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初探论文_肖宇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初探论文_肖宇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本文主要思考了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的理念,进而探讨了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的基本的对策和措施,总结了比较可行的设计方法,可供今后参考。

关键词:建筑,底层架空,开放空间,设计

前言

在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更好的设计的方法,明确在设计的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才能够保证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更加的符合要求。

1 建筑开放空间对城市生活的承载

开放空间最初为城市规划术语,概略的说是指不为建筑物所覆盖的绿地、空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空间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其不但包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也包括建筑开放空间。

建筑开放空间是建筑用地范围内供公众自由进入和使用,与自然和城市空间紧密联系且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场所空间,其建设一般是出于设置交通缓冲空间的必要及其他的功能性原因。建筑开放空间相对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殊性在于其建设和维护均由土地所有者出资,城市无权干预这些“准私有”开放空间,而相应的,市民也无需以税收或其他形式缴纳对应的费用就可以获得对开放空间的使用权;其相对于其他建筑空间的特殊性在于其与周边的城市环境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具有很强的面向城市社会生活的融合开放性,可以积极介入城市的运行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显著的城市意义。

城市生活包括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社会生活,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活进行的重要场所。由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们对开放空间需求的增长,这种投入变得愈发巨大,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让土地私有者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

2 开放空间的形态特征

2.1 模糊边缘

边缘的存在为人提供领域的安全感。它往往通过空间尺度改变或者以材料的颜色、质感和光线等手法表现。为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轻松感,往往采用模糊的边缘,形成开放空间特有的流动形态。

2.2 聚集中心

在开放空间中,空间并非大一统。中心依旧是高潮所在,由于开放空间多具有规模性特点,其中心多为人流聚居点,尺度巨大,并成为象征意义的交通枢纽。与次中心通过过渡、衔接,形成序列空间。

2.3 灵活空间

即功能空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尽可能互相容纳。不仅如此,一定的余裕存在,提供给空间灵活和适用性。

3 影响建筑的城市取向的因素

3.1 城市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城市环境为建筑提供的基地状况将直接影响其空间构成,例如:基地大小、形状、坡度、周边状况是安排场地的依据,直接影响建筑的构成方式、出入口位置,以及交通疏散次序,同时也要求建筑底部开放空间能够与交通相结合、与景观相结合、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结合。

3.2 主观意愿及使用方式对建筑的影响

对于任一具体的建筑项目,作为建设方业主考虑问题的基点不可避免地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以满足自我需要为基本前提。在满足管理部门提出的各项如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退道路红线等硬性指标的基础上,总是倾向于强化建筑的私有性。这种自我关注情节往往会形成各自为政,漠视公众利益的建筑倾向。这一方面需要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法规既有强制性又有鼓励性。前者规定了每一建筑项目应具有最基本的城市取向或城市公共利益所承担的义务,后者则引导建设活动更多地服务于公共利益,更积极地将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建筑底部空间向城市空间过渡的方式

针对建筑与城市空间相互影响的特性,设计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高耸的塔楼顶部构筑着城市天际轮廓线,形成城市的本质特征。建筑的底部空间则与人、自然最为接近,并同相邻建筑、道路、绿化、小品等共同构成街区中行人正视线范围的观赏焦点;此时,现代城市中越来越高、越来越密的高楼大厦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种种身心压力。欲缓解此种压力,创造舒适和谐的城市环境,实现建筑底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就成为城市设计考虑的重点之一。建筑底部空间是一种具有多重涵义与广博包容能力的空间形态,是城市切入建筑,建筑走向城市的媒介。我们列举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讨论。

3.3.1 广场空间。平面式广场即通过标高与街道基本相同的街道层广场将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联系。建筑室外广场首先是交通性的广场,将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综合体在某一时间的人流、车流压力加以过渡和缓冲,不致于建筑的使用影响到建筑入口附近的交通,甚至将辐射范围扩大到相邻街区的城市交通。其次,建筑室外场所又可容纳市民活动、休憩娱乐、交往、聚会等,既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从规模到质量上的要求,同时也为商业建筑聚集大量的人气和商机。某办公楼前广场,从需求着眼,提供多种选择的弹一性空间.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参与性,这里的建筑底部空间作为人们户外的停留场所,成为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公共空间,赋予城市勃勃生机。立体广场随着建筑内部空间和城市外部空间的复杂化、多样化,建筑内外空间的转换于一层地面已不需要。向立体方式过渡成为必然,其方式主要有下沉式和台座式两种。下沉式结合,即建筑在室外空间开辟下沉广场,作为与城市公共空间联系的纽带。广场标高低于街道层,视线及交通干扰小,安全感强,易于形成阴角空间,界线清晰,空间明确,易于营造良好的气氛;可通过竖向设计,与建筑出入口、地下交通站、地下步道系统等相联系,创造富有层次的流线和空间。台座式结合,与下沉式处理恰好相反,将建筑标高于街道层的台座广场开放为城市公共空间。此种结合方式视觉条件良好,并与街道立体交叉,交通干扰小。同时可以结合大桥,过廊等设置,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和方便的流线。

3.3.2 架空空间。一是,架空的出入口,即对入口作夸张处理,使之成为一个有顶盖的“广场”,形成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日本某建筑入口,将建筑的中部挖空,形成巨大的出入口空间。其间种植大小树木,并设置流水、雕塑、长凳等设施,供人们休息、活动,在满足内部功能要求的同时,也为城市公众服务,成为城市中的一块。

二是,悬挑或柱廊,即在建筑底部作收进处理,形成既内又外的模糊空间,有利于吸引人流,促进底部商业性功能的发挥。室内公共场所通过开敞的围廊与城市空间形成密切联系,人们穿梭往来,十分方便。

三是,架空的交通空间,即建筑底部空间全部或局部开放的设计以及实现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的设计手法,目前在很多大城市中常见,尤其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游览观光的重要地段,常常利用柱子或其他支承结构,将建筑底部架空,使聚集的人流可自由穿行于建筑底部,为城市释放一定的交通空间,减轻城市的拥挤。

四是,架空的庭院,即利用建筑底部架空将景观纳入其间,这种相互渗透风景的架空形象可以在城市环境中创造出精彩的视觉效应。这种利用架空空间与绿化景观结合来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在当前的住宅小区建设中常常采用,甚至成为置业者买楼的关注热点。因此开发商为迎合这个潮流,往往将楼盘整体或局部采用架空,并结合绿化设计成为业主休娱乐场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更好的设计的措施,对于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的方法,本文进行了重点总结,可供今后参考。

参考文献

[1].朱芳.论城市的开放空间——兼论邻里公园的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7(6):34

[2].陈帅.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J].中外建筑.2016(7):98

论文作者:肖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初探论文_肖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