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洋
(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三病区 223001)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行为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护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危险行为;预见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299-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病因未明的一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1]。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到特定精神症状支配,随时可出现危险行为,如常见的伤人、毁物、自杀、自伤以及出走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危害他人利益。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方法,我院选取62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临床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确诊,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5±4.3)岁,病程(7.2±1.5)年,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8±4.6)岁,病程(7.3±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同时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详细了解患者相关病史和实际病情,做出护理评估,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积极落实;②心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热情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帮助患者做好入住手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同情患者病情,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紧张情绪;③危险行为护理干预,对那些存在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破坏性大等患者实施重点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其24h重点看护,并加强病房巡查,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④情绪护理干预,适时于院内开展护患交流会,鼓励患者充分抒发或宣泄内心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待患者情绪稳定后,给予其生活指导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和预防意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作次数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QOL)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简表内容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环境以及综合等5个领域,记分0-60分,其中良好:51-60分,较好:41-50分,一般:31-40分,差:21-3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记录研究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计量和计数数据比较分别通过t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危险行为发生次数
观察组中发生6次危险行为,同期对照组中发生22次危险行为,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指数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32.1±4.5)分,对照组为(31.8±4.2)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56.3±3.7)分,对照组为(41.6±4.4)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评分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多于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较长,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甚至出现功能衰退和精神残疾,有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由一组症状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患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心理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等有关,而不同患者发病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为重。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涉及到思维、感知觉、意志行为以及情感和认知功能等,患者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临床可表现为幻听、幻视、幻味、思维障碍(形式和联想过程)、情感淡漠、认知障碍以及意志行为障碍等。
由于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不足,思维紊乱,再加上长期封闭住院,易产生激惹情绪,导致患者做出一些危险行为,较常见的有自杀、自残、伤人、异常兴奋等,轻则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重则可危及患者或他人生命,所以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病房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患者危险行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我院选取120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显著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索华,孙燕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01):28-29.
[2]王彦芳,李素萍,杜巧荣,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09(05):36-39.
论文作者:谢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危险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