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妇幼保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741000
【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臀红的发生率,提高无陪护病房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集中培训,针对新生儿臀红现象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结果:新生儿臀红发生率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为22.97%,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为9.4%;目标达标率为93.0%,进步率为59.08%;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臀红患儿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新生儿臀红的发生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并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臀红;发病率;治疗时间
新生儿臀红又称尿布性皮炎,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皮肤病[1]。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化不完全,皮肤角化层及真皮层屏障作用差,大小便次数多,有时尿布更换不及时,局部皮肤容易受到长时间的潮湿刺激引起红臀[2]。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损害往往与尿布覆盖部位一致[3]。新生儿臀红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新生儿臀部皮肤局部感染,严重时皮肤破溃、渗血、糜烂,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会并发细菌和霉菌感染,少数病例还会发展成皮下坏疽、败血症。有的医疗单位甚至还出现过因为臀红引发医疗纠纷的案例[4,5]。因此防治臀红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6]。该活动于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展,1993年国内医院开始零星开展品管圈活动,最早运用于护理质量的改善,由于QCC对质量与效率均有提升,现国内医疗界已广泛运用,西北地区是近几年才陆续开展了品管圈活动。我院新生儿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新生儿臀红的发生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1月住院新生儿148例及2015年01月住院新生儿149例设为研究对象,仔细观察每个新生儿,对符合新生儿臀红诊断标准的所有患儿的诊断时间、分度、治疗措施、预后进行详细记录。
1.2 新生儿臀红诊断方法
根据《儿科护理学》新生儿臀红的临床诊断标准[7],将新生儿臀红分为轻、重Ⅰ、重Ⅱ三度。轻度:臀部、会阴部皮肤潮红或有皮疹;重Ⅰ度:轻度症状加表皮浅表破溃;重Ⅱ度:臀部、会阴部皮肤破溃继发感染。每日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臀红发生的例数及程度。
1.3方法
1.3.1成立QCC小组,确立活动主题。我科有9名护士自愿参与成为QCC成员,推选出辅导员、圈长、秘书各一名,确立了圈名、圈徽、圈歌,由圈长负责QCC活动的统筹安排与追踪,辅导员负责督促、引导、协助QCC小组活动,圈员负责参与活动中的每个步骤,并按计划轮流负责每一阶段的工作。首先由QCC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8]提出了护理工作中存在且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通过投票评价法,最终确立关键问题“降低新生儿臀红的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并遵照PDCA循环方法开展活动。
1.3.2病房调查,圈选要因。 圈员们分析新生儿臀红发生的常见病因并制定了现状调查表,对2014年10月26日至2014年11月28日住院的148位新生儿进行统计调查,新生儿臀红发生率为22.97%。
1.3.3设立目标。根据现状把握调查表统计汇制出新生儿臀红发生之改善前柏拉图(见图1)。因引起新生儿臀红发生的原因以【大便次数多】、【皮肤防御功能低】、【更换不及时】、【护理不到位】为最多占79.40%,依80/20法则,此四大情况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通过圈员从业务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性、团结协作、执行力、带教能力、综合素质7个方面的自评,确定圈改善能力为79.97%,然后计算出改善幅度为63.49%,目标值为8.38%,即本次QCC活动目标设定为新生儿臀红发生率从22.97%降至8.38%。
1.3.4原因分析。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圈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各抒己见,并利用脑力激荡法,采用鱼骨图进行要因解析(见图2),新生儿臀红发生的主要原因共9项。再通过关联图和冰山图分析得出【大便次数多】、【皮肤防御功能低】、【更换不及时】、【护理不到位】是造成新生儿臀红发生的主因,并将这四点作为重点改善内容。
1.3.5对策。按5W1H原则拟定对策方案,改进工作流程,
加强各班人员责任性;加强皮肤护理;遵医嘱用药,加强手卫生。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3.5.1改进工作流程,加强各班人员责任性。针对原来按流程操作,未达到及时更换的问题,改进为配奶应现配现用,确保奶温适宜;在原有两次更换尿裤之间对重点患儿(早产儿、奶量大、大便次数多者)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落实责任护士职责,重点患儿做好交接班;值班人员加强巡视,及时更换尿裤,认真做好皮肤护理加强各班次人员之间相互协作,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加强日常督促。
1.3.5.2加强皮肤护理。针对工作有一定随意性,存在不规范操作的问题,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严格按规范操作。首先,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基础护理流程和臀红护理流程使大家掌握相关重点知识。第二,对防御功能低、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每次大便后用湿巾由前向后擦拭臀部,注意皮肤褶皱处且动作要轻柔;胎便较粘者应先用温水擦洗,待水分风干后可撒爽身粉,保持干燥。第三,皮肤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尤其加强对早产儿的皮肤护理。
1.3.5.3遵医嘱用药,加强手卫生。针对原来抗生素给药时间不规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的问题,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常用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讲座,在日常工作中遵医嘱按时间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避免交叉感染,制定尿不湿管理制度,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尿不湿,统一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采取先放先出的原则。如发现臀红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加强局部护理,消除相关因素,动态评估患儿的局部皮肤,记录臀红出现的时间、分度、有无破损。出现臀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暴露疗法,遵医嘱用药,必要时给予局部照射,各班做好交接班,加强护理。
1.3.5.4加强考核评比。科室基础护理质控人员加强日常质控检查,责任小组间进行互查,护士长随时督促跟进,对臀红患儿月底进行各小组间评比和绩效考核,合理奖惩。这样既激发了组与组间的互相竞争,又增进了组员间的相互协作,最终将新生儿臀红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2效果评价和标准化
2.1效果确认
2.1.1有形成果。开展QCC活动后,对2015年01月住院新生儿149例为研究对象,臀红发生人数为14人,发生率为9.4%,目标达成率为93%,目标进步率为59.08%。实施对策期间调查汇制出新生儿臀红发生之改善后柏拉图(见图3)。再用柱状图(见图4)将开展QCC活动前、后新生儿臀红发生率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最终清晰得出活动有形成果。
2.1.2无形成果。通过QCC活动,组员对QCC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QCC十大步骤和常用工具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圈员间互相合作,有问题能积极踊跃发言协作解决,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圈员就无形成果各项目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得出小组活动成长值,并绘出雷达图(见图5)
2.2标准化流程
根据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将效果显著者制定成为降低新生儿臀红发生率的标准化流程(见图6)。
3讨论
自从20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引入到医疗领域,因为效果突出,很快就开始在全世界各大医院中广泛开展。逐渐成为各医院重要的医疗质量管理手段[9]。而国内在护理管理和护理实践中对品管圈的运用也越来越多[10],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品管圈的运用不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1],也给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2-14]。
我们科室的业务骨干在组建了“呵护圈”之后,根据科室特点,选定了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主题的可行性、新生儿臀红的病因、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等进行了多次探讨,根据圈能力设置好改进目标,然后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实施临床观察和护理,使新生儿臀红发生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22.97%降到开展后的9.4%,实现了活动开展前的预订目标(目标达标率=93%)。 品管圈活动的优点包括:无需特殊设备、经济、效果好、简便易行,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实践可以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诊疗效果、预防某些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品管圈活动毕竟只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它本身不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具体的诊疗方法。所以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品管圈需要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只有在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选取合适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品管圈活动的优势,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本研究中选择将品管圈应用到新生儿臀红的防治中,正好能够把品管圈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活动中,我们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理论框架,遵循PDCA循环法,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和文献复习,发现大部分新生儿臀红是可以预防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防治新生儿臀红的关键。今后,我们会继续把品管圈应用到其他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瞿云,徐莉. 克霉唑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联合治疗重度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学,2013,(6):415-416.
[2] 徐沁芳,吴文英. 两种预防新生儿红臀方法的效果比较[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14-15.
[3] 闵霞辉. 新生儿红臀的早期护理干预与治疗的体会[J]. 当代护士,2013,(3):79-80.
[4] 罗太敏. 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疗效的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 50-52.
[5] 谌丽,苏颖,曾春英. 蓝光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红臀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报, 2011,18(3):70-71.
[6]伍勇军,伍宇. 品管圈操作务实与案例[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53-59.
[7] 陈淑英,陈春青,陈红梅. 氯锌油软膏用于婴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11):39-40.
[8]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9] 田晓婷. 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 中国医院院长,2013,(7):49.
[10] 石晶,程青虹,王子迎. 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 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11] 刘红. 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98.
[12] 翟巾帼,黄美凌,罗太珍,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12A):32-34.
[13] 邱春丽,潘艳,卢智珍,等.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23(4):1808.
[14] 何雪芬,杨松萍,俞秀.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52.
论文作者:刘建玲 李瑜 李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新生儿论文; 品管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皮肤论文; 目标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