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也对建筑要求进一步提高,从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到建筑质量都在不断进步。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外,钢结构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建筑结构。虽然钢结构在建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大,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以及施工管理。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提高钢结构施工安全性的措施。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应用
如今,大型钢结构施工越来越多,而其中的危险性又为建筑行业带来一大挑战。BIM技术则可以参与到危险源管理当中,并在钢结构施工的设计、施工、运营多个阶段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BIM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科学的认知,特别是对于BIM技术所应用的软件开发,直接影响着BIM技术的应用效率,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目前,我国对BIM技术的运用十分重视,在未来BIM技术也将是建筑行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技术。
1 BIM技术、钢结构概述
1.1BIM技术
BIM技术,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各项数据的基础之上,利用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真实情况,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可以更好地进行工程监管、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等。BIM技术更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可以将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集中在同一个平台,实现对建筑从建设到拆除全方位的管理,可以为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BIM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除了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性能、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外,其一体化、参数化、信息完备、信息关联的特性也是得其在建筑管理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1.2钢结构概述
钢结构是一种在建筑中常常采用的结构类型,主要是由型钢和钢板支撑的钢梁、钢珠等构件组成。相较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自重较轻、刚度大、强度高、施工方便,在大跨度、超重型的建筑物建设中常被采用。
钢结构施工的工期短、造价低,但施工中多为高空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多,所以在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 钢结构施工中危险源分析
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从构件进场,到吊装、安装、铺设、焊接等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危险,只有对这些危险源有足够的认知,才能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利于BIM技术的科学运用。
2.1钢构件进场危险源
在钢结构进场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工地的道路不平整、汽车卸货超重、卸货操作不当、构件排放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会引起载重汽车的倾倒、构件倒塌、构件坠落,乃至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在钢构件的进场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是特别重要的。
2.2吊装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
在吊装作业中可能会发生汽吊倾倒、高空坠落、电弧伤害等事故,严重时也会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吊装作业过程也是相当危险的。通常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即施工现场不平整、防护措施不足、吊装施工风力太大、电焊或气割操作违章等,或者施工人员上下同行缺乏安全措施、爬梯不牢靠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钢构件安装阶段存在的危险源
在钢构件的安装阶段同样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钢柱就位没有经过校正,会导致钢柱倾倒伤人;施工人员在钢柱垂直上下时没有安全爬梯,容易因攀爬失手发生坠落事故;施工人员悬空作业时,相关防护措施没有做到位易发生坠落事故;施工操作台存在缺陷,也会导致事故的产生。除此之外,操作人员自身对安全的不重视,也会导致失误发生,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成为大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压型钢板铺设阶段存在的危险
一般在钢结构压型钢板的铺设安装过程中,是按照散板、调整、铆固的顺序进行的,如果在此过程中将压型钢板吊放到屋面,而没有进行固定、散板与铆固不同步,都有可能在大风的作用下发生钢板坠落伤人的情况,或者出现溜板现象。同时,钢板需均匀堆放在屋面,如果堆放不均匀,就会使屋面超载、钢结构变形而引发坍塌事故。
2.5其它作业环节的危险分析
在对钢结构进行焊接、拼接、消防涂料等作业中,也隐藏着一些危险,比如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科学;临时用电不符合规范;电焊机缺乏二次空载保护;作业平台搭设不合理;钢构件缺乏稳定措施等,都容易引发安全危险。
3 利用BIM技术对钢结构施工中危险源的管理
3.1钢结构危险源管理系统购架
对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的管理,是以BIM安全信息模型为基础的,通过对施工现场信息的及时采集,将其与BIM模型中的数据库对比,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理。这个过程主要经过五个层面,数据采集层负责对实时信息的采集,包括人员、设备、构件等信息,为管理危险源提供了信息基础;模型层可以利用集成化的安全信息模型,链接参数转化为数据库,是进行实时信息与标准信息对比的平台;信息应用层则可以结合现场情况分析安全隐患,对危险源实现动态监控,并将相关信息呈现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人员开闸对事故的预防;最后是用户层,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都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危险源,同时还可以不断更新危险源信息数据库。
3.2BIM技术危险源管理系统架构分析
BIM技术的应用重点,就是将危险源信息通过模型得到直观的体现,包括对施工人员、设备、机械、构件的定位等,通过将施工现场的实时情况与BIM模型中的安全信息进行对比,发现施工安全隐患,以便对危险源及时进行处理。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其管理架构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施工现场的信息采集、BIM模块以及数据处理与反馈,这三个方面的信息可以进行信息的衔接与交互,自动将采集的信息传送到安全模型,并完成对比处理,出现不符合危险源数据库情况时,会自动发出报警,将信息传递给安全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需要相关硬件配置,比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移动设备、电脑客户端等,这些硬件设施支撑着危险源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
3.3钢结构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
钢结构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是三个阶段,即数据收集、信息评价、信息应用阶段。在危险源信息处理阶段,利用BIM技术而已构建钢结构的模型,对其几何信息、构件类型、结构形式都有所展现,并建立施工所需的机械、塔吊等机械设备,并绘制场地布置信息系,如构件堆场、建筑分区等,形成对施工刑场的动态管理模型。对于施工中存在的有较大危险性的危险源,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危险源信息应用阶段,主要是参建各方利用终端平台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相关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使BIM模型的应用更加方便,可以对模型、属性信息、模型文件等进行实时查阅,利于良好进行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有效管理。
结束语:
钢结构是建筑中一种常用结构,具有其明显的优势,但由于钢结构的作业特点,在施工中存在安全风险,且风险种类较多,引起危险事故的原因多样。利用BIM技术则可以及时了解危险源情况,方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促进钢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鸿眉.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7,34(09):78-80.
[2]丁文胜,张彬彬.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03):13-19.
[3]王朝阳,刘星,张臣友.BIM技术在武汉中心项目钢结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5,44(06):40-45.
论文作者:卢华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危险源论文; 钢结构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模型论文; 构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