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何海燕,苟丽萍

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

何海燕 苟丽萍

(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市611130)

【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90例A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MS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ALB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1%,对照组为1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AP治疗中行循证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实现良好预后。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123-02

AP是临床常见急性危重性代谢性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有着较高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为确保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发生,需配合积极、针对性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基于临床研究证据、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建立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更具针对性、可靠性[1]。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90例AP患者的护理进行研究,剖析循证护理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AP患者纳入观察中,均经临床症状、B超、血生化等检查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剧烈性腹痛,伴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水平升高等。纳入标准:(1)确诊为AP,均在发病后6h内送院;(2)年龄>18岁;(3)对护理知情并配合。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其他消化系病症等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23~64岁,平均(51.8±4.0)岁。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25~62岁,平均(51.5±3.8)岁。在基本信息、病情、合并症等方面,2组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积极对症治疗,包括禁食、胃肠道减压、抑制胃酸及胰酶分泌、纠正水电解质及pH失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及体征监测、环境护理、床头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明确循证问题:建立以消化内科医生、护士长及护士组成的循证小组,接受循证护理统一培训,系统掌握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系统了解患者病情、健康、个体需求等情况,明确护理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是病情监测、腹痛防治、治疗护理配合、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

(2)循证支持:循证小组成员通过知网、维普、医院数据库等路径搜索AP护理相关资料,对文献资料的科学性、可行性、客观性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护理措施。

(3)循证护理实施:①病情及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体征变化,做好记录;并严密监测患者脏器功能,配合医生有效处理脏器功能损害。同时,密切注意患者腹痛、腹胀等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动态监测患者AMS变化,配合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认真记录。置入胃管、导尿管后,定期监测胃液、尿液颜色、性质及量;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早期每30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每2h监测1次。②创建静脉通路,入院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创建2条静脉通路,并快速扩容,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和Hp紊乱,改善胰腺微循环;其中,一条通路用来补充血液、平衡液,控制好输液速度,一般在1000mL/h以内;另一条用于输注多巴胺、呼吸兴奋剂等急救药物。③并发症预防,同时,密切注意皮肤黏膜出血、呕吐物等情况;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病情给予处理,一些患者需禁饮食。同时,在病程中会较多量毒素进入到血液,再加上较长时间禁食,机体抵抗力会显著降低,尽快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此外,AP早期腹膜因化学性反应会有严重渗出,应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如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情况,警惕发生中毒性休克,进行针对性治疗。④心理干预,AP发病急、病情重,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加重病情。为此,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沟通,系统讲解AP临床知识,并介绍治疗成功经验,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血淀粉酶(AMS)恢复时间,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评估患者APACHEⅡ评分[3],并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同时,掌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520.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在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MS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治疗中,观察组出现3例胰腺感染,发生率为5.5%;对照组出现5例胰腺感染,2例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2.7%,均得到治愈,无死亡病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AP是临床常见危急腹症,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死亡率在20%~30%。研究报道,AP病因病机为胰腺被堵、胰腺局部血管内压突增、胰腺血供不足等。为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需配合积极全面护理[3]。

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根据临床研究成果、临床经验等文献资料,结合患者实际,应用好既有资源,获取最佳证据实践性护理活动[4]。在实施循证护理中,需要发挥理性思维,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专业优势与个人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针对AP治疗和护理需要,制定切实可行护理措施,主要是病情及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创建、并发症预防及心理干预等。从结果看,观察组AMS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水平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唐芳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6]。

综上而言,在AP临床治疗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转归,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吴文娅.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28):115-116

[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

[3]季淑娟. 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体会[J]. 北方药学, 2013(11):147-147.

[4]韩晓梅. 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探究[J]. 医药前沿, 2015(25).

[5]周小丽.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 2013, 34(33):7039-7039.

[6]唐芳.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9):104-106.

简介:何海燕,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成都市,单位:温江区人民医院,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消化内科护理

论文作者:何海燕,苟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何海燕,苟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