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及其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其对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尽管数字图书馆在信息社会实践中已经产生,但是无论在理论和技术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处于发展阶段,故而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还很不明确,常常与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无纸图书馆等混在一起,作为同义语使用。从国外的亚历山大数字图书馆、伊利诺斯大学数字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字图书馆到国内的辽宁省数字图书馆、上海数字图书馆,尽管各类数字图书馆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但其下述特征是共同的。
1.1 信息存储方式由纸张上的文字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这为压缩存储空间、改进组织方式、提高检索速度、方便用户远程检索、加快更新维护、降低维护费用等提供了基础。
1.2 信息组织形式从纸张上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为电子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索引文件、超文本技术等使得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这为方便用户检索、提高检索效率奠定了基础。
1.3 “馆藏”不仅包括纸质的、非数字化的文献,还将扩展到不能以印制品形式纪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不仅能收集和处理大量永久的、固定的文字材料,还能收集和处理大量临时的、流动的文字材料,多种信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
1.4 用户对“馆藏”的利用不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是通过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广泛的用户接口、良好的检索功能、直观易用的人机界面,访问网络上数字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这将大大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缩短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速度。从全社会来说,能够减少信息处理的费用,降低信息与信息服务的成本。
数字图书馆代表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内容,建设超大规模的、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库集群。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目标是:对多媒体信息来源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全方位的网上服务,实现全人类知识财富的共享。
2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概况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基础性项目。美国于1991年率先开始研究数字图书馆,后来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开始投入巨资开发本国的数字图书馆。例如,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NSF/A8PA/NASA数字图书馆将涵盖大规模的文献库、空间影院库、地理图源、声像资源库;美国还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项目,重点是美国历史与文化成就信息。日本要在2002年完成日本国图书馆关西馆工程,计划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新加坡政府于1994年3月提出的“2000年图书馆发展计划”,打算建立一个“无边界电子图书馆网络”,把新加坡的公共图书馆和500多家学术与数据库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信息检索点、交换节点和“无边界电子图书馆网络”的传递纽带,向公众传输信息;1998年3月成立了一个“华文网际网络指导委员会,“其目的是使新加坡成为华文因特网的发展中心。我国台湾地区也于1994年制定了建设“亚太智能信息服务中心”的计划。这些情况都表明,发达国家都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作为未来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高度重视。
在信息化大潮中,国内图书情报单位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积极建设各类型数字图书馆项目,其中既有国家级项目,也有地方省市级项目,还有单个数字图书馆项目。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计划或者项目主要包括: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CPDLP)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第五大图书馆,于1993年3月成立了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使用光盘存储介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它与Internet联网后,上网的图书资料大约为500万页,它的在线图书馆计划在1999年底提供3000万共15万本图书供上网阅读。此外,国家图书馆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目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辽宁省图书馆与IBM合作创建数字图书馆,它提供古籍文献、东北文献图录、辽宁名胜、文化信息等专题的全文、图像、影视等多媒体数据约10GB。此外,还有深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已对其馆藏部分数字化。但总体来说,由于受到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信息资源数字化都是有计划、有重点、分批进行,数字化资源只占馆藏很小的一部分。
从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这种转变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激变,而是缓慢的渐变,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图书馆界甚至全社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做更多的工作。数字图书馆观念的形成及其特征的逐步展现,将对图书馆的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数字图书馆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对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图书馆是大量高新技术集成化应用的现代化图书馆,越来越多地引入电子设备、电子信息资源和各种新的工具。面对新的领域和用户新的需求,自然会对图书馆员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馆员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技术、设备、制度和方法以生命力的现代心理素质;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先进技术、现代设备、完善制度和科学方法的人,其自身还没有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完成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现代化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空洞的现代化,图书馆工作中的高层次情报服务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图书馆员必须积极地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
3.2 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既然我们的责任是培养用户的信息认知能力,那么,我们本身就要具备这种信息认知能力。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阶段,图书馆员的知识和能力也必须更新和提高。在知识方面,不仅要进一步巩固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电子出版物的产生、生产、控制、传递和利用机制,掌握有关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知识等。在技能方面,要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贮、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的技能,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和筛选的技能,各种形式(软盘、光盘、磁盘、磁带、联机)和各种类型(书目、数值、事实、全文、图像、多媒体)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便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新的服务内容的能力。
电子图书文化正在对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一改多少年来纸质文献资料的采购、编目、典藏、外借的传统模式,信息存贮将由新型的数字化存贮技术所代替。图书馆员也要改变原有“图书馆,管图书”的观念,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信息环境的要求。
3.3 对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中,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电子出版和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直接存取信息的机会,但同时也把用户带入一个陌生的电子信息海洋。帮助用户检索信息的技术远未达到人们想象的那样毫无障碍,界面也并非对用户绝对友好。所有这一切都为图书馆员适应环境提供了机会,只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观点,以一种新的角色来帮助和指导用户,提高用户在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就能确保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环境和用户期望的变化推动着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图书馆界也相应地用一些新的名词来描述图书馆员的角色,如信息资源管理专家、主题专家、信息管理者、网上导航员、知识导航员、知识科学家等,甚至还有人建议使用cybrarian这个新词作为未来图书馆员的称号。这些名词所体现的图书馆员的角色,有些属于未来,有些则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些则过于偏狭(如只限于网上资源的利用)。现在看来,虽然实现数字图书馆后图书馆员将扮演什么角色尚难预料,但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阶段,图书馆员的角色仍将是多重的。图书馆员要承担起这些新的角色,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仅要在观念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在知识和技能上都需要有显著的提高。这些都对图书馆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更对未来的图书馆学、信息管理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