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研究论文_李帅

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研究论文_李帅

国网浙江象山县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700

摘要:大部分电力系统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工作部署,开展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迫切需要依据“三定”做好人员安置和优化工作。本文在分析了电力系统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强化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的策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指导企业规范用工,支撑改革改制,全面提升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组织机构;岗位;劳动定员

1研究背景

电力系统集体企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曾经为电网发展、安置主业富余人员、稳定职工队伍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由于历史成因、发展沿革等原因,大部分集体企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核心竞争力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了解决集体企业存在的问题,公司提出要加强集体企业计划管控,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健全集体企业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集体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等。

2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现状

2.1组织机构设置案例

以电力系统某地市公司集体企业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所属各单位主办的集体企业共331户,集体企业各类用工人数为40607人,为提高集体企业依法治企水平和集约化经营管理能力,2018年提出各单位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根据资产规模、经营状况可参照“五部一室”模式: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会计核算中心)、经营管理部、监察审计部、工程项目部等设置。

2.2岗位管理现状

目前建立统一的集体企业岗位管理办法,岗位设置一般由各单位集体资产经营平台、集体企业自行管理。由于企业业务类型多,管理要求不同,造成集体企业岗位设置差异较大,同时一些企业对岗位管理不重视,岗位命名随意。据统计,不同类型的岗位名称约有近5000种,造成岗位识别度低。

2.3劳动定员管理现状

2016年之前,各集体企业均由主办单位自行管理,员工由主办单位根据需要自行招聘。主办单位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上,人力资源管理粗放,没有明确的用人标准,由于历史上集体企业主要作为安置主业富余职工、解决职工子女就业的主渠道,造成不少单位存在着员工入口管理不严、冗员人员多、劳动效率低下等情况,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策略

3.1规范机构设置

立足实际,以战略为导向、以行业类别与业务属性为基础、以工作为中心、以分析为手段,按照“任务与目标、专业分工和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逐步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期目标通过机构规范,实现健全各级监管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健全集体资产经营平台,规范各级分(子)公司机构设置,实现业务流程化、制度规范化、管控高效化;远期目标通过机构规范,实现在集体企业重组和改革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集体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集体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促进集体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3.2规范岗位设置

依据电力集体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整合计划,对企业的岗位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优化。一是建立标准岗位目录,夯实管理基础。按照岗位设置系统化、数量最优化的原则,建立《集体企业典型业务标准岗位名录》等,有效避免岗位职责的重叠、遗漏和管理的随意性。二是确定企业核心岗位,优化用工策略。按照不同岗位与集体企业核心业务的关联程度,将岗位性质分为核心、常规和一般岗位;通过岗位性质,严控企业用工总量和入口关,引导企业专注核心人才培养,逐步减少常规、一般岗位长期职工数量,促进集体企业转型升级。

3.3劳动定员标准研究

以业务发展为导向,在充分考虑集体企业业务类别、组织模式、技术条件、用人水平等因素,参照同行业先进水平,运用历史数据抽样调查和实地调研,选取典型业务中的典型的定员参数,按照定员方法科学合理、定员水平同业先进的原则,结合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采用、劳动组织形式的改善、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等实际情况,制定先进科学的劳动定员标准,引导各类企业精干用工、提升效率,促进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3.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按照集体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严格控制集体企业的用工总量。一是深入开展人力资源诊断分析,加强“三定”管理、推进岗位分层分类管理,强化计划管控、严控用工总量,调整用工结构、适当直签职工,大力推进业务外包,并减少劳务派遣用工,转变用工方式,切实规范用工管理,防范用工风险。二是转变集体企业功能定位,主要支撑主业业务的生产经营,实行“核心业务以直签职工队伍为主,低端辅助业务和资源稀缺业务进行外包”的用工策略,聚焦核心业务。三是针对集体企业产业结构多样、用工方式复杂等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用工配置标准和管控措施,建立起用工计划申报、批复、招聘、核准、用工信息定期备案等完整的管控机制和考核机制,督促集体企业用工管理水平实现明显提升。

4结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国家对规范厂办大集体管理的要求,公司集体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与主业单位相比,公司集体企业在人均营业收入水平、人均劳动效率、人员素质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与主业业务不同,集体企业涉及不同行业,业务类型众多,既有勘测设计,也有制造、施工安装、信息通信、后勤服务等业务,在开展“三定”管理研究时,必须紧密联系现有业务类型,参考主业“三定”管理以及社会同行业同类企业的用工配置。同时由于各企业的规模大小差别较大,在“三定”管理研究时,必须考虑企业不同的规模大小,以提升标准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穆清华.浅议创新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54-155.

[2]杨悦.浅谈如何做好集体企业监督管理[J].天津电力技术,2015.

论文作者:李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集体企业“三定”管理研究论文_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