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社会工作不断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服务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的变化过程和原因做出有效的措施。但是,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中,更需要了解每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是怎么思考、感受和行动的。社会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影响他人。社会心理学不仅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
(1)人在情境中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我们是如何改变环境,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社工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要探讨的是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强调要善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去引导个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在社区社会工作中,都是强调在做活动的时候,让参与者感觉到都是为了奖励而来参加活动的,而社工的目标就是整合资源,让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服务,假如单单令到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奔着奖励而来,那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目的。当然并不是完全要摒弃奖励,社工需要做的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如何让服务对象感觉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让对象肯定自己。
(3)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为小组共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小组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小组对自我的形成至关重要。个人行为是与他人互动的结果,小组工作者应重视成员在小组工作种的作用。自我在小组中产生,小组工作中应注意利用小组这面“镜子”,引导小组成员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协助一些成员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
(4)舒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于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并且这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假如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与父母长辈正常的交往,社会的经历非常少,儿童阶段同同班的交往亦比较少,对个体来讲他们的包容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会产生否定于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产生心理的焦虑。这个在社会工作中类似于隐蔽青少年居多,拥有自己的世界,从不与外界进行交流。舒茨的理论在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分解中提出群体整合原则,即群体形成的过程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群体分解的原则是反其序,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控,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分解。
二、社会心理学:提供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面对现实,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它的主旨,社会心理学可以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社会思维与社会工作
社会思维包括自我知觉、自尊、偏见、社会信念与判断、行为与态度。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是如何解释行为,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在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会常犯基本归因错误,会把他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在特质和态度,而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接案的时候,要对案主进行预估,对案主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分析。例如在面对低保户案主的时候,不能把家庭的贫困仅仅归结为案主懒、不愿工作等内部原因,对案主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应该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根据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避免基本归因错误就避免的对服务对象的偏见,就避免对服务对象贴标签。很多时候,我们的信念有时候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较高的期望会影响成就低的人。作为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保持期望,相信案主是有潜力的,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社工对案主的期望就会变成案主自我实现的预言,激发案主改变的动力。
(2)社会影响与社会工作
社会影响研究从众行为、说服与群体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说服别人做某些事,社会心理学就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技巧。从传达者、信息、沟通渠道以及听众这四个要素解释了有效的说服情况。无论是个案、小组还是社区都存在需要说服的对象,尤其是在案主存在不合理信念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语言技巧、环境资源等方式说服案主纠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尤其是在危机干预的时候,如何说服案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群体影响研究了我们是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在社会工作小组以及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群体影响能够有效的达成目标。
(3)社会关系与社会工作
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我们彼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对人们的感觉和行动有时是负性,有时是正性的。与许多态度一样,偏见非常复杂,而且可能包括某种傲慢的情感成分。偏见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即刻板印象能自我永存,它们的存在就能阻止它们的变化。刻板印象能够将自身变成现实,尽管最初它们并不是实事,但刻板印象的存在能够使它们成为实事。社会情境以不同的方式滋生着偏见,很多人身上都会存在着对某类人群的偏见。作为一名社工要尽可能减少偏见,无论案主的性别、年龄、性取向、宗教等的状况,都保持对他们的接纳。然而往往生活中,很多社工克服不了对某类人群的偏见。例如有的社工对同性恋人群有偏见,对这类人群有种天然的排斥感,无论怎样都说服不了自己。面对这种情况就要避免和这类人群形成专业关系,以免社工的偏见伤害到案主。尤其是面对同性恋、吸毒、精神残疾等这些特殊群体,社工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偏见。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测量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去,提升社会工作的科学性。莫雷诺提出的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社交测量法,可以对小组中的人际关系、凝聚力、士气等作出测量。
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相辅相成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社会工作是吸收社会学、心理学、社会保障等学科理论的综合性学科,两者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很多方面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心理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技巧,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社会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这是对社会心理学进行实践的良好机会,不断验证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能促使社会心理学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发展到停滞,到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这一路充满了坎坷曲折。在国内社会工作收到了很多的赞美和批评,很多人认为社会工作仅仅是一门实践性的活动,而忽略对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的研究。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性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需要不断挖掘这些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使社会工作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科学的专业。
论文作者:车怡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社工论文; 社会论文; 偏见论文; 群体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