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大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相继开竣工,与此同时,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大量涌现出来。本文在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设工程更好的发展,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效果,甚至会伴有严重的伤亡事故发生。就现在而言,我国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阻碍。
1.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总包、专业承包、监理单位、建筑材料供应厂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全方位、严谨的、细致的监管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能够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以减少工程变更、返工、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出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民计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项目建设单位的守法意识淡薄,对违法行为严重性认识不够,只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赶进度,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存在转包、挂靠等风险,如: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提前开工;施工现场项目责任主体管理人员与中标通知书公示人员不符,实际中标主体人员不能到岗履职等问题。
2.2部分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完善农民工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劳务分包企业的工人与总承包单位没关系的“老观念”上,对农民工管理工作的“总包负责制”觉悟不高,如:不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不如实发放农民工工资,合同约定“按月支付”几乎形同虚设,农民工工资不能按时到位也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隐患。
2.3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缺乏科学统筹,个别项目工期要求与质量要求失衡,导致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如:施工质量控制资料不齐全、不完整,工程进场材料、构配件报审滞后。部分项目责任主体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个别施工工序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了解不够充分,如:对施工人员质量交底不够详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控不到位,材料、构配件检测力度不达标,导致施工后工程质量达不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此外,公建装修类建设工程项目受工期短,投资额偏低等因素限制,导致各责任单位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工程施工质量较房屋建筑类建设项目差距较大。
2.4部分项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足,个别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如:在施工中存在抢工期、抢进度的问题,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保障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制定的安全政策、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危险源的辨识形同虚设,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对现场发现并指出的安全问题,敷衍应付,不认真整改,部分问题反复出现。
2.5部分项目对安全生产治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投入不足,个别施工单位配置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生产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如:部分项目现场施工使用的机械存在超期使用、不按照规范安装使用,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施工现场安全提示标识不足、现场生活区管理混乱等问题。部分项目临近施工尾声,现场控尘设备已拆除,大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绿化、道路专业进场施工,现场存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区域划分不明确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解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3.1加强建筑市场监督,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与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必须强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强化执法监察,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大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着力做好农民工预储账户管理工作,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履职尽责,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力度开展建设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消除工程款拖欠隐患,避免因农民工劳务纠纷问题引发的质量事件的发生,对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并问责相关责任人。
3.2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通过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安全提升行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督促企业加强对现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对机械设备安全管控措施,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及其他参建单位主体责任。各项目要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坚持施工作业前隐患排查制度,以防高处坠落、防坍塌、防机械伤害、防触电、防物体打击、防火灾为执法检查重点,严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施工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加大对施工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安全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针对现场的施工用电、脚手架和模板工程、井字架、塔吊、高空作业、基坑防护、围墙及施工机具等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排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防范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3.3严防严管严控建设工程质量,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督促工程参建各方严格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加大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强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常见通病问题处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水平。此外,继续加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查工程材料、构配件进场记录和检测试验报告;监督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制止并督促整改,对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将依法对其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3.4加大执法检查和问责力度。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及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各类质量安全排查和整治。严厉整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停工。对自查自改不重视、隐患整治不彻底,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的项目,严肃追究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责任,以严格执法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发挥各部门协同联动作用,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消除隐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永恒不变的追求,而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则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整体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正是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与效率,从而不断加强与完善建筑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创新对策浅谈[J].大陆桥视野,2018(06):81-82+85.
[2]康娥英.浅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建筑•建材•装饰,2017(1).
[3]吕艳鑫.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7(10):190-190.
论文作者:张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质量论文; 建设工程质量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责任论文; 工程论文; 主体论文; 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