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点
张东源 王 珏
【摘要】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优化发展路径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需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共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路径选择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8年8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面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理念。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潮流,既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内在要求,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优化发展路径选择,推动重点领域深化发展。
(2)二维码支付对手机没有硬件要求,只要是智能手机都支持二维码支付。二维码过闸支付将不断适应城轨客流密度高、快速通行的特征,带回写功能的脱机二维码更符合城轨运营实际需求。二维码支付系统建设一要注重标准化,二要与其它交通行业互联互通。APP专用文件和蓝牙回写技术结合使用,可实现交通部二维码在城轨应用。过闸信息存储在APP专用文件内,闸机通过蓝牙读写专用文件计算票价,解决后台匹配交易、负荷大的缺点。脱机二维码在上海有大规模运营的成熟经验,总体效果平稳可靠。二维码支付体系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基石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做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基石。“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缺口较大,长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的目标,严重地阻碍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些国家或地区迫切需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破发展面临的瓶颈。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联动发展,更高水平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从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具有资本、产能和技术等优势。借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电力输送、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为骨架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畅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降低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实现跨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沿线国家互利合作、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融通是前提。高质量共建不仅需要拓展融资渠道,而且需要提高融资能力,建立“一带一路”项目高质量、高标准的融资体系。首先,需要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积极吸引发达国家投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项目,重点发挥各国主权基金和投资基金的作用,创新各类商业银行投融资模式;其次,提升金融机构间合作水平,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最后,不断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创新各类金融产品,为高质量基础设施融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要增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抗风险能力。在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主权、安全、文化和风俗的基础上,广泛聚焦共识,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体方案的筹备和规划能力,优先重点发展优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不仅要分散局部国家和区域的风险,而且要建立各种对冲风险机制,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债务、汇率和投资风险合理可控。
深化智能制造领域合作,引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是推动“一带一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共同期待。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兴市场、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和关键。“一带一路”大部分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形态差异较大,制造业发展不均衡,信息化程度较低,迫切需要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利用“数字+”“互联网+”或“智能+”,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发展质量,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数字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设高质量开放经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快推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领跑全球,为数字“一带一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动“一带一路”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深化智能制造领域合作,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合作共建的优先选项,培育数字经济生态,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务实开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意愿,遵循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着力共同打造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首先,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项目进行推动,着力实现互联互通,为数字技术应用提供硬件保障;其次,加大合作交流力度,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人才交流机制,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数字化经济领域;再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间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使企业成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主体力量;最后,坚持包容发展,提倡共享共治,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全民数字技能,使数字经济成果普惠于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动力转换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顺应新一轮新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提高“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发展之路。
要充分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发展意愿,在发展目标、领域、重点、方式等方面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相对接,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共建创新机制,努力构建由产业、学术、人才和实验室等所构成的全面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创新发展合作的新平台,为生产力进步和繁荣富强提供强大原动力。首先,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科技同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在“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流动、重组和共享,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其次,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共建联合科研平台、科技园区、科技联盟组织等合作平台和科技交流共享机制,激活国家、国际组织、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多主体在新技术与新产业领域的大规模协同和国际合作。再次,加快构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体系,不断完善“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建立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推介与产业对接,加快共建国家间技术转移和协作进程,形成统一的技术转移市场和网络,推动各国间在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最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科技人文交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的主体作用,实施多层次、多领域科技人文交流项目,建立高效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构建多元互动的科技人文交流格局,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创新动力源。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4-5个品种设一个对照,同一排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8行区,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试验周边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区。测产时收获全部果穗,风干脱粒后称籽粒重量,测含水量,折成14%水分计产,产量比较时以参试品种与两个相邻对照的平均值比较,计算增(减)产百分率。
【参考文献】
①王文等:《走出七大认识误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2019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 F11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一带一路’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网络化系统演进研究”(项目编号:18XJAGJW001)及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制造业全球价值网络嵌入研究”(项目编号:2017D020)阶段性成果】
责编/于洪清 美编/宋扬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高质量发展论文; 路径选择论文;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