,在这饮尽的杯杯酒中,你最想对好友说什么?”“安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一次要‘更尽酒’还仅仅是怕没有朋友吗?还怕什么没有?”在想象和积极的角色转换中,学生会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当中不仅有依依惜别的不舍,还有作者对元二处境、心情的深切体察,对即将远行朋友的真切祝福。此时,学生完全被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
四、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朗读与理解分开进行,只有理解得深,才能读得好。如果只是朗读,根本没去理解,而想让学生读出感情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在教学《庐山云雾》时,仅仅解决了几个不认识的字后,我就提出问题:“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景色美在何方?如何“美美地读”?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毕竟能自悟自得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由此可见,朗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理解是朗读的基础,而朗读能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必须有机结合。
五、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为了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式愈多,学生愈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让学生能从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美好的情感,老师的范读引导很重要。
总之,朗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的形式,使其在小语教学中展现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齐树庭 浅谈小学语文感情朗读教学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2]张利利 感情朗读——语文教学中的优美乐章[J].才智,2014,(23)。
[3]高敏 精导拾珠玉,读音绕梁出——谈如何指导小学中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J].课外语文,2017,(02)。
论文作者:张菊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感情论文; 课前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文本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