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机构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评估论文_黄志烽,邱文立,崔文瑞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要 目的:探讨福利机构康复治疗训练模式对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广州市社会福利院脑性瘫痪儿童40名,康复治疗训练前和康复治疗训练3个月后分别取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估。结果:.训练治疗三个月前后GMFM-88分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0-2岁,2-4岁, 6岁以上年龄组疗效更显著(P<0.05);不同类型脑瘫中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疗效更显著(P<0.05)。

结论:福利机构康复模式能有效提高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目前脑瘫是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福利机构(以广州市儿童福利院为例)收养对象是孤残儿童,主要病种为脑性瘫痪、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先天性唇腭裂、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等,其中脑性瘫痪比例超过半数以上。因此,科学评估我院现阶段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疗效,对提高我院康复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广州市社会福利院40名脑性瘫痪患儿,其中男30名,女10名,按年龄分为0-2岁、2-4岁、4-6岁和6岁以上四组,按临床分型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六组。经过3个月康复治疗训练,不同年龄组及类型组间间康复治疗前后进行GMFM-88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

1.2 康复治疗训练方法 40名脑瘫患儿由康复医生评估,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引导式教育老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康复手段包括药物、石膏矫正、物理训练、理疗、水疗、矫形器辅助等。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进行评估。

1.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510520

第一作者简介:黄志烽 男 主治医师 医学学士

1.3评定方法 我院康复科医师在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室温控制在20~30℃,患儿衣服为1~2层,在不违反各自评估要求的情况下,治疗前后评估都尽量安排相同陪同人员在场,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评估采用1989年确定的GMFM-88初版量表。该量表包括88个项目共分5个功能区。其中A区为卧位与翻身能区共17项(所有项目100%完成时总得分为51分);B区为坐位能区共20项(所有项目100%完成时总得分为60分);C区为爬与跪能区共14项(所有项目100%完成时总得分为42分);D区为站立位能区共13项(所有项目100%完成时总得分为39分);E区为行走与跑跳能区共24项(所有项目100%完成时总得分为72分)。GMFM-88评分结果:1功能区得分:患儿功能区项目总分/各功能区系数*100(各功能区系数分别为51、60、42、37、72)。2总评分5个功能区总分除以5。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治疗前后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瘫患儿按年龄分组及按类型分组训练前跟训练后3个月GMFM-88总分比较,结果见表1-2。

表1 训练前后,各年龄段比较 (均数±标准差)

由表1-2可以看出训练前评估40例各年龄组脑瘫患儿训练治疗前GMFM-88评分结果为(49.50±39.42),治疗后GMFM-88评分结果为(78.00±44.09)。对40例脑瘫患儿训练治疗前后GMFM-88评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处理,GMFM-88前后分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8,P<0.001)。

2.2表1可见0-2岁,2-4岁, 6岁以上年龄组训练前后3个月比较GMFM-88总分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岁P>0.05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表2可见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训练前后3个月比较GMFM-88总分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类型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由表1表2可以看出40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GMFM-88评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处理,GMFM-88前后分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8,P<0.001),说明我院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是有显著效果的。

3.2由表1可见低年龄组(0-2岁,2-4岁)较高年龄组康复疗效显著,说明越早进行康复治疗干预,疗效越好。高年龄组患儿较低年龄组疗效差可能有几方面原因:1、患儿年龄较大,已经接近或者超过6岁,训练前GMFM-88分值已较高,相对低年龄组提高GMFM-88分值的空间已不大;2、高年龄组患儿主要的问题有肌张力很高,关节挛缩畸形严重,根深蒂固难以打破的异常运动模式,而我院康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口服药物巴氯芬降低肌张力,石膏矫正、水疗等,这些方法不能很好解决关节挛缩,肌张力极高的问题。

3.3由表2可见我院康复模式对共济失调型、混合型脑瘫疗效较其他类型差,可能的原因有:共济失调脑瘫患儿主要存在步态不稳,四肢运动协调差,震颤,肌张力低下等问题,而现阶段福利机构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治疗训练仍不多。

总之,总体来说福利机构的康复训练模式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还是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仍存在很多技术上的不足。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例如引进肉毒素注射技术、加强感觉统合训练、中医治疗等适合福利机构开展的项目等对提高福利机构康复治疗水平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

论文作者:黄志烽,邱文立,崔文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福利机构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评估论文_黄志烽,邱文立,崔文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