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_农民论文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_农民论文

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加强农村论文,文献论文,文化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有4万个乡镇,65万个自然村,80%是农业人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包括县、乡镇图书馆在内的农村公共文化事业。[1]去年底,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本文着重从文献信息保障机制和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狠抓农村文化建设,逐步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为此,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3]为了切实保障这一目标的顺利实施,文化部、财政部主导实施了“送书下乡工程”,计划用3年的时间,向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乡镇送去价值6000万元的农村适用图书,目前,这一工程已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图书馆和3000个乡镇图书室赠送图书500万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4]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过着物质与精神生活双重匮乏的人群,主要包括城市下岗人员、贫困的农民、城市农民工以及残疾人群体等。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打工者已高达7300万人。弱势群体是社会平等的一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府及全社会有义务给予关怀和协助。图书馆的公益性是社会公正的体现,它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无差别的服务理念和无偿服务行为体现了一种真挚的平等,是弱势群体获得知识资本的有效途径。[5]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实与需求的差距。比如2004年我国有近1/3的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费,乡镇一级有图书馆的凤毛麟角,村有图书室的就几近于零了。[6]可喜的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发布了专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大的改观。这样,对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2.1 扶持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

农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主要是设施不足,经费不足。去年底,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为了防止县、乡、村图书馆(室)出现“空壳化,”文化部正在组织力量研究援助贫困地区图书馆计划的措施。同时,一些被称为“草根组织”的民间援助团体近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上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7]如:“百草园公益图书馆工程项目”、“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项目”、“中国滋根”等等。久负盛名的天下溪“乡村社区图书馆援助计划”已经捐助了60多个乡镇图书馆,他们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农村、服务最需要的人”为乡村图书馆提供医药与健康、生活常识、文化知识与工具书、文学艺术、法律普及、自然环境、农业科技知识等七大方面的图书。这些民间组织对贫困乡村图书室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农村贫困地区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在充实贫困地区知识短缺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农村智力扶贫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组织化程度日益势微的农村基层社区而言,无疑也是增加其凝聚的力量。去年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中国科普现状调查报告》表明,我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由此可见农村尤其是偏僻落后的贫困乡村敬畏神明的人要多于以上调查结果。摆脱愚昧和落后需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否则,即使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精神上还会迷茫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关注与支持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投入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图书室的关键,大学及专业图书馆也应确定一些对口支援单位,不但从物质上,而且要从观念上、方法上扶持农村图书室的发展,为改善农村文化事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2.2 注重“农民工书屋”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农民工”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他们常常被当成城市中的另类,受到诸多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高度关切,甚至出现了总理为农民工讨工资的事情,但整体上看,农民工依然是城市社会中的底层,是城市中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我们不但要关注农村,也应关注那些从农村中走出来,现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农民工群体。实际上,这些从农村中走出来的人更易于接受现代科学知识,他们有着比家乡中其它人更好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这些农民工把在外面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起到了更好的作用。但就是这些人在城市中尤其受到排斥,他们不敢进入公共活动场所,不敢进入培训机构,甚至不敢进入图书馆,更不消说其它公共保障体系了。这种情形不但增进社会不公,更易形成思想观念上的对立,很显然不利于我国正在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于是,公平对待农民工,为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条件和帮助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主动为农民工服务,允许农民工自由阅读,是图书馆服务“人本化”和“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报载广东东莞市长安区图书馆95%的读者是当地的农民工;2005年初首都图书馆在北京建工集团设立分馆,专门为来京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各地公共图书馆也纷纷深入到工地设立农民工书屋,以方便农民工的阅读需求,这些措施不但体现了社会对农民工的关切,也使得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最大意义的彰显。

2.3 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推动实施的大型文化建设项目,此项工程是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传播、建设先进文化的大型公益性文化网络工程。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和光盘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对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明显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基层站点约有4000个,但乡镇、村一级的基层服务网点还为数不多。文化共享工程主要是面向基层服务,也就是要使得边远山区、农村的群众和基层的群众能够享用文化信息,使这些地区的农民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提高自身素质,增加文化知识,获取致富的信息,为这些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贡献。在规划建设文化共享工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的能力,同时,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络,以共建的方式发展乡村基层服务点,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基层服务点的普及面,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

2.4 建立“三下乡”长效机制

“三下乡”活动是我国政府开展的针对贫困乡村的扶助宣传工作,具体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大系统的定期下乡服务,一般一年开展一到两次。由于“三下乡”活动内容具体,规模较大,所以,在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例如河北省今年在灵寿县举行的“三下乡”活动,有69个单位的1000多名机关干部和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参加,向农民捐赠农业科技书籍、开展义诊、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组织专家就种植养殖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等等,整个活动共赠送现金147万元,赠送物品价值690万元,帮建项目近793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各方面的建设。各市县也分别组织了适合当地特色的一些分散的活动,使农民群众在“三下乡”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帮助。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继续开展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8]由此可见,把“三下乡”变成“常下乡”,巩固下乡成果,突出行业功能,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中,图书馆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对口支援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要依籍“三下乡”确立长效服务机制,尤其是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帮助和业务指导,使农村文化活动室成为农民群众享受知识,提高素质的最佳场所。

2.5 弘扬农村特色文化,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实际上,民族文化追根溯源都源自民间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民间文化异常丰厚,如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等等。近年来又兴起了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有的甚至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为地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量的民间文化项目,尤其是民间工艺项目正在面临失传、人才断档的局面,面对这些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我们要及时抢救,进行系统地发掘、整理和保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的重点之一就是民族地域特色文化项目,通过采集、加工和整理,使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文献信息工作者不但要做好文化传播工作,还要注意征集地方资料,千方百计收集反映地方特色的各种文献,如图书、影像资料、录音资料、实物、遗物等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各级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我们一定要尽职尽责,使图书馆成为传承知识和文明的场所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加强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力的重要方面,只有我们本着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态度去认真实践,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

标签:;  ;  ;  ;  ;  ;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