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2001年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2001年度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情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情况论文,年度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十五”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坚持发展主题,突出调整主线,全力开拓市场,加快科技进步,加大调整力度,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积极的变化。

一、2001年度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基本情况分析

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935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287亿元,比上年下降8.6%;第二产业2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6%;第三产业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三个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16:77.01:21.83调整为0.98:76.67:22.35。全国乡镇企业吸纳从业人员13085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00万人,比上年下降22万人;第二产业9179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第三产业3706万人,比上年增加156万人;三个产业吸纳从业人员的比例由上年的1.73:70.58:27.69调整为1.53:70.15:28.32。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的增加值20315亿元,比上年增长7.99%;建筑业实现的增加值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工业与建筑业的比例由上年的9:1调整到9.2:1。在乡镇工业中,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20:1调整到1.24:1。

附表一:

2001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增加值)比重表

项目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本年  上年  增减  本年  上年  增减  本年  上年  增减

全国 0.98

1.16 -0.18 76.67 77.01

-0.34 22.35 21.83

0.52

东部 0.67

0.72 -0.05 82.96 83.68

-0.72 16.37 15.60

0.77

中部 1.41

1.78 -0.37 70.57 70.43

-0.14 28.02 27.79

0.23

西部 1.33

1.96 -0.63 53.76 51.37

-2.39 44.91 46.67 -1.76

2001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乡镇企业产业行业构成上,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所占比重提高,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相对减慢,所占比重下降。2001年,受经济环境改善和市场需求回升的拉动,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增幅比全国乡镇企业高2.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四个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业增长最快,比重上升;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信息、中介、物业管理等其他产业虽有所增长,但比重下降。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2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第三产业的比重45.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第三产业的27.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旅游饮食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第三产业的21.0%,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他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第三产业的6.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相比,第二产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发展速度相对减慢,比重下降,但乡镇工业中的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加快,比重提高。2001年,全国乡镇工业增加值占三个产业增加值的69.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建材工业等四大行业占的比重呈现“两升两降”趋势,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占乡镇工业的比重达26.9%、14.9%,分别比上年提高2.4、0.2个百分点;机械工业、建材工业增加值占的比重达24.4%、9.2%,分别比上年下降0.3、0.9个百分点。农副产品加工业比重的大幅度上升,说明国家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和农产品加工业行动计划已经对乡镇企业产生了积极效应。

附表二:

2001年乡镇企业行业结构(增加值)比重表

项目 农业 工业 

建筑  交通 

批发 

旅游  其他

本年 0.98 69.20 7.476.2110.07 4.681.39

上年 1.16 69.27 7.746.11 9.67 4.741.31

增减 -0.18 -0.07-0.270.10 0.40-0.060.08

附表三:

2001年乡镇企业行业结构(吸纳劳动力)比重表

项目 农业 

工业 

建筑 

交通 

批发 

旅游  其他

本年 1.4558.20 11.966.9012.63 7.171.69

上年 1.7358.24 12.337.0112.15 6.741.80

增减 -0.28-0.04 -0.37

-0.110.48 0.43

-0.11

2.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度上,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进一步加快,经济规模扩大,园区经济和规模经济占的比重提高。到2001年底,全国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类乡镇企业园区达9149个,其中,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乡镇企业工业小区、东西合作示范区、科技园区638个,其中乡镇企业科技园区150个。经济园区成为招商引资、调整结构的重要载体,带动了经济规模的膨胀,促进了产业聚集。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占乡镇企业的21.70%,其中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占乡镇企业的10.6%,规模经济、园区经济在乡镇企业产业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据浙江、江苏、山东等部分东部沿海省市统计,2001年园区内企业实现增加值占乡镇企业的15%以上,有的占到四分之一以上。

3.乡镇企业产业外向度上,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加快,外向型经济占的比重提高。2001年,尽管受美国"9·11"事件和欧美、日本经济低迷的影响,乡镇企业外贸出口“先扬后抑”,但全年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乡镇企业产业的外向度进一步提高。2001年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工业总产值的10.68%,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从出口的12大类产品看,轻工、纺织服装、机械、工艺品等4大类产品继续居主导地位,所有大类产品均保持一定增长,特别是矿产类、轻工类、纺织服装类、机械类产品增长幅度位居前列。其中,矿产类产品比上年增长22.1%,轻工业产品比上年增长18.2%,纺织服装类产品比上年增长9.7%,机械类产品比上年增长6.2%。

附表四:

2001年度乡镇企业主要出口产品结构表

名称  本年比重%  上年比重%  增减(百分点)

合计 81.9 81.60.3

轻工 25.2 23.61.6

纺织服装 24.9 25.1

-0.2

机械 8.2

8.6

-0.4

工艺品7.6

8.5

-0.9

其他 16.0 15.80.2

4.乡镇企业产业的企业构成上,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加快,占的比重提高。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中,个体私营企业完成20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乡镇企业的68.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工业占乡镇工业的63.7%,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企业占第三产业的89.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企业在交通运输业和旅游饮食业中的比重已达到93.5%和91.0%。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净增量全部是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个体私营企业成为拉动乡镇企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主体力量。

5.乡镇企业产业的地区结构上,东部地区产业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二产业占的比重与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差距缩小。2001年东部地区三个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67:82.96:16.37,中部地区为1.54:70.57:27.89,西部地区为1.34:53.76:44.90。与上年相比,三个地区一、二产业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三个地区第一产业分别下降0.05、0.3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分别下降5.78、0.15、0.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分别上升5.83、0.46、1.1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下降的幅度和第三产业上升的幅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的差距缩小,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比较显著,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成效,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向市场需求的方向转变,但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层次低、聚集度低、外向度低、第三产业比重低和东西部产业素质差距大的“四低一大”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中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一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全国乡镇工业35个行业中,采掘、食品、纺织服装、建材、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占80%以上,电子电气、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足10%。乡镇企业12大类出口产品中,化工、机械类产品仅占13.2%,工艺品、纺织服装、食品等手工制品、原材料粗加工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占70%以上,多数产品档次偏低,多数企业经济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低。二是行业结构类同,比较优势不明显。乡镇传统工业中结构类同比较突出,2001年乡镇机械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和食品工业等三大行业结构相似度超过0.7的有12个省(市),其中超过0.85的有7个省(市),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采掘工业、非金属矿物加工业等原料性加工业结构相似度超过0.7的有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超过0.85的有5个省(市、自治区),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三是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难度很大,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二、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贯穿于整个“十五”乃至更长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乡镇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明确调整方向和重点,坚持市场引导和政策推动相结合,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乡镇企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1.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增植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优势行业、优势产业的形成。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产品和外向型经济,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业层次和外向度,加快粗加工、初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大、高、外”上作文章。中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生产要素向中西部流动。要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农副产品、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上下工夫,在“专、精、特”上作文章。

2.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引导乡镇企业以机制优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结合起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增强企业联合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培养、引进技术创新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及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3.以加入WTO为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尽快熟悉WTO的有关贸易规则,学会利用贸易规则开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主动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出口竞争能力。要改善投资环境,树立良好信誉,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传统产业。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努力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建立起一批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相配套的加工基地或专业车间。

4.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实施小城镇战略,推进和完善乡镇企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与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相配套的商业网点和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为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支持经营困难的乡镇工业实施“腾笼换业”,向投资小、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转移。鼓励大型乡镇企业集团以追踪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进军新兴服务业,推动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

5.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加快制定推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在落实好现有政策基础上,针对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因素,研究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特别是投融资政策、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政策和加快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推动政策。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企业贷款担保、信用评价、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向企业发布有关信息,提供相关服务,指导和帮助乡镇企业实施正确的调整决策。

(执笔人:张登方 邱丽俊)

标签:;  ;  ;  ;  ;  

2001年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