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晨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它属于建筑结构中比较特殊的部分。本文主要提出了建筑后浇带的概念,分析了其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要点,并阐述了建筑后浇带施工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养护;后浇带;混凝土;裂缝
城市高质量的建筑物是城市现代化的明显特征,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较快,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纷纷拔地而起,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极为关键,因此,本文就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作了相关探讨。
一、建筑后浇带的概念
后浇带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常在建筑施工 中,会不可规避的出现纵横两个方向的长度过大或荷载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此时,若不计后果直接进行浇筑,那么裂缝就会出现,裂缝是施工质量中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后浇带既可解决沉降差出现的结构裂缝,又可防止出现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可能产生有害裂缝。它是在建筑施工中,按照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为规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温度过高乃至其它原因而出现的裂缝,通过临时施工带的设置,将结构进行分割,然后对分割后的构件板块浇筑混凝土,经过构件结构变形达到规定条件后,再浇筑施工带混凝土,这种办法能够有效地连接结构整体。在当今建筑中通常都会设置后浇带,适宜的后浇带设置,不仅能够使收缩应力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防止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所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
二、工程实例概况
某综合客运枢纽站工程,建筑总面积为 45156m2,地下室1层,地上站房2层、办公楼13层,整栋建筑的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本次施工中,沉降后浇带有1条,伸缩后浇带3条,所有后浇带宽度均为 800mm,在主裙楼间设置沉降后浇带。
三、工程实况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一系列的建筑技术规范以及现行建筑混凝土结构规程中,均严格规定了后浇带的构造要求。由于不同的工程中,其具体的施工条件及环境等状况都有所差异,因此,每一项建筑都有其对应的施工图,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以及何时补浇等问题都是不同的,在本项目中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为800mm 。
3.1 后浇带使用的施工原料的质量控制及浇筑要点
(1)进场材料的挑选。
在项目开展之前,施工人员不能够盲目的施工,应该先对采购回来的混凝土进行查验,检查配合比通知单、送货单,查看其生产日期、强度等级,还应对抗裂纤维、膨胀剂等外加剂的品种、掺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有当所有的施工材料全部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够将其投入到施工当中,并留样试验。
(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主要是要保证混凝土中的各种材料拌合均匀,防止混凝土因不均匀的搅拌导致出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的质量问题,后浇带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品种较多,应适当延长拌合时间,保证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
(3)密实度的控制。
后浇带的密实度及其重要,后浇带密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浇带的质量,在浇灌中,为确保后浇带的密实度达到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振捣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捣振顺序应该从中心向周围来振捣。捣振时间控制在20S-30S为最宜。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平坦、泛浆为准,振捣结束后,再做2遍抹压处理,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进行振捣和抹压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发生,浇筑温度最好控制在5-35°C以内,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后浇带施工位置设计及浇灌技术
施工前,清除原混凝土表面的垃圾、水泥薄膜、松动石块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同时打毛,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松动。提前24h用水冲洗并充分湿润,清除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积水,同时清除钢筋上的水泥浆和浮锈,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及止水带必须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时,施工缝上应先铺10-15mm厚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同标号砂浆一层,再按设计要求采用比原结构强度等级高一级掺加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边缘开始进行浇筑,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和振捣,考虑混凝土收缩因素,后浇带混凝土应比原结构混凝土表面高5mm左右。在混凝土施工结束12h内应覆盖并保湿养护。
3.3 浇灌结束后的保护措施
后浇带浇灌结束后,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和效能达到设计要求。浇灌结束后,混凝土的养护往往不被重视,在自然环境中的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水分不断散失,难以保持水泥水化反应所需水分,应对混凝土采取保温、保湿、覆盖养护不少于14d,且在强度未达到1.2N/mm2前不允许上人或堆载。
四、 建筑后浇带施工重难点
后浇带在施工中,因为不同的施工技术人员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或方案未经严格计算或未严格执行方案使后浇带模板挡撑过稀以及挡撑焊接不牢固等情况发生。导致收口模不能接受混凝土侧压力,并致使混凝土流入梁内或板内,增加后浇带后期清理难度。对于后浇带施工中的重难点应该要加强防范,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4.1 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
楼层后浇带支撑系统,应在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具体章节单独编写,后浇带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与楼层其他部位支撑体系相对独立,不因其他部位模板和支撑拆除而影响后浇带模板和支撑,从而影响结构质量。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一定要至少有两排。每排之间的间距应控制在一米以内。后浇带范围内的梁板底模在后浇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严禁拆除,为方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及后浇带内的卫生清理可在梁侧或板局部预留清扫口。
对地下室较厚底板以及大梁等体积较大的砼后浇带,其两侧一定要另外添加专用模板和支撑, 这样能够避免砼漏浆的现象发生。
4.2 大体积后浇带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控制
变形控制主要是防止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控制其两侧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发生变形。为了确保混凝土能够在这期间进行自由的变形,因此,必须将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断开设置。若没有对此关键节点引起重视,就会导致后浇带失去原有的功能。通常可采用正常配筋方法穿过后浇带,在该层混凝土施工之后的 3d以内,割断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等到后浇带的间隔时间到了之后,再把之前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或两侧钢筋互伸至后浇带对侧,浇筑前将钢筋按规范要求焊接。
结束语:
通过对浇筑前混凝土、各种添加剂等材料的详细检查和准备,设计并确定出后浇带合适的施工位置,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对于后浇带的成功浇灌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浇灌中确保其模板支撑的独立性能够便于随时拆卸,并且还应该对后浇带浇注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在后浇带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完毕之后,养护处理也是其中影响质量的关键步骤,其表面应在一定周期内长期保持湿润的状态,以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本综合客运枢纽站工程大体积后浇带施工完毕之后,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沉降观测等与后浇带质量相关的检验,由于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全体施工人员均按照后浇带操作规范施工,因此,检测项目均达到规范的要求。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该建筑始终未出现有害与贯穿性裂缝。由此看来,后浇带工程施工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它为确保后期工序顺利进行作出了良好的铺垫,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柏柳.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4,(4):70-71.
[2]赵艺蒙.试述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J].商品与质量,2015,(8):136.
[3]徐峰.试论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J].低碳世界,2015,(3):185-185,186.
[4]叶伟站.浅析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
[5]崔晓利.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2):2913
论文作者:胡益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要点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