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论文_王宇宸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论文_王宇宸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37)

【摘要】以往研究表明自我面孔的识别存在优势效应,IPA理论认为这种优势效应是自我产生的内隐积极联想导致的,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能够削弱这种优势。自我扩张模型认为重要他人如恋人也会纳入自我概念,具有识别优势。有研究进一步表明恋人概念威胁启动会同时破坏自我和恋人的识别优势。因此,我们假设破坏积极的自我概念也会波及恋人,并采用SCT启动范式和面孔朝向任务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的识别均存在优势,并且该优势都可以被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验证了IPA理论,也说明恋爱关系可以使恋人概念纳入自我概念,恋人优势效应可以被自我概念威胁削弱。

【关键词】内隐积极联想;自我优势效应;自我扩张模型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263-02

1.引言

拥有一段幸福而长久的恋情,是许多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亲密关系的两个主体,自我和恋人,也将随着恋爱关系的建立而发生一些相互作用,通过探究这些作用的机制,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恋爱关系的心理基础,更好地发展理论,应用于生活。

恋爱关系中第一个重要的主体是自我。自我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概念。大量研究表明,和自我有关的信息在加工上具有特殊性。一些研究表明,自己的名字在视听等不同通道的多种任务加工中都表现出独特性(Moray, 1959;Conway et al.,1995,2001;Harris et al.,2004;Wolford.,1980)。此外,国内的研究者用视觉搜索范式证明了网名在作为靶刺激时具有加工优势,表现出大部分真实人名具有的特性(杨红升等,2012)。面孔也是一种经常被用于研究自我优势性的刺激材料,起步较晚但是获得了丰富的成果。Tong(1999)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自我面孔的鲁棒性表征使其在不同条件下都具有识别优势,Devue(2009)利用视觉搜索范式发现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更多来自于注意转移上的困难。

Ma & Han(2010)提出的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IPA)对自我面孔的这种识别优势进行了解释。他们假设自我面孔识别时产生的自我意识会激活自我概念中的正性属性,使对自我面孔的反应相比他人面孔更具优势。他们采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范式(self-concept threat,SCT)对积极自我概念进行了破坏(要求被试判断消极词语是否与自己相符合),发现在SCT启动条件下,存在于非威胁启动条件下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消失,这使内隐积极联想理论得到了有效的证明。

这种优势效应是不是只在自我当中存在呢?有些人也找到了一些特殊他人在记忆或识别方面的优势效应。在面孔识别方面,Ma & Han(2009)通过面孔朝向范式发现在自我-导师组(高威胁组)中的导师面孔识别优于自我面孔,自我-其他老师组(低威胁组)则相反,进一步验证了IPA理论。关丽丽等人(2012)发现,受到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自我和朋友对比,优势效应会被削弱;和陌生人对比则不会。证明了重要他人对比和自我概念威胁对自我面孔优势的共同削弱作用。然而,以上研究并没有发现他人面孔单独表现出优势效应。

在恋爱关系中另一个主体恋人身上发现了和自我相似的面孔优势效应。杨青(2013)通过朝向判断和视觉身份搜索范式证实了这种恋人优势效应。张兆青(2014)通过恋人概念威胁(lover-concept threat, LCT)启动范式证明,在LCT启动下,朝向判断任务中自我优势效应和恋人优势效应消失,口型搜索任务中而这表现出搜索速度优势增强和维持注意优势减弱。王敬欣(2015)等人进一步推测了这种效应可能是由于自我扩张所引起的。

自我扩张理论由Aron(1986)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具有寻求自我扩张的动机。因而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将有关他人的资源、观念、身份认同感等纳入自我概念当中,并通过实验证明建立恋爱关系后会产生自我扩张。由此,在识别恋人面孔时,也会产生像自我一样的内隐积极联想,因而加快了恋人面孔的识别。同样,采用LCT会削弱这种积极联想,使得恋人优势效应被削弱。同时,由于恋人概念也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自我优势效应也会被削弱。因此产生了上述实验结果。

然而,相关的研究依然不够充分。如果恋人概念被纳入了自我概念,而破坏恋人的积极联想削弱自我的优势,那么,破化自我的积极联想是否也会破坏恋人的优势效应呢。因此,我们假设破坏自我积极联想在破坏自我优势效应的同时,也会破坏恋人优势效应。希望进一步补充内隐积极联想理论,并且进一步验证恋人的特殊性。

2.方法

2.1 被试

选取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情侣15对(年龄为24.75±1.25岁)。所有被试的恋爱持续时间在2.14±1.05年,恋爱关系稳定。被试视力(含矫正视力)均正常。

2.2 实验设计

采用2(启动条件:威胁启动,非威胁启动)×4(面孔类型:自我,恋人,同性陌生人,异性陌生人)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实验材料

2.3.1人格特质形容词 从黄希庭等人(1992)编制的562个人格形容词表中选取形容词。自我概念威胁启动程序选用60个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非威胁启动选用30个积极词和30个消极词。对各类词的长度、熟悉度、意义度、好恶度进行了匹配。

2.3.2面孔材料 采用数码相机对被试进行拍照(要求被试不化妆),每位被试需要拍摄中性表情的面孔照片6张:分别选取面孔朝左和朝右30°、60°、90°照片各1张。陌生人照片则使用互不相识的被试照片。

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收集到的面孔照片图片进行处理,控制照片的明度和对比度,去除可以辅助识别的外部特征。像素大小为150×200。混拼面孔的制作是将自己和他人的图片分割成10×10的数组,随机进行排列,其左侧或右侧有一个灰色竖条。

2.3.3亲密度的测量工具 采用Aron等人(1991)制作的IOS量表。要求被试从几个象征性的相交圆中选择最能代表他与恋人、母亲和最亲密朋友之间的关系的选项。

2.3.4实验流程 正式实验中,被试先接受启动程序,然后进行面孔朝向判断的任务。

启动程序采用Ma & Han(2010)的范式,分为自我概念威胁启动(SCT)和自我概念非威胁启动(NSCT)两种。在SCT中,屏幕依次呈现60个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呈现时间为每个4秒,要求被试判断这个词是否符合自己的缺点,然后呈现注视点“+”2秒让被试按键反应,反应键在被试间匹配。NSCT中,屏幕随机呈现30个正性人格形容词和30个负性人格形容词,每个词呈现时间为4秒,要求被试判断形容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之后呈现注视点“+”2秒让被试按键反应,反应键在被试间匹配。

面孔朝向判断任务采用Ma & Han(2010)的范式。采取以下两种搭配(自己,同性陌生人,混拼面孔)(恋人,异性陌生人,混拼面孔),两种启动条件共4个block,每个block中包含90个trail,自我/恋人、他人、混拼面孔各30个trail。实验时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面孔图片200ms,然后呈现反应提示“+”1200ms,让被试按键反应。如果面孔朝左或灰色竖条在左边,按1键;面孔朝右或灰色竖条在右边,按2键。对反应键进行匹配。最后,用IOS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

3.结果

3.1 亲密度测量结果

IOS量表测量结果表明,所选被试的恋人亲密度得分较高,符合实验要求。

3.2 正确率

被试的平均反应正确率合格,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3 反应时

对被试的反应时指标进行2(启动条件)×4(面孔类型)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启动条件主效应显著,F(1,14)=64.451,P<0.001;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F(3,12)=6.529,P<0.05;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F(3,12)=4.926,P<0.05。

4.讨论

本研究采用内隐面孔识别的方法,探究了自我概念威胁条件下,自我和恋人的加工优势是否被削弱。结果表明,在非威胁条件下,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同性陌生人,恋人面孔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异性陌生人;在自我概念威胁条件下,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与同性陌生人无显著差异,恋人面孔的反应速度与异性陌生人无显著差异。本结果表明,自我和恋人面孔在一般情况下存在加工优势,而在破坏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之后,自我和恋人的加工优势也遭到破坏。

4.1 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被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非威胁性启动下,对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同性陌生人;在自我概念威胁性启动下自我面孔的反应优势效应消失。这与先前Ma&Han(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关于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导致了自我面孔的加工优势,而破坏这种联想使优势消失,这再一次说明了建立关于自我的积极联想是导致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的原因。符合假设。

4.2 恋人优势效应与恋人优势效应的削弱

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威胁性启动下,对恋人面孔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异性陌生人;在自我概念威胁性启动下恋人面孔的反应优势效应消失。与我们先前的假设一致。

首先,恋人与自我相似的优势效应被重复出来,表明了恋人的特殊社会身份。

对于恋人优势的削弱,自我扩张理论是一种可能的原因。依据该理论,恋人与自己建立了亲密关系以后,会将有关恋人的资源、观念、身份认同感等纳入自我概念当中。先前已有研究表明(王敬欣,2015),恋人概念威胁可以削弱对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表明威胁恋人的联想优势也会影响到自我概念。本研究表明这种效应是可逆的,进一步说明了恋爱关系中,自我概念和恋人概念的关系十分紧密,可以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 Ma,Y.,& Han,S.(2010).Why we respond faster to the self than to others? An 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theory of self-advantage during implicit face recogn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6(3):619-633.

[2] Ma,Y.,& Han,S.(2009).Self-face advantage is modulated by social threat-Boss effect on self-face recogn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1048-1051.

[3]王敬欣 李琳 何立媛 谢芳 常敏.(2015).恋人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心理与行为研究,13(2):185-190.

[4]关丽丽,张庆林,齐铭铭,侯燕,杨娟.(2012).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J].心理学报,44(6):789-796.

论文作者:王宇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论文_王宇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