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自动化设备也越发增多。在此情况下,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此,应探索自动化设备维修的良好方式,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良好运用,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的良好健康发展。本文以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不足之处为出发点,着重对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维修;设备管理
1导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还让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工业生产也随之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如今,自动化设备虽已在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占到了极大比重,且因设备的大量普及而使得生产过程对人的依赖性大幅降低,但就管理方面而言,目前,我国在对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
2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不足之处
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中首要不足之处在于相关制度的匮乏,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对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制度的健全,致使许多工作计划都难以得到保障。在这一状况下,计划性与预防性维修的效率也是极为低下,不但会大量消耗人力及物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相关制度的匮乏,也使得设备维修费用过大,占据了企业支付总额中很大一部分,这样势必会加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负担。
在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中,也应注重安全性,唯有如此,才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工作人员可在此环境下放心作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安全管理并没能在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之中得到深入,很多企业为提升生产效率,对安全问题予以严重忽视,为自动化设备运行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同时,在对自动化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足,也会对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造成阻碍,致使许多自动化设备所存在的故障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未能够实现对故障问题的有效排除,为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导致自动化设备故障问题频频发生。另外,工作人员对于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态度,也会对该项工作产生直接影响。
3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策略
3.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相较于传统设备,自动化设备最主要的区别便在于其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当然,正是基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才相应地给维修管理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应建立起专门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让设备从出库到消耗的全过程均有据可查,而维修管理人员亦可借助此系统掌握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维修人员对故障预估判断的能力和精准度。
3.2状态检修的应用落实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都一致采取着计划性的维修机制,简言之,即针对设备的维修与检测尽量安排在计划的时间内进行,从而有效避免故障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检修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检修机制应有所改善。同时,在高度发达的先导科技应用中,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当引起企业的格外重视,以促使传统的周期性检测逐步演变为实时监控。当然,企业的生产监控中心也当基于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而建立相应的运行状态检测系统,以完成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搜集,从而为维修人员判断设备故障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设备维修的准确性与维修效率。
3.3形成科学的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针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企业应制定专门的维修管理制度。其中,为了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企业应相应地拓展出与之相关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查询技术状态功能,该功能可将设备的分类属性一同记录至系统后台,可供维修人员随时查询每台设备的维护、养护以及巡检等记录;此外,在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企业还应将其具体划分为日常与定期维护两大部分。其中,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对设备的维护基础,观察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确保设备的卫生与清洁等。而定期维护则是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有磨损情况便应尽快予以修复,及时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做好相应的维护信息登记。
3.4落实安全管理
为保障生产秩序,则应对安全管理加以重视。对此,企业应采取监督的方式,来对自动化设备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以对自动化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予以保证,使其能够一直处于正常的状态之下。另外,还可通过定期、亦或者抽查的方式,来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良好检查与监督,对自动化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切实控制吗,以避免安全隐患对正常生产以及人员安全性的影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其认识到唯有保障安全,才能使其它一切获得行之有效的保证,也才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例如,某些精密的自动化设备,很实际运行中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进而对自身正常运行产生阻碍。若当时所处环境极为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设备运行准确性的缺失,并对自动化设备使用寿命予以降低,使自动化设备不能够有效投入到使用之中,并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成本,难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说,对自动化设备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也能够对工作人员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予以十足保障。
3.5做好选型工作
对企业来说,应切实做好选型工作,以促进自动化设备的良好运行。反之,若企业忽视这一点,不论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做得多好,也会造成自动化设备故障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选型工作对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对自动化设备选型而言,务必要对企业生产状况予以考虑,并了解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确保选型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还应对自动化设备的兼容状况予以衡量与考虑,充分做好论证工作。详述叙述,对自动化设备的选型,不但要对技术性予以考虑,也应对自动化设备兼容性予以考虑,在此过程中,若发现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较差,则应借助一定手段,对其予以改善,使其兼容性能够获得提升。若自身的维修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达不到对设备的改善要求,则可以借助其它力量,来实现对自动化设备兼容性的改善。又或者索性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更新,使新设备能够切实投入于实际生产之中。
3.6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条件
自动化设备无疑均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且包含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敏感度极高,因此,对自动化设备而言,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将直接决定该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在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环境的温度、湿度或是清洁等各方面均可能对设备运用造成重大影响。对此,技术人员在维修自动化设备时,应务必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如此方能在提高故障排查准确率的同时提升维修的效率与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能力虽以获得一定成绩,但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是有很多,进而对自动化设备的实际运行产生阻碍,使企业生产也随之难以获得正常运作。所以,对我国相关企业来说,应重视对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将该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使我国企业获得长远健康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家永.浅谈设备的日常管理及自动化改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0):109-110.
[2]魏铭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2):118.
[3]谭伟.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8):214-215.
[4]李明.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7):48-49.
论文作者:曾令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自动化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故障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