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社区银行的创新与发展研究_新型城镇化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我国社区银行创新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镇化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背景下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在过去五年中将城镇化率由45.9%提升至52.6%,未来10年,还将继续增加4亿左右的城镇人口,这一数字将达到全球新增城镇人口6.2亿的64.5%。可见,中国的城镇化将在全球的城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战略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工作要求,再次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至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新型城镇化不仅指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镇土地面积扩张,更注重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然而,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致使金融资源区域配置长期严重失衡,小微金融、民间金融发展缓慢,金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经济相对落后的众多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更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这一长期未获破解的难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的最大障碍。

在这一背景下,被视作能有效改善城乡地区金融支撑不足问题的社区银行,再次被列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目标(武力超,2010)。社区银行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指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小银行。社区银行富有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银行“等客上门”的守旧模式,通过走进社区、贴近客户的亲民形式,在增强客户粘度的同时,实现了金融资源在本地区内的高效调配。

早在本世纪初,受发达国家社区银行成功经验的启示,我国金融界就曾掀起一股发展社区银行的风潮,众多银行机构纷纷表示要加入以发展社区银行探索金融创新道路的行列,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体制存在局限性以及银行机构发展思路模糊、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次热潮并没有转化为实际效能,我国社区银行建设也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热潮再度掀起,首先要解决金融支撑问题的呼声为我国社区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在国家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为社区银行发展营造健康环境的同时,为避免社区银行建设的热潮再一次流于形式,有意愿发展社区银行的市场主体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重点研究社区银行发展的创新策略,以实现社区银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蕴含巨大的资金需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众多投资领域,蕴含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预计到2023年,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投资规模约为40万亿元,这些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流动与集聚,将产生大规模的金融需求。社区居民自建房与旧房改造、土地整理及储备、保障性安居工程、普通商品房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营造更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社区居民追求舒适生活品质的殷切期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居住环境整治、商业服务等软件建设也需要大量金融资源的支撑。

第二,新型城镇化中升级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也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新调整,也必将推动传统工业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技术、知识、信息密集型工业转变,培育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均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产业调整与升级也是城镇化进程中资金需求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将进一步繁荣农村金融市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将产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对高端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日益扩大;从消费结构看,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居民消费中用于教育、医疗、休闲的支持比例将大幅增加,与之配套的教育、医疗、休闲、健康等产业发展必将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展社区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银行能够合理疏导并高效运用民间游资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一直忽视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甚至对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设置了很多障碍与歧视性条款。缺乏畅通的流通途径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大大降低了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化建设的热情,导致一方面政府财政压力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本却游离于城镇化建设之外,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也产生了一系列因游资炒作而引发的新问题。社区银行的建立,能够有效归集、疏导和运用民间游资,不仅能够缓解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压力,提高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利于防止大量闲散民间资本通过非法途径扰乱经济秩序。

(二)社区银行能够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基层服务缺位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快速推进,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大,但针对乡镇地区的金融业发展仍存在金融机构结构单一、网点覆盖率偏低、金融服务质量低劣等问题,很多乡镇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还远低于全国3.7个的平均水平(李似鸿,2010)。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逐利性较强,在城市以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投放资源的意愿弱化,致使基层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缺位或空白的现象。社区银行通常规模较小、灵活性强,其设立与运行的成本均远低于普通的银行网点,且能够以“立足社区、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亲民理念与社区内的企业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地缘关系,并凭借此关系保持健康的发展。因此,社区银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基层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在抑制基层金融体系空洞化、缓解金融虹吸现象及其负面影响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三)社区银行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真正走出融资难困境

2012年末的《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指数为47.2,低于宏观信心指数(51.19)和运营信心指数(47.44),略高于投资信心指数(43.6),该数据反映,银行受信贷额度限制并提高风控要求,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意愿有所回落,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反之,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融资满意度也有所下降。半年以后的2013年6月,中国官方和汇丰PMI指数均回落至低位,官方PMI中,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指数都低于50%的荣枯线,再次释放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令人堪忧的信号,而最主要原因仍是中小企业深陷融资难困境。社区银行能够有效缓解融资难这一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一方面,社区银行具有稳定的存款来源,并拥有准确的资金投放目标——社区内的企业及个人,能够实现业务系统平衡稳定的运转;另一方面,社区银行金融资本的获得成本相对较低,能够给予社区内中小企业更多的融资优惠,两方面因素共同保障了社区银行以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四)社区银行能够满足个体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

我国大型银行的市场势力远高于个体用户,且部分银行在经营上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使其整体上缺乏创新的意愿与灵活性,而中小商业银行虽更接近个体用户,但受困于资源约束,进行大规模创新的能力不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一直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伍艳,2005)。社区银行在经营上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为社区内的企业及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特色服务。同时,社区银行深植于社区经济生活,与社区文化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能够借助社区服务站、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有效对接目标客户,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通过快速的信息沟通,创新产品及服务,满足个体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

三、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并存

自2006年末起,我国以鼓励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开展各类社区业务为起点,通过“改造”或“新建”的方式开始试点社区银行模式。六年来,社区银行作为银行体制和结构中的新生力量迅速发展,对增加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银行体系相比,我国社区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其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外部挑战。

(一)资源能力欠缺对社区银行发展形成制约

第一,社区银行经营理念与发展要求仍不匹配。在我国现有的社区银行中,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成立的社区银行难以摆脱其本位意识色彩,缺乏融入社区的理念,存在服务态度差、产品功能狭窄等问题,而城商行和村镇银行对社区银行的探索则大多只停留于品牌概念的宣传或基于某社区产品的浅层次经营层面,社区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发展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第二,社区银行的产品及服务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目前,由于明显缺乏创新能力,我国社区银行所推出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无法达到社区金融需兼具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要求,呈现结构单一、功能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我国社区银行整体上表现出发展滞后、质量不高、服务缺失、产品缺乏创新等问题。

第三,人才资源匮乏造成社区银行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缺乏向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桎梏之一,做社区银行作为金融业的后发力量,缺乏人才支撑对其发展产生的阻力相对更大。当前,由于社区银行缺乏正规的管理和正面的激励机制,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社区银行的发展都得不到有效的人才供给。

(二)外部环境挑战对社区银行发展形成考验

首先,与社区银行发展相呼应的制度与市场环境尚未形成。我国社区银行发展亟须支持社区银行发展的专属制度和健康的市场环境。目前,虽然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已明确提出支持社区银行发展,但金融产业改革一直忽视弱势群体的问题却并没有改变,国家仍未针对社区银行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区银行发展的法律风险仍未被彻底排除。

第二,信用环境不良制约了社区银行业务的拓展。由于我国尚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很多经济活动主体缺乏建立和使用信用体系的意识,商业信用体系仍与成熟社会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处于社区银行辐射地区的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对信用的认识更为淡薄。信用环境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社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社区银行创新发展策略

(一)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发展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在许多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已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美国的所有社区银行总资产不到10亿美元,仅占美国银行资产的10%,却提供了全国40%以上的小额贷款(严谷军,2008;龙超等,2011)。欧洲的社区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为中小企业、老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相对弱势的群体提供了强大的社会保障(贺瑛,2004)。日本地方银行曾为日本经济发展与复苏做出巨大贡献,并逐步成为地区金融核心(王海东,2000)。除各具特色之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区银行呈现出了大量的共同特征(如下表所示)。

由社区银行发展的国际先进经验可知,发展社区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治本性手段,是改善社会金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表中所映出的发达国家社区银行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持续学习和借鉴。

(二)我国社区银行发展需要一系列创新策略支撑

第一,创新商业模式,搭建生态系统。在社会从信息时代向社交网络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商业业态已经颠覆了音乐、图书、电视、安防等诸多成熟行业,传统的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冲击,如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无抵押小额信贷、支付宝、余额宝等都对银行业的吸储、支付业务形成严峻威胁,且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已超过100块,并以每年100%增速增加,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繁荣为传统银行业转型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诞生于新经济时代的社区银行,必须摒弃传统观念,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从个体博弈转向系统博弈。具体而言,社区银行建立之前,即应明确以下一系列问题:社区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核心价值、目标客户有哪些、通过何种渠道通路与客户建立联系、如何维护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社区银行自身有哪些核心资源、依托核心资源能够建立何种业务系统、完成核心价值传递需要与哪些重要伙伴合作、传递价值的收益方式是什么,将产生哪些成本等。只有明确以上问题,社区银行才能根据不同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建立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与金融领域外的重要伙伴形成共生共荣的商业生态系统,从而将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冲击转化为发展动能,带给用户全新的价值体验。

第二,明晰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世界各国发展社区银行有着不同的模式或路径,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现实状况,发展社区银行可选择的途径包括:由大型商业银行发起建立社区银行、将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由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为社区银行等三种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明晰的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都是社区银行健康发展最重要根基。只有产权清晰,利益机制健全,社区银行才能有效进行市场定位,只有分工明确、平衡的权利机构,才能有效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具体而言,要参照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发展的先进经验,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高度规范性的社区银行,用现代公司制度约束社区银行的一切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行为,以提高社区银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避免社区银行被某些大股东操纵,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社区银行,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实际上,真正完善的制度与流程体系,应包含一切可能的例外事项,而在建设初期,如社区银行的制度与流程无法达到这一高度,也应时刻谨记要充分发挥社区银行接近用户的优势,搭建具有弹性的业务系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聚焦核心目标,创新产品服务。跨区经营、扩张业务领域已成当今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选择,其中,成功者有之,但更多银行已偏离了其核心职能,如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将核心资源布局在城市,偏离了金融服务“三农”的本来方向,既丧失了核心客户,又深陷与大型银行竞争失利的尴尬境况,难以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社区银行应吸取前人的失败教训,围绕“服务社区”的核心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及自身能力适时进行规模扩张,而不应盲目地追求规模及品牌效应。在聚焦核心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适度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创新产品及服务在任何一个企业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资源能力相对有限的社区银行而言更并非易事,因此,社区银行应将创新活动作为一项日常事项持续管理,以时间、研发费用、研发人力等资源的逐步投入实现创新成果量的积累。在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细分市场进行充分分析,重视倾听客户的声音,从客户角度发现新的产品及服务价值,只有使客户获得了有价值、持续更新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体验,社区银行才有可能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实现社区银行核心价值的再传递和收益的再创造,从而达成社区银行业务系统在不断更新中持续运行的稳态。

第四,引智续航并用,打造人才团队。除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外,关键资源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最重要因素,而人才作为生产力中的最活跃要素,是企业所有关键资源中最核心一类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思路和高度。目前,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平均素质较低,尤其是大部分由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中小商业银行,其员工大多来源于组建前的信用社组织,这些员工往往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金融业服务素质,而这些中小银行又恰恰是我国社区银行建立的主要力量(杨琴,2011)。因此,社区银行作为金融业的后发力量,要想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在人才准备上给予充分的重视。总体来讲,社区银行应采取“引智”与“续航”两大策略。具体而言,社区银行在成立初期,内部人才较为匮乏,在这一阶段必须大力引进外部精英加盟,在社区银行内部承担高层职务,引智目标必须有丰富的银行业从业经验,并富有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前瞻性战略思维。在社区银行运行稳定后,根据业务需要不断扩充员工队伍,在这一阶段应注重建立培训体系,制定使高层及普通员工都能持续成长的续航计划,采用“走出去”学习或“请进来”讲授的方式满足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求。通过引智与续航,提升整体人员素质,以人才资源打造社区银行核心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判断,城镇化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推进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蕴含着巨大金融需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社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社区银行也将通过提供金融支撑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作为我国加速金融改革运动的时代产物和金融体系中的新生力量,社区银行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只要准确运用一系列的创新发展策略,并且真正践行“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历史使命,社区银行跃升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将指日可待。

标签:;  ;  ;  ;  ;  ;  ;  ;  ;  

新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社区银行的创新与发展研究_新型城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