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恒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当前阶段,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在不同行业的深度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还使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之上,电力系统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能源任务越来越繁重。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化;整定自动化
为保证电力供应满足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与供电质量,电力企业将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引进到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动态监测技术、通信技术等对继电系统进行保护,提升整个电网的实际防护水平。
一、以智能电网为基础进行继电保护的实践意义及其系统功能
1、以智能电网为基础进行继电保护的实践意义
继电保护属于智能化要求较高一项技术手段,一旦检测到电网发生异常,会及时断开异常部分的设备,并向上级管理部门与管理部门发送预警通知。维修小组在接受问题反馈后,会在第一时间对故障系统进行修复,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降低故障造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智能化的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对电力装置的异常部分进行及时的反应,在降低因故障造成供电损失影响的同时,提升供电用户的实际体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电力系统保护技术。
2、智能电网的系统功能
智能化电网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即基础体系、技术体系、智能服务系统以及规范体系四种。其中,电网的基础体系主要指的是供电系统的物质载体,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提供客观基础。技术体系通常指的是供电系统的应用技术,如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不同的应用技术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提供不同的功能支持,进一步完善智能体系的构建。智能的服务系统属于智能电网的运行基础,其主要的优势表现为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电网规范主要是指对供电系统工作人员、管理方式、供电控制等内容进行规范的制度,为供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继电保护的系统功能
智能电网的运行特征中最为突出的是分布性能,而供电系统的运行特征与之相反,主要是以交互式的运行模式为主。因此,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继电系统需要保证工作性能优异,以满足不同系统的性能需求。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与数字化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供电单位在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为智能服务系统的构建夯实了硬件基础。以智能电网为依托的继电保护功能包括:对被保护对象的电气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关联节点的运行数据,结合以上信息进行故障判断与动作决策,通过监控系统对保护状态进行监管,及时发挥保护功能,确保保护值的合理修订。最后发布跳闸命令,组织维修小组对故障异常位置进行排查、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继电保护技术研发方向
1、数字化发展
现阶段,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电网,不仅可以通过数字信号的传递及时发展电网故障部分,还能够实现动态的电网运营状态监管,其实际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数据测量方面具备优势,数字智能系统通常是依托数字接口与互感器等设备,进行数据测量,测量精度较高;其次,数字信号传递方面的优势。在传统的供电信号传递系统中,通常是使用电缆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智能电网的信号传递则是通过光纤进行的,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升信息传递速率。电子传感器的绝缘性较强,占地面积小,以光电转换作为数据测量的主要形式,拓展了信号传输的频带,提升信息传输整体的暂态性能,保障了测量的精度,确保误差值在标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这种传输与测量方面的优势,也使得智能电网在继电保护故障控制方面效果较好。
2、网络化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数字信息传递技术成为变电站通信的重要途径,结合智能化技术的继电保护系统的网络化特征被凸显出来。主要的优势表现为:首先,信息平台的建设使得信息数据能够被多方共享。继电保护的网络化发展,使得信息数据通过多元化服务平台被更多人共享,加强了供电管理环节的连通性,无形之中拓展了继电保护的实效范围;其次,提升了数据传送的便捷性与准确性。通过网络化技术的支持,管理人员可以操作数字接口将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相关信息及时的传递到上级部门。利用智能电网对异常信息进行判断,强化故障问题预警能力的同时,为数据传输的精确性提供保障。
3、广域化发展
近年来,广域保护早已是继电保护技术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传统继电保护中,采集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单端量与双端量来完成,在现在的广域保护中,信息采集的方式更为广泛,多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均可采集,完成控制继电保护的工作,并最终在告警或者跳闸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广域保护的模式有集中模式,以及分布模式,再就是有一种将两者相互结合的站域集中与分布模式。广域保护能够将故障无遗漏的检测出来,并且其适应性较强,面对不断改变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它能够随时应对,避免了继电保护装置过于依赖保护整定值,也使系统抗震荡与抗超负荷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4、整定自动化发展
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所保护的范围局限性较强,保护的内容仅限被保护的线路,最为重要的保护整定值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这使继电保护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刚好克服了传统继电保护的缺陷,它将整个电力系统内被保护的线路和相关设备紧密相连,不仅保护了线路,还保护了设备,实现了保护的分布协同,继电保护因而增加了其保护的范围,保护工作更加及时准确。
结语:电力系统作为支持我国能源相关产业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动力的重要系统,其供电的实际质量与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与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形势。因此,将智能化的技术合理的应用到电网建设过程中,为继电保护系统的改革与技术发展提供必要基础,成为供电网络保证用户服务体验、降低异常问题影响范围的重要途径。当前阶段,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逐步向数字化、广域化、整定自动化方向发展,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郑丽丽,李阳阳.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21);
[2]谢传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3]董铁孝,孙良志,张伟.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对策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18).
[4]杨艳花,宣鹂.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24):270.
[5]肖锋,袁先锋.探究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调试方法及其运用[J].通讯世界,(16):121-122.
论文作者:周松松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基础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