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尚瑞平,黄冬岩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尚瑞平,黄冬岩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230例作为临床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非介入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结果:在实施2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心律失常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临床患者而言,予以介入治疗方案能够将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将临床病死率以及心律失常产生率降低。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42-02

心源性休克属于急性心肌梗死之中比较严重危急的1种并发症,成为该种疾病于院内病死的第一关键原因。经研究后证实,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患者的产生心源性休克的几率在10%左右,对两种合并类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后病死率可达至80%左右。在近些年的医学技术持续发展之中,将院内病死率降到50%,但是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没有成熟且规范的定论[1]。本研究选取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230例作为临床对象,其中120例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效果比较了然,总结的详细报告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230例作为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20例);所有患者皆是在知情的状况下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58例为男性患者,剩余7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65岁,平均年龄约(68.8±2.3)岁。将产生休克之时,心肌梗死的产生间距时间在36h以上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完整性的患者;由于心律失常或是缺少充足血容量以及产生感染或是药物等将休克、降低血压引发的患者,以上所述患者一律排除。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皆予以常规性治疗,将抗凝以及抗血小板产生凝聚等药物口服,且予以血管活性类药物对血压予以维持,在必要之时予以临时起搏或是主动脉内球囊的反搏。观察组在运用常规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之上,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案[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住院的病死率以及心律失常的产生率进行观察,且做出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分析的数据由SPSS 19.0软件完成相关处理,使用(-x±s)去表示临床患者的年龄一般资料,实施t检验;以n(%)表示住院病死率、心律失常产生率,实施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若P<0.05则表示该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住院病死率比较

两组在分别予以非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方案后,对照组的病死率是71.82%(79/110);观察组的病死率是40.83%(49/120)。从数据中直观的观察知晓,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后,卡方值=22.3249且P<0.05,将分析意义于统计学中提升。

2.2 两组的心律失常产生率比较

对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案治疗后,对照组心律失常产生率是25.45%(28/110);观察组心律失常产生率是10.00%(12/120)。对数据进行直观的观察,其中观察的心律失常产生率和对照组对比,明显更低。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卡方值=9.5411且P<0.05,将分析意义于统计学中提升。

3.讨论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在病情上一般比较凶险,对心肌梗死实施基础治疗原则上,而后对于休克症状予以治疗,主要包含:升压药物的运用,经皮冠脉成形术的运用,溶栓方案的运用,主动脉内球囊的反搏等。在有关报道之中,采取动脉内球囊的反搏以及升压药物的运动,可以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对血压以及组织的灌注压予以维持,但是一般具有暂时性,对生存率不能有显著的改善。实施溶栓治疗+主动脉内球囊的反搏方案,可以将院内病死率显著的降低。若于主动脉内球囊的反搏相关支持之下予以冠脉成形术(或是外科的搭桥术),可以将生存率显著的改善[3-4]。然而,因为对于临床老年患者予以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因素,例如:有较多的入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较高比例的多支病变、复杂的冠状动脉临床病变、不具稳定性的血流动力学、与糖尿病或是肝肾功能不全进行合并等,所以临床老年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有较大的难度,其运用率比年轻患者要低。该项治疗技术的运用,能够用环保高患者预后效果有效的改善[5]。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病死率是40.83%(49/120);心律失常产生率是10.00%(12/120)明显比对照组的病死率是71.82%(79/110);心律失常产生率是25.45%(28/110)低。并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P<0.05,该结果与有关文献的研究报道相同。证实: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120例中,可以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案,能够将住院病死率降低,将心律失常产生率显著降低,鉴于其在应用中所存有的优点,可以于临床之中展开普及。

【参考文献】

[1]胡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4301.

[2]冯军鹏,梁梅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7):758-759,768.

[3]杨琛,孙蕾,吴贵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070-2073.

[4]李淑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422-4423.

[5]熊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旅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126,128.

论文作者:尚瑞平,黄冬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尚瑞平,黄冬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