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福 商州区杨斜镇金联小学
【摘要】一直以来有关教育的改革都在引起和呼吁人们对“素质”的重视,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不少的语文教师依然一心为考试而教学,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对于“素质”的渗透和学生的发展依然无从谈起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10-01
“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明确要求[1]。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我们应当以能力获得为教学的重心,将他们的能力和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考评,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有更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作为基础,小学语文是必须要将这一理念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一直以来受考核机制的影响,小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都是提高他们的分数,并以分数衡量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因此,出现了某些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相应的实际分析、表达等素质教育要求具备的能力却很欠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下面,笔者就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一些自己的实践与大家分享。
1转变观念,求新求变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课是什么样的课,全由教师做主。因此,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教师是关键。而要贯彻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思想的变化、提升,即我们要剔除自身的一些基于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和思想,并学习更适应时代的教学新思路,在追求成绩的同时,更重视他们在这门课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成绩固然重要,但只能让学生荣耀一时,唯有能力,方能让学生荣耀一世,教师不能做学生长期发展之路中的“障碍者”,而是要做他们的“青云梯”,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此,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优越之处,并进行实践,并在践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接受这些新颖的理念和方式,转化自己陈旧、落后的教学习惯,形成与现阶段学生发展相符合的教学风格。
2巧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如果说旧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个人沉闷的舞台,那么素质教育的课堂就该是所有学生的“热闹”的课堂。然而,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就是不管他们的成绩,只关注课堂气氛的构建,一味的让他们在课中自由的发挥、自主的学习。因此,一堂成功的课不可或缺的是来着教师的引导,只有将我们正确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效”的语文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以往的课堂就是因为教师只重考试,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而小学生天性又是活泼好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抓住小学生的活泼、好问、好表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设计来更易于小学生接受,让他们更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比如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最美丽的景点以及美在哪里,经过学生间相互的交流后再引出桂林这个地方,那么学生可能就会存着疑问了:还有比我去过的地方更美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了,自然比教师直接摊开书说桂林如何如何的美要吸引人的多,课堂效果肯定就会比较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作,将书本上的文字所展现的内容变成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这是这个年龄段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2.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不少教师在上课时太过于专注知识的讲述,整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表演,甚至一节课的时候不够发挥,还得占用一些下课的时间,生怕漏掉哪里没讲。殊不知,老师这种不知疲倦的讲,或许是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到了,但是教师有没有思考过学生是否全盘接受了呢?或者可以这么说,教师讲得争分夺秒,其实学生却是没有时间去接收、消化,这样讲得再多,也是不见效果的,而且往往会出现老师整堂讲,学生整堂走神的现象。许多业内人士常说:优秀的教师一堂课只讲20分钟,剩下的25分钟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讲但要留有余时,在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里重点讲本课的教学重点,剩下的时间酌情让学生回头“咀嚼”所讲的内容,同时质疑、发问。这样,学生就没有时间开小差了,整堂课的时间都被有效利用起来了,教学内容完成了,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了,素质教育理念自然就得到了贯彻。
3重学生,养习惯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叫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和过人之处,在课堂中让他们扬长避短,每堂课都能聚精会神的聆听,同时又能大胆的各抒己见。
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但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也就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也就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认真阅读、认真思考、认真分析、认真完成作业……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每一名教师来说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作为教师也必须“上下而求索”,毕竟,素质教育关系着教育的改革与振兴。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仔细分析、大胆的摸索、不断升级教学模式,寻找一条既能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闪耀着素质教育之花。
参考文献
[1]毛智玲.《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的独特性》[J].平原大学学报.2008,25(2):118 -120.
论文作者:张军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他们的论文; 时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