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下农广校体系中职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下农广校体系中职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下农广校体系中职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

袁立峰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无极县分校 河北 无极 052400)

自1980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成立以来,中职教育一直是农广校核心业务工作之一,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最初以广播函授形式开设化学基础、植物及植物生理、遗传及作物育种和土壤肥料学等四门课程为起始,发展到现在包括种植、畜禽养殖、农业工程、经济管理四大门类24个专业方向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涵盖农业生产主要领域、门类齐全、合理实用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农广校已经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专业队伍,在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自2006年来,农广校体系采取“送教下乡”教育模式和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深入推进“百万中专生计划”,已为我国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系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本文从近十年农广校中职教育统计数据入手,从生源年际变化、区域特点和专业设置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农广校近十年间的发展轨迹、办学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存在问题

农广校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教育成就表明,农广校中职教育能够适应我国国情,解决了制约农民教育发展的诸多障碍,开辟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新途径,实现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送教下乡、农学结合等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从近十年的数据统计结果,也能够发现农广校中职教育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政策二:10月19日,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印发了《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1.1 新增生源潜力不足。近十年来,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人才。从2006~2014农广校中职教育招生年际变化趋势来看,招生人数呈现抛物线型,项目起始年份2006年招生数9.03万人,随着项目的持续实施,接受中职教育学员数逐年上升,在2010~2011年度达到峰值,招生数为16.06万人,随后招生数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2 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职教育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截至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保持常年招生的省校共31所。其中,2006~2014年招生人数前三名的省(市)校是北京、辽宁和河南,所有省份按照年平均招生数分类,全国各区域招生比例显示,生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域。

爷爷一无所有,我们相依为命,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但愚蠢的爷爷仍然希望我读书。他固执地认为,只有读书,有了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1.3 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同步。2006年至今,农广校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不断改进和丰富,对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各专业类别招生数所占比重年际变化来看,种植类生源比重持续增加,同时,经营管理类和养殖类生源数较稳定,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计算机类专业持续下降。然而,信息化应用对农业产业作用逐年加大,学习需求应与此趋势成正比。招生数却与此情况相逆。因此,亟需对此类专业进行改造,以适应农民学员学习需求。

皖河流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司空山、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明堂山、天柱山等都在开发之中。已开发的旅游吸引物以山地景观为主,诸多具有开发意义的水体旅游资源尚处在深闺人未识,以治水带动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是一个突破。实际上,这方面已有经验积累,花凉亭水库建成了花亭湖风景区,时值今日,灌溉、旅游、养殖、防洪价值都有充分体现。天仙河景区开发在皖河流域旅游开发中有开创意义,一批漂流景点应声而起。值得注意的是皖河流域水体旅游资源开发需要防止开发目标雷同,必须挖掘资源内涵,开辟新项目。

2 对策和建议

2.1 积极争取资助,为农民中职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农民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在其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政府资源的支持和配合。在教育部、农业部两部委“培养方案”出台的基础上,还需积极争取配套的资助政策,将农民中职教育纳入国家中职教育资助体系中。同时,各省级农广校也应积极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多渠道积极争取支持,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力争相关的资助项目,以项目带动中职教育发展,推动农广校的健康发展。

2.2 打通学历提升通道,争取高职办学权。随着农业产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已接受农广校中职教育的农民学员也需要提升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因此,打通农民中职教育的上升通道势在必行。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农民开放大学等形式,为农民学员提升知识水平,增强生产经营技能,提供发展空间。

2.3 加快专业建设及专业改造,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专业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围绕种养等农业基础产业,融入现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策略。课程设置上突出理实结合,使农民综合素养与生产经营技能共同提升。课程设计要结合农时农事,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通过优质的特色专业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提升学校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和影响力。

农民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农广校办学情况回顾,总结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从而提升农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标签:;  ;  ;  ;  ;  ;  ;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下农广校体系中职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