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六大挑战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六大挑战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六大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促进资本流向能够提供高效益项目的国家,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使世界经济财富得到增加,并且提高全球人民生活水平。这对各种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有利于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和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产品结构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内竞争,提高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产经营效率;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等。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这一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国际旧秩序基础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并不能给各国带来平等的发展机会。由于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远逊于发达国家,因此它们在全球化趋势中所处地位是不利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对外开放和维护主权的双重选择

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开放的市场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而使经济发展,只有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才能充分利用全球化机遇为本国利益服务。而开放的经济要求在发展中更多地采用国际惯例,提高国际化程度,按照国际准则处理事务,这就使主权国家的“经济国界”弹性越来越大,“行政国界”的作用越来越模糊,原有“国家主义”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淡化。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跟国家主权的排它性发生矛盾,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了至少在五层意义上的挑战:第一,主权实体界限受到由不同协议分别成立的专门国际组织等“超国家机构”的约束;第二,新的国际分工和劳动分工的潜在威胁;第三,非正式超官方的国际交换形式和非法交易;第四,跨国公司的直接挑战;第五,金融和税收的国际化挑战。(注:《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泽夏,《战略与管理》 1995年第3期。)

发展中国家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做出双重选择:既对外开放又注意维护主权。要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和维护主权都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手段,而综合国力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以二者统一性指导国家经济政策的变迁与创新。

2.经济体制和政策的转变

市场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形式,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全球规模的调整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降低计划化程度、导入市场机制、实行经济自由化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共同作法。经济全球化也倾向于减少国家干预,放松政府限制,为进一步释放市场力量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为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而强行植入市场因素,处在自觉的市场经济阶段,市场发育严重不足,缺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政府对促进市场发育和建立市场竞争秩序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不仅是旧的经济体制的破坏者,而且也是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者。但在市场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借推行全球市场自由化,削弱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威胁,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落后的国家如果不能借助一定程度的政府保护,其弱小的经济必将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注:《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秦海、李宝民,《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1期。 )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市场力量与国家干预这一对矛盾的挑战。市场化进程就是一个国家政府职能、经济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的过程。

3.经济素质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加——发展战略的转型

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推行赶超战略,将高速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政府强力干预经济,扶持大型企业集团;推行出口导向和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控制间接融资,抑制直接融资。不能否认,这种模式在东亚经济成长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一模式遇到了新问题。一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超过速度的重要性,重速度轻质量的增长往往造成“泥足巨人”,经不住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二是政府大力扶持弱质产业的做法已难以适应全球竞争的新形势。随着市场走向国际化,习惯于政府保护的企业往往因竞争能力退化而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同时因企业经营的风险集中到了政府身上,加大了政府制度转换和政策调整的难度。三是国际贸易格局正在由异质商品贸易的互补型向同质商品贸易的占领型转变,今后占领市场份额的较量将成为国际贸易主流。在这一格局中。继续传统的做法,以低技术、低附加值、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去交换高技术、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将使自己越来越陷于被动。同时随着市场的放开,外资独资企业开始大量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优势正在迅速丧失,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将失去作用条件。四是直接融资发展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间接融资体系风险加大。

因此,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都面临一个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问题。即由重速度的发展向重质量的发展转变;由产业保护向开放市场转变;由引进产品向引进技术转变;由出口导向和最终产品替代向出口与投资并重和中间产品进口替代转变;由间接融资为主向间接、直接融资并举,同时强化金融机构的经营基础转变等等。(注:《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张承惠,《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8年66期。)

4.与国际规则、规范和机制的接轨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分工和交换均须遵循相同的“游戏规则”,而现行国际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并未得到充分反映。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临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显然,各国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就国际机制而言,一国国际化的最基本特征在于该国最终将被纳入国际市场价格体系,这也是世界经济作用于一国经济的本质表现,它必将对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效果产生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国价格体系随着本国经济发展水平而逐渐变动,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着相应的价格体系。但现行国际市场,价格体系是在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关系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更适应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需要,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很难与之适应,外部市场价格体系过度渗透会造成国内价格结构的严重失调,甚至引发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从而发生危机,失去发展潜力。

5.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监控能力提出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和监控体系不健全,经济结构不合理,宏观政策失当,国际投机资本寻机炒作,使墨西哥、东亚及巴西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金融危机。这说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与世界市场关系的日趋紧密,金融体制弱,市场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很容易受到金融风险冲击。因此能否加速构筑发展中国家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抗风险能力,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的大问题。

6.最不发达国家的边缘化

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已经分化为四个层次,其中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程度最差,有的国家甚至尚处在全球化潮流之外。(注:《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丁一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5月,162页。)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前所未有的强大的中心(发达国家)和前所未有的贫穷的外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日益拉大,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

当前的全球化主要是在资本趋动下的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大国操纵游戏规则。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其次是集团内发展中国家。投资者寻求的市场是那些可以自由获利又能随时脱身的地方。最不发达国家大都远离世界或所在地区经济中心,显然难以从中获益。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1995年10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吸收的直接投资占全球的直接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当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约达10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注入到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而48个最不发达国家则几乎没有得到外国直接投资。在贸易领域,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度人力资源发展报告》,占世界人口10%的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份额降到0.3%,比20年前减少一半。

因此,从短期看,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几乎不会阻挡最不发达国家越来越被忽视的趋势;相反,人们担心这种趋势会加速,最不发达国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考验。相当的综合国力,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其内在因素;完善而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外部环境,两者是一个国家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要的条件。

标签:;  ;  ;  ;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六大挑战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