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在课堂中如何渗透与实施情感教育论文_严淑仪

小学数学在课堂中如何渗透与实施情感教育论文_严淑仪

花都区狮岭镇益群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情感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要求之一,另外这也是三维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和“四基”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对这方面加以重视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良好的作风与习惯,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体该如何做才能渗透与实施情感教育?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及其教学实际,分析探讨了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广大教师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教育,除了可以让学生对讲授的知识熟练掌握,还能让学生接受情感方面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知识的“冷冰冰的”机器人。因而教师须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切不可急躁冒进,它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过程,须在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几点探究与分析。

1.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情感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外部环境,那么教师该如何创建这种外部环境呢?首先,转变观念是首要前提。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告诉学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事不可以做,从而对产生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体情感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一些问题,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是给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状况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些细节,将十分有助于构建教师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并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享受,对于学生来说也将格外具有感染力,他们会随着教师情绪的激昂而主动地关注和思考何为有余数的除法?它与一般的除法运算有什么区别吗?当遇到未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提出疑问的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亲近,一种和谐的、愉快的教学氛围便由此建立,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这样一种情感氛围中不会觉得太无所适从,反而觉得亲切有加,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情境教学方式已经被普遍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它结合了教材继续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不仅学生能够在这一情境中感受到知识的博大精奥,还能够从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会到的充沛的情感。这需要教师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将本身偏理论型的、艰深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形象直观的数学表达方式,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广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导入:游戏一,教师手里拿一块橡皮,让学生猜猜橡皮藏在教师的哪只手里。游戏二,教师手里拿了一块橡皮,它不再左手里,让学生猜猜橡皮在教师的哪只手里。在游戏一里,无论学生猜得对还是错,都应当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是如何猜测的。在游戏二中,则引出课题:根据“橡皮不再左手里”就能准确地推断出橡皮一定在右手里,这便是推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数学广角问题便涉及到简单的推理。这两个简单的小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广角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是一种简单的游戏情境,还有许多其他的情境创设方法,如结合生活情境、网络化虚拟情境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情感便在这一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而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也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而热衷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或现象。

3.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此方法,不仅能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过程也会因为学生的参与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了解新课改具体内容,践行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多方位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以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知识网络结构更完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妥善处理好同伴关系这一层,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相互的情感,也将有利于教师渗透情感教育,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关心、团结同学,包容他人的习惯,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提高了学生关注集体、能够以集体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集体的情感意识。以《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因为这一课涉及到点、线、面、体等较为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因此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自然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学习方面处于弱势,那么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便显示出来了。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回想之前的点线面知识,探索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较弱的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自己动手制作纸质的圆柱与圆锥模型,观察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可以交流讨论。小组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制作图形模型;有的负责测量模型的底长、高度。然后一同进行总结与归纳,共同探索圆柱体或者圆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式。这一个过程带动了全组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再是游离在学习边缘的散兵游勇,而是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在动手操作方面和自主探索方面锻炼了学生。

4.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情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便说明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学问与情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生活情境代入教学过程,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加生动有趣的色彩。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易于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知识“接地气”的概念,原来现实生活中到处都能够发现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如学生在家里看到抄表人员在抄写水表和电表,那么,具有敏感神经的小学生立马意识到这可以当做一个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验证与探索,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去计算本约分自己家里用了多少水、多少电,大概需要缴纳多少水费和电费等,与抄表人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吻合。又如在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这一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中能够见到的“角”是在是太多了!学生的书桌是否也蕴含了“角”?书本打开时呈现的夹角有何特点?文具盒打开时,最大程度上能够形成多少度的角?就连近视眼镜的框架里面也隐藏着角度的变化范围。这些生活的细微之处,不知学生是否发现了呢?那么又该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解释这些现象呢?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在发现这些数学现象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更是一名“探索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结合,对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提升。在探索过程充分利用所学知识,逐渐养成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事物的习惯,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与情感态度等共同提升。

5.结语

通过以上探索可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入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进行合理引导与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授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对待情感的态度与观念;将此种情感作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加入多种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的情感。在生活中验证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情感;合作学习方式则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情感和团队精神等。情感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善于运用将十分有利于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冉玲蓉.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3):84-84.

[2]周成坤.新课标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6):114-114.

[3]裴英伟.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实施[J].神州旬刊,2016(20):83-83.

论文作者:严淑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在课堂中如何渗透与实施情感教育论文_严淑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