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邓运生

耒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湖南衡阳 421800

【摘 要】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81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氨溴索联合CPAP机给氧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氨溴索联合吸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及转归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5.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pH及FiO2等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但治疗后两组的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稳定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治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转归方面优于氨溴索联合吸氧疗法,显示出氨溴索联合CPAP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方案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氨溴索;CPA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也称为肺透明膜病(HMD),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33周。其基本特点为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盐酸氨溴索能通过刺激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如不及时治疗,患儿病死率非常高。随着现代科技持续进步,大量的高科技装备逐渐应用于临床,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CPAP)已经使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病死率大为降低。我院引进CPAP后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25例;年龄:生后30min-24小时;患儿胎龄:<37周共39例,37-41周共35例,>41周共7例;患儿体质量:1.1-4.6kg。1 min Apgar评分2-8分。所有患儿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呻吟,进行性呼吸窘迫,吸气性凹陷及皮肤发绀。X线胸片表现为典型的RDS病变,49例,余32例有明显的呼吸窘迫表现,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标准[2]。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氨溴索联合CPAP机给氧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氨溴索联合吸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及转归。两组患儿在胎龄、分娩方式、性别、病程、围生期并发症、体重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以及呼吸道管理,给予保暖及抗感染治疗,维持患儿血糖血压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效改善微循环,维持患儿内环境稳定。

1.2.1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氨溴索联合吸氧进行治疗。氨溴索静脉使用剂量为氨溴索30mg /kg/d,以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分3~4次实施静脉滴注,持续3~6d,根据缺氧程度给予不同氧浓度的吸氧(面罩或头罩吸氧)。

1.2.2研究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CPAP呼吸机进行治疗。盐酸氨溴索疗法同对照组,加用CPAP呼吸机给氧。参数设置:流量5-10L/min,FiO2 为0.3-0.4kPa,PEEP为3-6cmH2O。患儿症状消失时,FiO2为0.25kPa,PEEP2cmH2O之后撤机。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后48h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pH及FiO2指标;患儿稳定时间、治愈率及肺炎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疗效评价 治疗48h后进行评价。显效:患儿反应好,面色红润,手足温暖,呼吸平稳,心音有力,血气分析:pH 7.30 -7.40,PaO2 ≥80 mmHg,PaCO2 35-45 mmHg,SaO2 ≥0.95;有效:反应尚好,面色红润,口周发绀,手足凉,呼吸浅促,偶有呼吸暂停,血气分析:pH 7.30,PaO2 ≤50 mmHg,PaCO2≤50 mmHg(或PaO2较前提高20-30 mmHg)、SaO2>0.80;无效: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两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48h后,81例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分别见表1和表2。两组患儿转归情况见表3。由表1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aO2、PaCO2、pH及FiO2等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但治疗后两组的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由表3可见,治疗后两组患儿稳定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治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胎龄35周左右才迅速增多,因此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出现进行性肺不张,从而发生缺氧性酸中毒及肺动脉高压等,导致右向左分流,缺氧加重,血浆纤维蛋白渗出,形成肺透明膜病,使缺氧酸中毒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3]。文献发现,盐酸氨溴索溶解分泌物,促进黏液排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确有良好效果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良作用[4]。

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除了常规治疗,氧疗必不可少。随着科技进步和对医疗行业投入加大,呼吸机因其良好的疗效,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吸氧疗法(面罩或头罩吸氧),进入县级基层医院。以机械通气和呼吸机治疗为主的呼吸治疗和危重监护技术,已经能够使90%以上的RDSN患儿存活。由于CPAP呼吸机使用操作简单,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小,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5]。CPAP可使使呼吸道保持持续的正压,有效扩张肺泡,使肺顺应性得到明显改善,氧合得以改善。

本研究发现,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总有效率评价上明显优于传统的氨溴索联合吸氧疗法。转归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病情稳定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上,两组治疗前后的PaO2、PaCO2、pH及FiO2等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CPAP和传统吸氧疗法均能有效提高肺泡的氧合水平,但治疗后两组的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可能跟本实验观察时间点设置不合理有关。

4结论

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转归方面优于氨溴索联合吸氧疗法,显示出氨溴索联合CPAP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方案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启新,陆长东.CPAP在新生儿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09,15(5):722-724.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

[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397.

[4].谭庆瑜,万胜明.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 29(16)1503.

[5].沈佩芳,胡文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M].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0-131.

论文作者:邓运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邓运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