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新生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生代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2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中国正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中国各行 各 业都面临着在外来冲击下进行“洗牌”的局面,或改弦易辙,或凌云壮志,或喜忧参半、无 所适从,是福是祸谁也猜不透,谁也躲不过。特别是电影业,翻开杂志与报纸,有关WTO与 电影的各类评论俯拾皆是。如对电影的本体、电影的生产管理体制、发行放映体制、电影的 后产品开发等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死而后生”是这些文章所终归的总体特征。但是 有 一点却被忽视了,就是WTO与新生代的关系,也就是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新生代的位置何去 何从等问题。如果这个关系没有处理好,笔者认为,中国的电影不是“死而后生”,而是死 后难再生了。
WTO下的中国电影业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低迷,形势严峻。据统计,我国观影人次一直在下降,1991年 票房收入为24亿,1998年为14.4亿,2000年为8.1亿,全国总票房从1994年到1999年下降了6 5%,最近两年还呈下降趋势。在北京地区,据一家媒体披露,北京电影市场2000年上半年票 房收入比1999年同期下降了32%。据业内人士估计,90年代中期以来,赢利的国产影片只有1 5%,亏损的达70%。而就在这种情形下,美国的10部电影就占据了中国很大的一块市场份额 ,从2000年的观影人次中进口片占了大部分就可以得到佐证,美国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中 国停了半年美国影片,全国票房减了50%又是一个佐证。
但是,入世后,中国的电影业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中美有关加入WTO的谈判中,电影是 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因为中国一直对进口电影采取严格的配额制度,并且限制外资参与中 国电影业的经营,所以美国一直希望中国允许更多的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和在中国投资建立电 影院线。美国商务部驻北京办事处在协议签定后单方面散发的材料中所涉及影视业的主要内 容如下:
1.加入WTO后,中国将在现在每年进口10部左右分账影片的基础上提高到20部,在3年内达 到50部;其中20部电影将采用分帐方式。
2.中国在3年内将进一步放开外资建设、更新、拥有及经营电影院。
3.中国允许外方拥有不超过49%的股权。
4.录音、录像带等视听产品,中国允许有49%的外国股权,参与合作经营录音和录像带等视 听产品销售业。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是面对10部进口大片所带来的冲击,还要遭受更严峻的挑 战。这种挑战是史无前例的,即使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没有承受如此之重。
为什么中国电影市场如此低迷,好莱坞制片商还要垂涎三尺?因为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太大了 。据权威部门估算,5年内我国电影市场的年票房潜力为10-15亿元。特别是农村市场可开辟 空间巨大。据文化部一项专门调查显示,9亿农民人均消费电影5元就是45亿元。好莱坞每年 向中国出口10部左右分账影片,从中能得到仅约2000万美元的收入,这与美国电影海外60-7 0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微乎其微。对于美国来说,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化市场几乎还是一块 没有开垦的处土地。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明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企业规模 小。在中国,现有约5000家电影院,平均每12.2万人拥有一个电影放映厅,而在美国平均86 00人便拥有一块电影银幕;我国2000年全年发行的100多部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的总票房收 入约合1亿美元以上,而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为70多亿美元,我们只相当于美国国内电影 票房的大约1.5%;中国从事电影的人约有28万,人均产值才3000元人民币,人均月收入不足 300元。所以在好莱坞制片商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 开发的钻石矿”,并预计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影市场,甚至在未来,每生产4部美 国电影就会有一部针对中国和东方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是个未知数。美国的东方战略是可怕的,中国电影业是否遭受第二次 “鸦片战争”,还待检验。保护政策是应该的,而最重要的是国人的意识问题。
中国电影业的希望:新生代
在1999年由国家一类刊物承办的“青年电影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把振兴民族电影的 重任寄托于青年导演的身上,认为青年人毕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在于他们。
的确,新生代在承受着意识形态、市场、第五代的精英文化的三重挤压下,处于“在夹缝 中求生存”的尴尬局面,但是一批脱颖而出的年轻人开始在中国电影界频频闪光,放出异彩 , 引得人们刮目相看,这就是以张杨、路学长、王小帅、阿年、管虎、王全安、霍建起、金琛 、李虹、吴天戈、毛小睿、郭小橹、田曦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他们的作品或以在国外 电影节上获奖从而得到公认,如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的张元的《回家过年》,《 洗澡》在多伦多和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拿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导演奖;或在体制内从事 个人化的创作,如路学长的《光天化日》有关见义勇为的探讨,李欣的《谈情说爱》以独特 的 电影叙事形式阐述爱情的故事,李虹的《伴你高飞》突出师生互助的情谊。或对电影作本体 探索的影片,如章明的《巫山云雨》对画面构图的执着与洞见,王全安的《月蚀》中的双重 视点叙事,阿年的《呼我》中的平行叙述三段故事等等。这些导演义无返顾地与第五代电影 的艺术立场彻底决裂,执着的寄予理想的破灭和青春受伤的涵义,以一种不妥协的姿态,在 银幕故事与现实生活中演出了自我放逐的孤独悲剧。他们顾及的不是世界全部,而是极度边 缘的那一部分,叙事主题涉及青春期的焦虑、成长、先锋艺术、精神分裂、感情多边化及人 生残酷。他们的艺术观与电影语言开始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影迹。正如某电影公司经理所 说,最近,新生代在电影制作上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跨世纪的年轻导演将出现在国产影坛 上,并成为领导我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力军。
诚然,新生代的地位日渐上升,虽然评论家认为新生代的作品影像魅力远胜于讲述的魅力 ,他们的作品视野狭窄,缺乏深厚的文学价值,但是,新生代作品所表现出的别具一格的、 与众不同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是别人无法企及的,而这就是生命力。
新生代何去何从?
19世纪,西方国家用鸦片攫取中国的银元,已是历史事实。21世纪,美国用电影大量赚取 中国的人民币,可能吗?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如果没有国人的爱国意识,是有可能的 。好莱坞的东方战略极其可怕,它不但要用20部乃至50部现成影片卷走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而 且要在中国开合资公司,建合资影院,开辟东方院线。利用中国本土廉价的劳动力和生态及 其 他资源,通过知识、技术的参与,生产制作东方电影,在高利润的收获中攫取中国的财富 。
在《末代皇帝》和《花木兰》中,没有多少经验的中国普通观众一睹了好莱坞的“拿来主 义 ”,实际上,好莱坞“拿去”的不仅仅是影片的题材,它还“拿去”了国外的人才:影片的 导演、演员和其他工作者。在西欧国家,许多非凡的人才流失到好莱坞早已是屡见不鲜的 ,如恩斯特、比利·怀尔德、弗雷德里克·希区柯克、奥托·普雷明格等。《空军一号》是 德国导演沃尔冈夫·彼得森导演的。它的这种“拿来”要么是在别国挖人才,要么是人才自 动往好莱坞钻而取得的。
所以,中国入世后,当好莱坞制片商纷纷在华投资设立电影公司、建设影院时,他们在奉 行“拿来主义”的传统中,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电影的希望——新生代身上。这决不是杞人忧 天,而是即将要成为的事实。
人的本性决定了向往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大的地方。我国是一个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 , 据统计,在外学习的留学生达33万人,只有11万回国工作。在美国硅谷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 中,有6万名是中国人。1998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涉及科技专业的学生有82%和76%去了 美国。中国从事电影的人有28万,人均产值才3000元人民币,月收入不足300元。这种可怜 的处境让中国电影人不堪忍受,他们一碰到新的机遇就会蜂拥而上。而新生代在夹缝中求生 存,面临的也是比较尴尬的局面。特别是那批处于体制外的青年人,有崇高的理想和独特的 感知,但没有资金,没有创作机会。还有一些国营厂的青年导演,论资历、论地位不及老一 辈导演,只能暗自叹息!他们只好在最低最低的、最有限的资金里从事比较粗糙的创作,在 比较前卫的电影语言中拿到国外电影节上去获奖从而获取自己的地位。这批人如果在国内没 有受到重视,为寻求更好的条件,将来必然到合资企业里去打工。
美国小伙子罗异在中国土地上经营的艺玛电影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就拍摄了《爱情麻辣烫 》、《美丽新世界》、《洗澡》、《昨天》4部影片。而《洗澡》在多伦多和圣·塞巴斯蒂 安电影节上拿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导演奖,令国内外同行欣喜震惊。面对中国电影市场低迷 的 情况,罗异说,他来之前也知道市场不好,一说国产片,让人进电影院是很难的,可他非常 相信,中国有很好的人才,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和演员。他看中了新生代导演张杨。实践证 明,他的想法是对的。《洗澡》可能会赚很多钱,国外卖了56个国家,已经赚了很多钱,在 上海的票房达到200万元,在深圳有80多万。《爱情麻辣烫》在上海达到160万元,北京达到 310万元(超过进口大片《花木兰》的160万元和《玻璃樽》的280万元)。这也许可以视为好 莱坞制片商进军中国电影市场,抢占中国人才的前兆。
最近我在某电影杂志上看到,某电影厂厂长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给青年导演搞创作,虽然 还是低成本创作。但这个举动显现出他的远见,因为他已意识到青年导演的位置,并开始注 意培养他们,使他们为国产电影作出贡献。但是低成本制作与好莱坞的大制作还是小巫见大 巫,不能相比。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总裁王中军说,电影小制作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电影是胶片拍的,没有片比,你给导演限制,说我胶片就有100万,你就把130分钟拍 出来,导演会有很大问题:小制作会限制明星,电影是明星制,太少的钱只能请小的明星, 但是小明星往往收不回影片成本。娱乐行业是明星的天下,是名导演的天下,因为他们有票 房号召力。因此大制作是电影发展的一个方向。我认为王中军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 在低成本的小制作中新生代并不满足,他们必向有实力的公司靠近,而合资公司将是他们未 来的最好选择。
于是,在未来,中国新生代可能成为一群打工仔,他们出卖智慧以获取有限的工资,而好 莱坞制片商将攒着沉甸甸的银两回国,这就是好莱坞实行东方战略的一个方面。因此新生 代会成为好莱坞赚钱的工具,并不是危言耸听的事,而是现在就应该引起警觉的。
结语
新生代进入合资电影公司,为好莱坞制片商卖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警惕的问题。著名影评 专家胡克说,青年导演作品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严峻形势,是一 个重大问题,但是他可能没有注意到青年导演有可能成为好莱坞猎取的对象。然而,当我们 用二元对立的眼光分析时,也许又会有另一种景象出现。加入WTO实际上是为所有有才华的 、有个人独特体验的地区和个人创造了最好的条件。美国的彼得·希区柯克说,民族电影仅 仅凭借他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和好莱坞抗衡的。所以,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和好莱坞结 成一个联合阵线。新生代在这个联合阵线中也许可以克服他们的一些缺点,比如作品缺乏国 际性视野、类型单一、题材狭窄等等。在镀金中变得更加成熟、更有光彩,再回归,再为中 国的电影注入动力和新鲜的血液。这是一个态度和意识问题。这也是本文最终想说的。
标签:中国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