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解题能力
一、生活情境应用于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活情境的应用,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机械训练学生,让学生生搬硬套数学模型,将学生放置于陌生的问题情境中。此时,学生为了理解问题情境便有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有部分学生因陌生情境的存在而产生了畏难心理。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探究意识降低,学生的探索欲望降低。相反,当生活情境应用到数学应用题中时,学生感到问题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建立探索的动机,陌生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同时,熟悉的数学情景辅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减弱了无关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切实让数学应用题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数学本应来源于生活,不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机,更不应当为了凸显选拔性而出现生僻和偏难的情境刁难学生。数学教学的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有限的资源和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定式思维,解题的灵活性不高,学生一旦遇到陌生情境时便不会灵活应对。而当教师引用生活情境作为应用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时,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并且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变得更高。
基于如上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并将之编撰成为数学问题以作应用题进行训练时,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探究欲望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展开教学,切实发挥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生活情境应用于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的措施
1.应用数学应用题,检验新知获得效果
常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规律的应用能力,考虑到部分应用题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多数教师不太敢放手让学生直接开展应用题的分析和计算。所以,这种教学背景下,也有机械训练学生之嫌,学生机械训练中感到乏味无趣,刻板的学习模式和计算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对此,为了降低学生对新知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将之作为学生熟知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基础的生活情境应用题中,借助生活感知经验的支持,获得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分饼》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辅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如下教学情境,设计如下应用题:将5个同样大的蛋糕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获得几块蛋糕?如果将蛋糕分给7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获得多少?如果将5块蛋糕分给2个小朋友呢?你知道在你计算的这些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吗?你能将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吗?此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构建,简单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借助其实际生活,甚至可以通过绘制一定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在强化学生对真假分数及对分数的转化过程中,还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降低了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2.构建丰富情景,强化学生模型意识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学生的模型意识,需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中,主动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加工,让数学问题变得清晰而直观,让数量关系变得更加直观而富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构建一定的数学情景并编撰相应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在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模型意识。例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应用方程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先会表示数量关系。对此,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先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超市里苹果的价格是10元/KG,菠萝的价格比苹果的价格单价低X元,那么菠萝的价格是________。小明的爸爸32岁,小明比爸爸的年龄小a岁,那么小明的年龄为_________。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初步学习应用数字和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然后借用天平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认识方程。在方程工具学习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平衡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应用模型这一工具解决生活情境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在学生应用模型工具时,教师再根据如上数量关系编撰数学应用题,如:例如,超市里苹果的价格是10元/KG,菠萝的价格比苹果的价格单价低X元,小明分别购买了一斤苹果和两斤菠萝共话费了18元,你能计算出菠萝的价格吗?小明的爸爸32岁,小明比爸爸的年龄小a岁,小明和爸爸年龄的总和是40岁。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在如上生活化情景问题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别通过常规计算的方式和方程模型进行解决,最终获得相同的结果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就获得有效提升,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更是有效增强。
3.应用灵活情景,提升思维灵活性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生活情境的支撑。新课改教学理念倡导教学内容切近学生的生活、要求教师挖掘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求对学生的考察有更强的灵活性,应用各类灵活性强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变换生活问题的方式展开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例如,在《比的应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出示如下习题:一杯水共有500ml,喝掉的水的量与剩下的比为1:9,这杯水喝掉了多少?为了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变式训练,如果这杯水喝掉的比剩下的部分多1/5,那么这杯水还剩下多少?如果这杯水中,喝掉的水是全部水的3/5,那么剩下的水还有多少?在如此多样变式题的训练中,学生的缜密性思维能力得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建立。
总结
生活化情景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让多彩丰富的生活经验被学生充分应用,切实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借用生活情境给学生设置的变式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应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模型意识、可以应用灵活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斐.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80-181.
[2]潘淑玲.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85.
[3]牛海艳.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17.
论文作者:黄珊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应用题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灵活性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