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会计教育目标的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燕苹
摘 要: 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学术界对会计教育目标的主流观点,从新时期会计人才培养同市场需求角度出发,讨论了新时期会计教育目标的问题,并且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会计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会计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在结合当前会计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会计教育目标。
关键词: 会计教育目标 专用人才 通用人才 思考
1 会计教育目标综述
目前,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专用人才”;另一种是“通用人才”。而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则侧重于“专用人才”。
二十多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界与教育界就会计教育目标的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81年与1982年,我国财政部已委托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分别制订一套会计教育改革研究方案。
后来,国家教育委员会及财政部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综合了两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正式确定为:“培养能在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高等学校以及科研机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和会计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此目标的确定,为当时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会计教育相关工作指出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我国各大高校也陆续出台了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受到会计行业环境变化和西方会计教育改革思路的影响,关于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的研究逐渐演化为“通用人才”与“专用人才”这两种观点,双方各有所见。“通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工业社会中,标准化的会计人才模式培养,即专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胜任特殊工作的特殊能力的培养是合适的。然而,由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千变万化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的职业生涯转变,专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外,会计工作的范围更加宽广,不仅包括会计,而且还包括与会计相关的交叉和社会经济活动,在这些会计工作和非会计工作中,有了对“边缘人才”的欲望整合需求,会计专业的教学,应有助于这种“边缘人才”的发展。因此,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市场经济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意识很强,有经济和会计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广泛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学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侧重于应用型、专用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传授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鉴于此,面对新的形势和背景,会计教育目标必须向通用型人才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向倾斜,使受训人员能够真正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会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初始就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而是让学生有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新时期会计教育目标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劳动、资本之后的第三个生产因素,在生产等各个领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社会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各大高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的指导方针,以确保培训的会计人员能够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如果没有明确的适应时代变迁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或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各行业会计实务的要求,出现“高分低能”,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低,那么就会导致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虽然以前的会计教育目标和经济体制相适应,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员;但是,为什么按照现在的会计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与现实社会的需求相距较远,也就是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我国主流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会计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
首先,以微电网购电成本与联络线功率波动为主要优化目标,得到最佳的优化结果。分别记作xC和xP,并计算每种优化方式对应的购电成本f1和波动系数f2;然后,引入两个虚拟参与者,将其策略分别设为f1和f2及xC和xP,形成二人零和博弈模型。其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其中,在制度方面,实行模块化制度管理。为培训提供密实的制度依据与保障。将住培制度体系进行细分,按照住培管理工作思路划分为综合管理、日常管理、专科管理、考核评价、保障管理五大模块,并分模块进行制度梳理与完善制定,形成了30余项住培管理规章制度,使培训各环节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 会计教育层次比较笼统
(3)知识面比较狭隘。在现阶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拓展,造成综合素质能力的低下。而对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缺乏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之路屡屡受挫,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与财务知识,税收和法律知识,管理和财务知识,外语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财务软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小型企业,网上备案,电子印章,网上银行的普及,会计专业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会计专业的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地推进,会计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会计实务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的变化受信息技术现代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而这种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影响缺乏开放的渠道传达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更不能根据实务界的需求建立会计教育目标并随后进行调整。
(2)没有处理好通用型人才教育与专用型人才教育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完善,科学和技术知识则日益专业化,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精通各行各业。因此,说到底,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就是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通才会计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将通才能力教育抛之脑后,理想的选择就是两者的结合,因为他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3 会计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会计教育现实的矛盾
3.1 会计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3)没有处理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当前的会计教育目标,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这样的教育现实告诫我们当前的会计教育模式需要较大的改观,要处理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进一步以实践教育为主要目标,通过实践教育更好地指导理论教育,进而理论教育能够推动实践教育的不断深化。
(2)缺乏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努力中不断积累的。会计日常离不开其专业判断,这是由会计所特有的特殊特点所决定的,这不仅要求在会计教育中需要重视讲解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等,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处理各种复杂业务时判断分析的能力。在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们学得非常机械,在新的情况下就会措手不及,也知道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是缺乏职业来判断的能力。
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层次比较笼统。专科学院和本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只有知识广度上的区别,而在范围深度上并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要更加明确会计教育目标水平,制定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对所有类型会计人才的多层次需求的培养计划。我们需要重新讨论目前的会计教育目标体系,重新确立会计教育目标,在会计教育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有层次的培养学生的某些应用技能,在精通知识和专业认同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达到“高分高能”,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2 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教育现实的矛盾
随着社区大学数量增长,课程与师资的需求加大,社区大学教师教学不仅需顾及成人学生的需求,还涵盖了公共服务的项目,因此社区大学教师角色更为多元[1]。不同于普通大学教师,社区大学教师除了根据学员能力教授实用性的知识,课程设计需要融入与所在地经济市场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外,有时还要带领社区大学学员参与公共事务,通过一个动态的模式带领学员与生活世界对话。
又如现代蒋兆和高二米长约26米的巨幅长卷《流民图》,取材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难民生活,全卷描绘了一百多个人物,有僵卧街头的老人、病饿而死的孩子、被轰炸惊疯的妇女,、万般无奈准备上吊自杀的知识分子……国破家亡,尸骨狼籍,令人触目惊心,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功能。
首先,能推进财务人员加强岗位工作再认识,做到依法理财;可以促进财务人员深入思考本职岗位工作职责,自觉提高依法理财意识;促进财务人员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财务道德观,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
(1)实践经验不足。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造成就业难,其在学校期间没有实践经验是成因之一。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会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相较于应届毕业生,往往更喜欢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他们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更会降低培训成本。例如,用Excel表格来编制一个月的成本报表,而Excel电子表格和成本核算方法分别是在计算机基础和成本会计中学习到的。但在实践中,有必要使两个理论知识综合起来,做成成本报表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做电子表格时,只是机械地复制和粘贴数据,而不能和成本核算相联系。
(1)没有建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体系。我国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教育现实的矛盾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体系。建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体系,它是针对会计教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这样就形成了会计教育目标的多层次体系,并致力于改变我国现行会计教育目标笼统、单一的局面。
4 对会计教育目标的思考
教育界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思考和现实情况存在脱节,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眼高手低的主要原因所在。世界是变化的,人才需求是变化的,那么我们的会计教育目标要跟得上市场的变化,最大程度地做到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对会计教育目标的思考,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通专结合”原则
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和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根据本地市场的具体情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若“通才”与“专才”没有相结合,单一的发展模式是致命的,将会造成会计教育的畸形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4.2 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各有擅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在扬长的同时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差异性原则并不等同于差别化原则,它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4.3 具体性原则
要将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具体化。对培养目标要层次化、具体化,避免造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脱离培养目标的现象。
4.4 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方面,会计人才培养要考虑到就业情况,对学生未来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会计人才需求的核心就是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综合上述,本文将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能够适应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变化着的需求,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知会计业务处理流程、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品格素养、渊博的技能、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子轩.论新时期会计人才教育目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
[2]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3]余四林,沈晨.我国普通本科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2009(5).
[4]颜淑姬.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财会月刊,2008(2).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1(a)-153-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1.153
作者简介: 李燕苹(198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会计,助理会计师,本科。
标签:会计教育目标论文; 专用人才论文; 通用人才论文; 思考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