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卫生院 甘肃 武威 733213)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202-02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劳累引起心肌缺血,造成的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症状,伴心肌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压榨样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两臂和右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颌部,持续几分钟之久,经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往往迅速消失。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与供氧之间暂时失去了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1]。自2010年2月~2015年2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42例,疗效显著,并与对照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部门诊部患者,共84例患者,男50例,女34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年龄57岁~72岁,平均61岁,病程4年~8年。平素均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检查均有ST-T改变。两组患者均排除心脏其他疾病、胸部疾病、消化系统、肺部疾病、精神性疾病等引起之胸痛,且均为心绞痛缓解期。心绞痛发作期患者,必须急救处理。予以硝酸甘油、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等改善冠脉循环等治疗,症状缓解方可纳入本治疗组或对照组。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的发病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可考虑作心电图负荷试验。稳定性心绞痛通常均为劳力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个月~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3~5min),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疗效[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单纯西医治疗,给药方式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mg、硝苯地平10mg、阿司匹林50mg,1日3次。若心率过快患者改为硝酸异山梨酯10mg、阿司匹林50mg,1日3次,美托洛尔12.5mg,1日2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分为以下4型。
阴凝气滞型:症见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治宜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2g、枳实10g、炮附子10g(先煎)、丹参15g、檀香10g、桂枝10g。痰湿内盛者加陈皮9g、茯苓12g。阴寒极盛者用乌头赤石脂丸和冠心苏和丸。以芳香温通止痛。
痰浊雍塞型:症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治宜通阳泄浊,豁痰散结。方用温胆汤(半夏12g、茯苓12g、陈皮9g、甘草6g、党参15g、竹茹10g、枳实10g、瓜蒌15g、薤白10g)。痰郁化热者加浙贝母10、天竺黄10g、黄连6g。寒重者加干姜6g、白蔻后下10g。
心血瘀阻型:症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或时有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宜血府逐瘀汤(当归尾15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7g、柴胡10g、枳壳10g、丹参15g、檀香10g、牛膝10g、生地15g、桔梗6g)。胸痛甚者加降香10g、延胡索10g、郁金12g。
气阴两虚型: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宜生脉散(红参9g、麦冬18g、五味子9g、黄芪15g、白术15g、熟地黄12g、炙甘草6g)。若胸闷胸痛加丹参15g、益母草15g、郁金12g、五灵脂10g以活血通络。
2.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减少85%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5%以上,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心绞痛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5%,心电图ST-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到50%,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2.2 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心电图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心电图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及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和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发病有增多的趋势。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领域里研究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近十年来,西医在冠心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众多的先进治疗方法接踵而生,举世瞩目。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西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是长期使用,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部分顽固性心律失常和慢性心衰常难以纠正。一些西药的毒副作用和治疗费用昂贵让病人难以承受,而这些恰恰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改善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阴阳气血关系的改善。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其病理变化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症。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胸痹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轻者多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阻滞气机,临床表现胸中气塞,短气;重者则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临床表现不得卧,心痛彻背[4]。胸痹治疗以通为补,通补结合。“通”法包括宣痹通阳,如栝楼薤白半夏汤;活血通络,如血府逐瘀汤、川芎嗪;芳香温通,如复方丹参滴丸。通者不痛。“补”法包括补气血、温肾阳、补肾阴。临床证明,通法与补法是治疗胸痹的不可分割的两大原则,应通补结合,或交替使用。实验研究证实,芳香温通类药大多含有挥发油,可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同时对血液流变性、心肌收缩力均有良好的影响[2]。所以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中西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本文42例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其心绞痛症状改善率达到92.86%,心电图的改善率达85.71%,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261.
[2]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9-83.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心绞痛论文; 心电图论文; 冠心病论文; 硝酸甘油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薤白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