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满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4038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古建筑保护及修复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地相继开展了著名建筑的评估、保护及修复工作。目前,国内外对于古建筑物的保护及修建都坚持以原真性为基本原则,并且最大限度的避免对传统建筑物的毁坏。本文主要阐述了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以期从古建筑中提炼出所蕴含的的历史信息,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保存。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
引言:在今天中国,除了极少数刻意保存的城市或景点之外,已很难看到大面积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城市建筑外观雷同,风格千篇一律,文化旅游资源大量丧失,城市古建筑资源保护迫在眉睫,这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话题。经验表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传承有序之间保持共赢平衡关系是目前各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一、我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的古建筑物类型比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寺院建筑:如荐福寺、杭州的灵隐寺、西安大慈恩寺、洛阳的白马寺、长安的兴教寺以及浙江岱山的极乐寺等。宫廷建筑:如北京故宫、沈阳的末代皇宫、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薄仪的末代皇宫等。园林建筑:例如苏州的留园、蠡园、网师园、拙政园等。祭祀建筑:例如北京的十三陵建筑以及乾县的乾陵建筑等。民居建筑:如王家大院、韩城的党家村、山西省晋中的乔家大院、西安老城区的督军府等。
在规制上中国古建筑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宋代的《营造法式》主要划分为殿堂、厅堂和余房三类最基本的规制;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主要包括了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因此,如何对古建筑的规模等级进行划分,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古代那种严格的封建礼制却很好的在古建筑物的风格上得到了体现。中国的所有古建筑都以雄伟、庄重、磅礴大气以及优美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并在世界建筑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中国古建筑之所以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不是建筑师们自己的创作意识,而完全是官方的设计和制作意念。因为中国的历史上自古以来都是“劳力者之于人,劳心者治人”,这里所提到的“劳心者”主要代表的是上层,是那些掌握权力的部门或人员,而不是从事建筑施工的工人们。古代朝廷的建设追求的是歌舞升平、四平八稳,所以当时的古建筑以其雄伟、壮观、威风八面而出名。古代的祭祀建筑也是为朝廷的皇室及地位比较高的臣子而修建的,即所谓“生住其屋,死居其所”。军师建筑中的敌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不同时代其在彩绘、斗拱以及屋面装饰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古建筑的生存现状
早在二十世纪初,以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就从史学的角度以梳理古建筑发展脉络的方式,拉开了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序幕。但是面对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古建筑的生存现状依然堪忧。1)古建筑大量损毁,随着城市发展和地产开发商对古建筑不负责任的态度,大量的古建筑被人为破坏,有些地方甚至将原来的保护区逐渐蚕食或随意取消,使本来该保护的古建筑永远消失;2)古建筑周边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即使有部分古建筑保留了下来,但古建筑周边布局混乱,各种高楼建在古建筑周边,破坏古建筑整体布局和周边环境、历史风貌;3)城市独有特色逐渐消失,随着古建筑的消失,城市的大多数地方已看不到历史的影子,独有的城市特色和品味也逐渐消失,这对城市发展的整体需要是一种缺失。
三、古建筑修复技术
3.1解决修复的材料问题
修复古建筑要用原有的材料、原有的技术,这是贯彻修复原则、搞好古建筑修复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当前的古建筑修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木结构修缮中的偷梁换柱、拼镶补缺、墩接暗榫以及砖石结构中的补石剔砖等传统技术。文物及建设等各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专项资金,将宝贵的传统工艺技术的经验传承下去,使古建筑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保证维修古建筑的材料质量合格,做到工精料实。尤其是彩画原料、琉璃瓦件、木材砖石等质量要合格。
(3)在不损害古建筑原有价值的前提下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有利于施工和维修加固的效果,也更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1)如采用环氧树脂配剂灌注、充填解决柱加固问题。环氧树脂配剂可用于粘结木料,拼镶构件的残缺、破损部分及粘结加固、灌注填充砖石建筑、古窟崖壁。2)利用钢、铁、铜和锡等加固古建筑的传统材料,用于木结构梁柱劈裂加固的铁箍等。3)采用新的测绘技术和设备,从而更准确、更迅速地指导修复前的古建筑情况,采用照相记录,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制订方案。
3.2解决修复虫蚁害
古建筑历史久远,木构件多,特别是村落建筑周围生态环境优越,使古建筑难免存在白蚁危害。要达到古建筑长期处于免受白蚁危害的安全状态,需制订科学可行的白蚁防治技术方案,杜绝白蚁入侵。预防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择抗白蚁树种木材(水曲柳、紫檀、苦楝、香樟、柏木、柳杉及木莲等)。
(2)为了防治地面和地下水对建筑物的破坏,造成古建筑出现漏雨使木构件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引起霉腐并产生蚁害。必须在古建筑修复中,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不漏雨,所有的木柱都加柱础,隔离地下水。
(3)用药物对木构件进行涂刷、灌注、诱杀处理。在保证不改变建筑物原风格的前提下,应考虑与防虫蛀、防霉腐、加固等材料的兼容性,避免出现相互影响药效的情况。新型古建筑白蚁防治剂必须是高效、低毒的,使用时不应对文物的彩画等产生不良影响。
(4)对建筑群周围房屋采取封闭式防治措施,以免邻近房屋建筑的白蚁入侵危害。
(5)建筑内外的园林绿化综合防治措施。灭治建筑内外树木和草坪的白蚁;埋设防治监控系统于树木或草坪边诱集白蚁并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白蚁危害须立即灭治,必须找到蚁源,彻底根治。
四、古建筑的保护措施
4.1提高对古建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加强主要管理职能政府部门的古建筑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古建筑的价值,进而做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方案。二是扩大宣传,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唤起整个社会的良好意识,使古建保护成为公众自觉行为。想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就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一蹴而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善和转变。
4.2保护措施要得当
在城市建设时,相关管理部门采取得当的保护措施,保护好古建筑的外貌,不应随意地翻新,使古建筑失去其文化上的韵味。因此既要吸收传统的营养,立足于建筑物的特定的地点、特定功能,又要考虑与现代城市生活、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做到古建筑的外貌“修旧如旧”而内部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4.3坚持规划先行
要保护好古建筑,就应该在建设前做好规划,明确保护思路,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科学有效保护。文物主管部门也应严格依法行政、主动出击,将古建筑的分布情况、历史内涵、科学价值等提交规划部门,使古建筑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加以保护。通过精心的规划安排,切实有效保护、利用古建筑,这样不仅不会与现代城市功能相抵触,而且还会和谐的融为一体,形成既具有文化内涵,再现城市的历史风貌与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城市空间。
4.4形成良好的投资管理模式
随着建筑遗产数量的增加,由政府包办的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进行多元的探索。在各级政府和集体加大保护性投入的同时,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一定数量的团体、中介和管理机构参与进来多渠道筹集民间保护资金,解决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结束语
总之,古建筑记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应当努力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工作,正确理解和把握古建筑的修复原则,对古建筑进行全面分析,正确的判断到底是“恢复原状”还是“保存现状”,以便于杜绝不良状况的发生,并且促进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燕,姜澜.浅谈古民居的修复与利用 2014.9
[2] 张国维.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 2011.7
[3] 庞志刚.谈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技术 2017.6
论文作者:陈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古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白蚁论文; 中国论文; 建筑物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