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_图书馆论文

试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图书馆论文,试论论文,空间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适应用户的研究和学习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IC自1992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现以来,备受用户欢迎。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BL)2004年7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其成员馆中开展IC服务的已达30%。不难看出,IC代表着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并将对整个图书馆界新一轮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1]。

在我国大学图书馆,IC建设与服务正在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重视和关注,IC正是图书馆现有业务的延伸、拓展与完善。并且,我国许多大学图书馆已经初步具备了构建IC的软硬件设施,包括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物理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大学图书馆该如何建立IC。

1 大学图书馆IC建设的理念构架

1.1 IC的概念

在国外大学图书馆中,IC被认为是维护用户公平有效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因此发展十分迅速。IC是一种通过重新配置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整合信息资源、提供技术和研究帮助的服务方式。它的核心要素包括: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指导学习研究一站式无缝服务。IC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工作站,为用户提供动静皆宜的学习环境,既可以讨论学习,又可以利用计算机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并在参考咨询人员的热心帮助下,解决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和专业上的问题,创造一个舒适、自由的支持学习和教研的环境[2]。

1.2 IC的核心服务理念

要使IC受学生、教职员工和工作人员的欢迎,对IC的定位也非常重要。Calgary大学图书馆IC的核心服务理念有如下5句话[3]:IC是大学各个社团成员会面、探索学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IC提供定向服务,即针对用户的提问帮助用户解决问题;IC是教学辅助设施,为学生进入未来社会做准备;IC坚持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IC是一种综合设施,为用户识别、定位、检索和操作信息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

可见,Calgary大学图书馆IC的服务体现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充分考虑了用户对于学习交流场所、信息能力培养、信息资源获取以及问题咨询的需要。

1.3 IC的核心服务方式

IC的“一站式”服务方式是IC的灵魂,是IC得以创建和使用的关键所在。它不但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方便快捷的学习研究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方式,即图书馆员、计算机专家以及多媒体工作者在一个平台上联合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允许用户获取硬件、软件、多媒体以及网络信息资源。

2 大学图书馆IC的创建规划

实现IC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现有电子阅览室和参考咨询台等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改造,将IC服务区与现有服务区相结合;另一种则是从空间布局、设备配套到人员配置,新建IC服务区。无论采取哪种方法,IC的实现目标和核心组成都是一致的。IC的建设离不开空间、资源和服务三个要素,这是支持IC信息服务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对三个要素必须进行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战略整合和技术方面的功能整合。笔者将分别从三个要素和两个层面说明IC的创建过程。

2.1 IC的规划

2.1.1 IC空间建设

空间建设是构建一个成功的IC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有足够的工作站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服务区的设计也要符合用户学习及研究的方式,有利于资源存取和使用,要运用声学、灯光和视觉艺术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环境。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用户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残障辅助设施、消防及安全。常见的IC服务区有[4]:

IC核心区。一般位于图书馆主体楼层,配备大量联网计算机,操作台尽量用比较大的桌子,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多人交流。咨询台应位于核心区中心位置,参考咨询台与IT技术支持台最好放在一起,以避免浪费用户时间。通常,核心区内还可配备印刷型工具书,因此应充分考虑书架及沙发的布局,做到方便有序。用户可以享受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以及获得有关编程方面的技术问题的解答。

个人学习空间。为了满足个人研究者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应提供多个可容纳2-4人的独立研究室,至少配备桌子、椅子、书架、网络信息点和电源等设施,包括方便个人独立学习和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的空间。

团体协作空间。该区是促进团队协作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场所。应有多个不同大小的区域,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和相关参考资料,适应不同大小团队的需要。一般协作空间配备有工作站、白板和放映机、投影仪等设备,根据需要还应安装有笔记本电脑接口。

开放学习空间。类似于传统的电子阅览室,但空间更为开阔和开放,方便小规模的学生学习和讨论,用于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和计算机软件等课程的培训。供研究课题组或学生学习小组集体学习和讨论,参考咨询员也可以方便地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

多媒体制作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在多媒体工作者的指导下拥有多媒体制作技能。应配备多媒体制作软件和相应的设备,满足多媒体制作的需要。其中应该配备有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字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不同版本的编辑软件。

写作实验室。在IC中设置一个写作实验室可以极大地方便学生写作,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为他们撰写论文提供研究报告。

休闲饮食区。国外大学几乎所有的IC都设有比较舒适的休闲区,配备沙发和茶几,供用户在学习中间作短暂的休息之用。休闲区的环境设计应优雅,另外还应提供饮料和点心,可供用户自主选择。

外语自助学习区。尽管在国外IC中并不多见,但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外语学习非常重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看、听、说、写的特殊要求,并提供自助辅导软件,帮助用户提高外语技能。

以上服务区不是一成不变,可根据构想与目标进行有效的组合与增减。

2.1.2 IC资源的建设

国外大学图书馆IC项目的建设资金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资源的建设,尤其是硬软件的建设,因此资源的建设要根据馆情而设置。另外,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使用都应做明确的规定和详尽的使用指导和说明,如:无线计算机接口的使用、IC中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等等。资源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三个方面。

(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指图书馆的各种印刷或者电子资源,还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三种资源应当三位一体,特别要搞好网络虚拟信息资源建设,搜集、检索、筛选与整合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与创新。IC的文献资源体系主要用来支持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课余发展需求,包括大学生核心馆藏以及大学生参考资源两大类。大学生核心馆藏主要支持学校开设的专业课设置,既包括高利用率图书也包括最新图书。大学生参考资源则收录有求职参考书、浏览性资源(如畅销书),另外,还有工具书、词典、百科全书等一般参考咨询文献。IC范围内的每台计算机应保证用户可方便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2)计算机网络设备资源。主要是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构建IC的硬件条件包括计算机、通讯设施等,都是为了方便用户充分使用IC中的资源。计算机数量应根据服务区的大小和用户流量而定。据ARL的调查报告显示,服务区面积为150-3716,可供用户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为36-400台。不同服务区的计算机配置可以不同,但同一服务区的计算机配置应尽量一致,尽可能多安装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界面应简洁、方便和统一。通讯设施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视频输入与输出等设备。此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网络信息点和电源插座,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IC区,这样可以在不增加计算机的情况下扩展IC的计算功能。也有IC提供包括交换机、无线上网设备等网络设施[5]。

图书馆可根据预设的IC的功能和目标,在软件配置方面显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提供尽可能多样的软件供用户访问图书馆资源以外,还应为IC提供一些比较特殊的软件,如扫描与图形处理、CD刻录、远程服务、表格制作、论文写作、邮件发送、在线通讯工具、网页制作等通用软件。一些高校还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在IC提供具体的应用软件,如提供数学、统计、GIS等专业软件,甚至提供游戏软件,以保证用户所想所做都能实现等工作。不同的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所需的软件资源,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据ARL的调查报告显示,除一些必备软件外,90%的IC提供办公软件和多媒体播放软件,70%提供扫描、图形处理和其他工具软件,23%的IC提供游戏软件。

(3)人员与培训的人力资源建设。配备训练有素、爱岗敬业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服务人员是IC成功的关键。人员结构可采用全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国外IC的人员主要由咨询馆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学生三部分组成。由于IC配置技术设备的复杂性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图书馆必须配备既懂技术、又熟悉文献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的人员来统筹IC的工作。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咨询台的工作人员由经过基本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技能培训的学生助手、具有专业技能的全日制计算机咨询人员和图书馆员组成,采用一种梯级服务方法,简单的问题由咨询台前的学生回答,较困难的问题由坐在后面的图书馆员和计算机专家回答。

另外,在IC环境下,培训是一项基本的任务。由于学生助手的频繁更替,至少在每学年年初需要对学生助手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再培训。培训对图书馆员和计算机专家同样是重要的,因为技术和在线图书馆资源在不断进步和更新。培训内容可包括参考咨询技能、数据库使用方法、图书馆规章制度与处理流程、与用户服务相关知识、服务设施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等技能。

2.1.3 IC服务的整合

可以说,丰富的用户服务是IC吸引众多用户的直接原因。涉及的服务可包括无线上网、应用程序工作站、学科馆员参考咨询服务、就业辅导和学生心理咨询、研究生用的专题文献资料和小型的培训服务等多项服务。这些服务措施使得IC成为一个集研究、学习和社交的公共场所。那么,IC提供的服务可以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6]:

(1)检索服务。提供资源和数据的检索与处理,其中技术资源在公共区域和馆员服务区域可以使用。工作人员帮助研究者识别数据,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取数据,并以用户需要的格式处理数据并提交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参与到研究人员的整个项目中,提供服务。

(2)用户培训。是向校园用户提供关于图书馆服务与资源的培训,可以是专门设置的课程,或是对研究过程的指导,或是参与大学课程的设置,也包括图书馆各种网络数据资源的培训课程设计等。

(3)媒体服务。提供用户需要的各种媒体资源和设备支持,包括打印、扫描、音频和视频等。媒体服务是传统电子阅览室的扩展服务,包括多媒体的放映、图表制作、扫描资源和一般技术指导。

(4)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传统的和更高技术提升服务。参考服务部门是连接印本馆藏和在线资源与出版商的向导和中介。馆员根据时间表安排在参考咨询台服务,一对一地指导读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期刊、报纸、政府出版物、全文资源、在线书目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撰写论文、完成作业及科研工作。

另外,可以在图书馆IC的网站上提供工作人员详细列表,明确工作人员的e-mail、联系电话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地点、服务范围和擅长的领域,以方便用户与适合的工作人员联系,获得帮助。还可在网站上,专门设置用户提问或提建议的表单,可直接发送到IC服务台。这有利于用户在不能到馆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提出问题并获得答案。当然,表单中,用户在提出问题或建议前,需要填写自己的相关情况,如:姓名、系别、电话、e-mail等,这样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用户的基本情况及其信息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2.2 IC整体运行管理

尽管IC有很多优点,并在大学图书馆获得成功,但实施起来却不简单。正如美国一位资深的IC人士所说,“IC建起来容易,管起来难”。因此,为了IC的建立和顺利运行,有必要对IC的空间、资源和服务在组织和管理层面上进行战略整合,而且要进一步加深技术层面的功能整合。

2.2.1 组织与管理层面的战略整合

无可置疑,IC建立时需要建立新的、有利于合作协调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办法,保障服务部门、资源建设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完美结合,使用户在IC的学习、研究和教育过程中,不以图书馆的业务或部门划分而出现功能“分割”。图书馆在规划与建设时要充分思考IC运行管理机制,必须明确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与职责范围,制定明确的服务协定和完善的服务规范,构建合理的人力技术资源体系,健全通讯手段和报告流程,畅通用户信息反馈渠道,有效的管理是IC成功的基础[7]。当然,如果IC由图书馆与校内其他单位共同管理和运作,则从规划之初开始,就要让这些单位的人员参与。在美国Texas Christian大学,从IC筹备之初开始,IC筹备委员会由图书馆员和计算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负责规划IC的物理布局、人员安置、服务模式和培训等,该大学的IC由图书馆和计算中心共同承担和管理。

2.2.2 技术层面的功能整合

同时,IC也要组建一个技术团队,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发图书馆所需软件,维护IC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他们一般不需要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而是为需要帮助的图书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IC的任务是通过跨域协同分配多个广域分布和异构的资源,保证用户能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所需信息。所以,IC可以运用网格技术实现资源交互与共享。网格技术具有对各类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将最有用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最需要的用户的功能。而且网格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是识别资源需求匹配和分配资源、调度和监视资源,从而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资源。此外,网格服务可以实现在互联网范围内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和共享以及解决协同问题。网格技术所具有的这些功能恰好是构建IC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在IC中充分应用网格技术和网格服务是提高其服务价值的重要保证[8]。

3 IC建立的保障机制

IC建立以后,为保障其顺利进行,也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注重服务协调问题

IC要解决安静学习与热烈讨论的矛盾,需要在独立教室安装较好的隔音设备,也可以通过预定独立教室来协调师生的使用时段。同时参考馆员与计算机人员的服务协调沟通因为各自的知识背景不同,需要进行共同培训,补充各自的不足,以利于日后的沟通、交流与合作[9]。

3.2 注重用户的学习和培训

IC也应该注重用户的学习和培训,主要培养用户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最基本但又是最重要的信息能力。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具备这些信息能力的用户,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就会觉得轻松而且得心应手。

3.3 建立IC的服务评价体系

IC建立后,还要重视成效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当根据IC的服务内容来确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评估数据,如网上调查、分发调查问卷、收集培训结果、IC工作人员讲述切身经历等,可以选择LIBQUAL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工具,通过网络为中介,在网上进行用户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其中调查应考虑以下内容:①对信息服务台工作人员的调查;②用户利用IC的成效;③图书馆针对用户开展培训的效果。

4 结语

作为图书馆服务功能整合的成果,IC给用户提供了一种从计划研究到表达到最终产品的持续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个创新,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构建IC模式绝非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且要全面分析和研究自己的馆情,才能建立起满足本馆用户需求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能使用户服务上一个新台阶的IC。

收稿日期:2007-01-03

标签:;  ;  ;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