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国土资源局 辽宁喀左 122300
摘要: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土地整理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可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因此,做好土地整理工作,是当下各级政府是在必行的工作趋势。但是在实际运行时,土地整理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所以,只有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方面的问题加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才能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让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 言:
土地整理即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土地总体规划与调研的基础上,对土地的结构、用途进行分区,并且结合经济、法律与行政等多方面途径,对土地进行综合的整理,从而提升土地效益。因此,为了解决这种不良发展现状,有关部门就要不断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引进先进的整理技术,大力倡导科学整地、优化分地等治理原则,并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评价论证不足
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带来很大的影响。许多零星闲散地、溪沟等是生物栖息地,主干渠硬化、田间道路设计为砂石或水泥,将会损害生物,破坏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造成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土地整治的生态绩效评价也缺乏一套完整可行的评价体系,使得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评估不能落到实处。这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通过土地整治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理解,带着急功近利的色彩,过分追求土地整治的数量,对土地整治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关注不够。
(2)单一作物替代植被群落
大面积平整土地,挖低丘填筑坑塘,改空闲地为耕地,尽管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垦殖率,却导致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大面积减少和退化,植被组成被单一的农作物替代,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这样,病虫害发生的频度与强度将会增加,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空间也会受到影响。
(3)区域内水土流失而积增加
在扩大耕地而积的同时,改善了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并提高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建立了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这种对自然的干扰打破了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平衡,使得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系统的缓冲性能降低,所以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可能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1]。在土地整理开发中,对后备土地资源必须进行严格的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适宜的开发对象,并采取妥善的工程和生物措施,以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而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
因地制宜地采取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比耕地质量下降,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有风害地区营建农田防风林,可以有效防治风害;在丘陵地区,合理修建截流沟,营建坡面防护林,沿田坎种植灌木、草皮,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如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的零星坑塘、湿地以及河滩,减少沟渠硬化;对于较大的沟道,尽量保持原来多变的断面形状,从而为非目标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措施,最终形成可持续利用的人工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2]。除此之外,还要对耕作层保护和土壤改良。在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时,尽量采用局部平整方案,以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耕作田块类型,选择合理的平整施工方案,并做好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以保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从而保持农田地力,尽快提高耕地质量。
(2)科学制定土地整治规划,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规律,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让耕地、道路边坡等径流产生区和林草等径流滞纳区在流域空间上相互平衡,可以有效控制流域的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合理规划耕地、道路、林网、坝系等景观,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以使生态系统结构多样化,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脆弱的状况,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3]。在涉及废弃宅基地复垦开发、空心村整治的土地工程中,根据空心村演化的“生命周期”规律来科学制定中长期战略及规划,同时注意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把丘陵沟谷、河川平地等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整治中梯田、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优美的农业和乡村景观。
(3)土地整理完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事实上,在进行土地整理时,我们的整理对象主要是利用率较低的耕地和散布于耕地范围内的其他地类以及园地林地等,并不是占用其他土地资源,包括沼泽地。根据作物的生理特点和土壤状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化肥,并确定一个合适的施用量,其次,在农药施用时笔者认为应当特别注意多使用那些高效低毒、使用过后残留较少的农药以及那些乳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状农药的使用,在使用量的问题上要尽可能少用,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抑制病虫害[4]。最后,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要竭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尽量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具体使用时可以推行滴灌或者渗灌等节水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耕作制度的推广。
结束语:
土地整治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增加耕地面积,而忽视系统内其他要素的改变对周围生态景观的不利影响,不能只考虑局部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忽视整个地区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整治的各个环节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倡导绿色施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陈建设.韩武波. 张超.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6,18(04):143-146.
[2] 赵华.卞正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效益评价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8,17(03):134-137.
[3] 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18,24,12):160-163.
[4] 王秀茹.韩兴.朱国平.关于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15(03):187-189.
论文作者:王永佳,高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土地论文; 耕地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农田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