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探讨论文_潘乐

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探讨论文_潘乐

达州市环境监测站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本文对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环境监测的生产性,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主体、过程与价值的生产性,接着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有效策略,旨在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步,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产性;业务创新;探究分析

1.环境监测的生产性

1.1环境监测过程的生产性

首先,环境监测从任务和方案开始,从整体上讲这是一个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主要囊括成本效益、质量效率、程序规范、分析测试与控制反馈等环节,环境监测的主体要逐步朝着标准化、科学合理化、重复系统化与社会性的良好方向转化。其次,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发展面临着管理职能分离与环境科研分家的新形势,因而被归属到技术服务行业中去,未来环境监测过程的生产性将会加速与高精尖科学技术的融合,更好的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1.2环境监测主体的生产性

当前环境监测的主要业务是污染源管控,它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污染源的面广且量大,往往需要在源头控制,坚持以预防为主,环境监测的对象主体是社会化大生产,同时还会受到综合分析水平与监测能力的影响。此外,污染物进入环境还可能产生此生污染,使得社会化大生产是最根本的责任主体,环境作为一个大的范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难度在逐步加大,必须要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达到最良好的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环境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1.3环境监测价值的生产性

所谓环境监测价值的生产性主要是指用户对环境监测产品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涉及科学合理的产品结构、充足的数量与合格的质量等,往往环境监测产品是面向于行政监管、生产自控与公共服务的,同时还涉及环境监测价值中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前者是指深加工产品与初级产品,注重维持好高新产品数量分布于专用主导产品二者之间的关系,后者是指水气声渣辐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等在内的产品,进而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价值,这有利于推动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环境监测的业务模式。

2.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环境监测生产性与业务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成就,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迫待改善,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监测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尚未摆脱科研文化的束缚,一般环境监测站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针对实验室最基本的通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更甚至是人权与事权不协调而与生产性产生对峙;二是人力资源问题,人才素质评价太过于偏重知识与学历,严重忽视了务实作风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没有始终秉持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理念来从事环境监测,在编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基础性人力资源不强;三是生产过程策划、控制与反馈问题,经常会出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等不良现象,还直观体现在基础数据不扎实、成果应用不畅、产品设计与需求脱节与超越生产能力等缺陷。

2.2污染源监测地位和作用问题

从整体上讲,当前许多人对污染源监测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存在偏见,环境监测工作偏重环境质量,往往污染源的监测信息不足,许多在线监测项目有限且质量堪忧,不仅环境监测的管理水平不高,而且整体的生产能力也不达标,污染源监测严重缺乏时效性、全面性、前沿性与质量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者,还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灰霾严重与防治专项等被动问题,而且许多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经常对待工作玩忽职守且不够认真负责,希望相关的专业负责人对上述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解决。

2.3环境监测产品信息和使用价值问题

一方面,综合分析缺乏必要的监测信息提取,而且产品设计难以科学精准的识别出不同用户的详细数据需求,常规的环境监测业务难以替代原有的层级结构,环境污染源的监测信息也不够全面,不具备高精尖的环境监测设备仪器。另一方面,政府环境监测职能不会完全放开,不具备质量、技术与行政等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当前社会监测机构也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的顺利实施。

3.促进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的有效策略

3.1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行业的监管

首先,大力扶持方法与理论创新促进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好现代生产管理理论、系统论与信息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从根本上推动整个环境监测产业的发展壮大;其次,从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上促进环境监测生产方式的变革,着力协调和引导环境监测资源的优化组合,切实保障好质量与诚信,进而实现环境监测事业单位的改革目的;再者,通过顶层设计强化污染源监测,还必须定期对环境监测相关的工作业务进行质量考核评估,对其进行规模化与高效化的管理,进而实现环境质量的全面优化。

3.2促进环境监测窗口服务的创新

从源头上确保窗口的服务是向民众开放的,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态度温和且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群众提供透明度较高的监督与举报模式,坚决避免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与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致力于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此外,公开环境监测的收费标准,对有关部门与客户之间进行协商沟通,从宏观上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协调,同时还要注重对预约时间的合理安排,促进电话、网络等多媒体的举报方式完善,透过群众的口头反馈来深刻认识到服务人员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

3.3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

一方面,始终以增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调动起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创造性,通过管理体系创新来解决优化人才问题,更要明确环境监测站的职能定位且强化污染源监测。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发展社会监测力量,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环境监测产品结构优化,还要注意生产规模控制和业务范围的优化,更要重视环境监测生产的特殊性,鼓励群众参与到环境监管工作当中来,履行好相应的监督职能,通过自身的参与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来对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观落到实处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通常环境监测主体的生产性主要是指社会化大生产,加强污染源监测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经济利润,但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广大人民群众逐渐重视起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始终致力于良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倡导号召的“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增强环境监测的客观精准性,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熊正文,周圆圆,张忠杰.针对环境监测生产性以及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147-149

[2]宋国强,焦雪,赵秀华.浅谈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生产性以及业务创新性[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6):173-175

[3]王秀灵,李艳,刘帅红.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106-108

论文作者:潘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探讨论文_潘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