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人文主义_人本主义论文

论西方人文主义_人本主义论文

西方人本主义散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本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人本主义是希腊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所谓人本主义,是指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①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这种文化思想几乎由两位希腊学者同时提出。他俩是阿尔克莽和德谟克利特。

阿尔克莽(Alcmaeon 公元前500年左右)是胚胎学和解剖学的开拓者。他发现了视觉神经,并认识到大脑是感觉和理智活动的中央器官。同时,他还在研究人体生理学的基础上,提出小宇宙的理论。他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人体是世界构造的反映,人的灵魂是数的和谐。②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鼎盛年在公元前420年)是希腊哲学家。他在研究原子论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小宇宙的理论。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小宇宙(或小世界)”。③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仅仅是大宇宙的一部分,而且本身也像大宇宙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小宇宙,只要了解了人这个小宇宙的奥秘,大宇宙的奥秘自然也就知道了。

小宇宙论的提出,就标志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自人本主义思想形成之后,人成为所有理论的中心。在希腊各地,尤其是在雅典,人们热心思索和探讨的大都是人,即人的灵魂、理性、德行、才智和教育等。因而,与人有关的学科,例如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生理学以及医学,就成为最活跃和最时髦的学科。

人本主义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因素,因为它有助于树立人的主体意识,扩大人的人格独立性,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类文明史,从本质上看,是人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自然、社会和自己命运之主人的发展史。正因为如此,人本主义思想在整个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本主义以人文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人文主义是在中世纪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长期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神本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正好相反,是以神为本位,人在神面前一个大钱也不值。随着中世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们(即人文主义者)视野扩大,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努力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而面向自然,面向人生,用人的眼光,而不是用神的眼光观察、体验、研究现实和灿烂的古典文化。他们在人与神的关系中,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独立性和价值。这样,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也就取代了神本主义。

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宗教的不合理性在于它为了神而牺牲了人,扼杀了人的本性,把人从现实生活中引向来世的幻想,从而磨灭了人的生机。因此,人文主义者在批判基督教时,宣扬人应当按人的本性即天性去生活。所谓人的天性,就是过世俗的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和对现实的物质和精神的追求。

人文主义者从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出发,批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这是因为,人性乃是人类社会生命力的内在基础,创造性的内在源泉,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却疯狂地扼杀了人性,这势必萎缩人类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不利于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文主义者批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实现个人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这自然就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到18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又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人文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现象和主导思想,在西方即西欧兴盛了近五个世纪,直到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运动开始,才让位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依然以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作为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他们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他们和人文主义者一样,都是离开了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来谈人性的。实际上,他们所宣扬的自然主义的人性,就是资产阶级的人性。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人权,它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要求建立符合人性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因此,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时期,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旗帜。不过,当资产阶级政权巩固之后,人道主义也成了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思想工具。我们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社会功能要进行具体分析。

到19世纪中叶,当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便应运而生。它是人本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无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是建立在消灭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人道主义,从而使人在社会中按人的本质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社会的主人、自然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资产阶级一切虚伪的面纱都被剥掉。当每一个人都成了命运的主人,他也就实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他不再受异己力量的支配,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就成了独立人格者之间的关系,即主人与主人的关系,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博爱。这是人道主义的根本意义和核心内容的真正体现。④

无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完全实现。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自然主义是这样评论的:“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⑤这就是说,只有在这时,自然本体与人的统一才能实现,人才能按照自然本性去生活。同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实际存在的分离也真正得以克服。这是人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

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传统成分,始终贯穿于西方文明的长河之中。然而,在每个重大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本主义不仅表现形式不同,而且在内涵方面也有极大的差异。

在古典文化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人本主义产生于自然主义,并且它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强调人的首要价值的。

自然主义是人们的一种自然观和自然概念,也即关于宇宙体系的学问。人来自于自然,依存于自然,人类理所当然地首先研究大自然。因此,大自然先于其他事物而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古希腊人也毫无例外。古希腊的自然主义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自然哲学学派,也即爱奥尼亚学派。

由于古希腊文明是建立在比较先进的东方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一起步就比较高远。正因如此,马克思才指出,东方古老民族大都是“早熟儿童”,而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⑥正基于此点,希腊人特别喜爱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深厚的爱恋之情,很少有恐惧之感。特别是自然哲学家们,他们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合乎理性的世界里,因此,他们没有到神秘主义那里去寻找出路,也没有把人与神的利益关系放在首位,而是把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放在首位。要搞清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必须把双方的奥秘研究清楚,二者孰轻孰重也必须弄明白。所以,到公元前5世纪,在人们研究大自然的基础上,开始转向人类本身。自此,人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研究的中心,并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于是,人本主义产生。

在古典时代,人本主义是奴隶主阶级的文化意识。在奴隶主阶级看来,奴隶不是人,而是会说话的工具。亚里斯多德甚至把希腊周边地区的所谓野蛮人排除在人类之外。古罗马的西赛罗走得更远,他把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奴隶主贵族视为人,把没有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中下层公民一律视为非人道的人。由此足见人本主义的阶级属性和时代特色。

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有所不同,它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而是人与神的对立统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在中世纪神本主义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前提下,争取人与神平权,以达到在基督教世界里,按照人的天性去享受物质的和精神的幸福。微米斯的思想典型地表达了人文主义这一时代特征。他首先把人和神看成是一样的,他说:“人这个戏子,他的确是神一样的、很像上帝的,他分有一点上帝不朽的性格,分有一点他的智慧、精明、记忆力,他分有上帝的才能是那样的多,以致谁都容易便能知道,这些卓越的天赋是上帝从他的宝库,甚至于是从他自己身上取出来赐给他的”。因此,他要求人与神平等。⑦

人文主义思想另一个时代特色是主张加强王权,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有些人文主义的宗教改革家还积极倡导建立民族宗教,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王权就成为进步的象征,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于王权。这样,提倡人权、反对罗马教廷神权政治的人文主义思想运动,实质上就成为加强王权的运动,王权成为人权的代名词。在加强王权方面,法国和英国表现得最为突出。15世纪,英国和法国相继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政权。与此同时,法兰西民族和英吉利民族也具备了一切形成的条件。⑧

正是基于此点,人文主义者一般都是颂扬君主专制的。例如,著名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里,在其著作《君王论》中,不仅论证了实行君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还提出这样的思想: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国王可以不守信用,不讲仁慈和不择手段。⑨

然而,在王权方面,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却与人文主义截然相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非但不支持王权,而且坚决反对王权。这是因为,到了18世纪中叶,王权已不是进步势力的人权代表,而成为扼杀人们自由权的革命对象。因此,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资产阶级把自己的权利称之为人权,并把人权作为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资产阶级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以人权为思想武器,与封建专制王权及其精神支柱宗教,进行不调和的斗争。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还极力宣扬权利平等、地位平等、财产平等和法律平等,并主张主权在民,否定封建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特权。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和公民宣言》的发布,标志着资产阶级人权从理论发展为政治纲领。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这两个宣言又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和实践原则。可见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阶级属性和时代特点是多么明显。

人本主义在西方文明史中的演进路线,不是一条直线,而一条V型曲线,中世纪是它的谷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曲线轨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本主义的极端化倾向。阿尔克莽和德谟克利特提出人本主义理论之后,人们在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恰当地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客观世界的作用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希波战争的胜利,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人的信念。智者学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力量,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⑩这种人本主义思想虽有合理的成分,但它却陷入了怀疑主义的泥坑。苏格拉底还觉得不够味,又把人本主义思想引向唯心主义的歧途。他说:“能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1)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从强调理智培养方面看,有其巨大的进步意义,但它却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并把它的范围缩小。到了罗马时代,西赛罗把人本主义规定为人道之学,并把人限定在具有高深文化修养的奴隶主精神贵族的小圈子里。当罗马共和国寿终正寝而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人本主义就打通了个人崇拜的道路。当一顶顶神圣的桂冠戴在屋大维头上的时候,人就变成神了。大诗人维吉尔在史诗《埃尼伊德》里,肉麻地吹捧屋大维是神的子孙,理应当皇帝。如果说屋大维借别人之口,并凭借自己的家族来神化自己,那么到戴克里先那里,便自封为神了,并强领帝国臣民对他顶礼膜拜。

在人本主义极端化的过程中,古典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和东方神学,推进了古典时代的造神运动。

希腊民族也和其他古老民族一样,神秘主义宗教习俗在人民群众中流传。荷马史诗仅表现一种已经开化的贵族阶级的思想观点,而忽略了流行于社会下层人民群众中的各种迷信活动和习俗。在荷马史诗中所讴歌奥林匹亚诸神祗,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都不是希腊人唯一崇拜的对象。在整个古典时代,被荷马所摈弃的那些神秘主义的宗教习俗依然保存着,有时还会左右群众的情绪,甚至出现迫害无神论者的事件。

希腊人中的这种神秘主义随着毕达哥拉斯一起进入希腊哲学。他把“数”作为世界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由数构成的。我们知道,数学是人们信仰永恒的主要来源,也是信仰有一个超感觉世界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数学的对象,例如数,如果它是真实的话,那么它必然是永恒的,不在时间之内的。这种永恒的对象,就可以想象成为上帝的思想。正因如此,“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12)

希腊神秘主义通过毕达哥拉斯哲学而进入柏拉图哲学。希腊化开始之后,哲学唯心主义的势力进一步增强,神秘主义倾向日趋严重。斯多葛派、犬儒派等唯心主义哲学流派,联合起来围攻伊壁鸠鲁学派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特别是在伊壁鸠鲁死后,随着人们日益受到现实生活的不幸的压迫,既无充实的内在价值,又无充裕的外在财富。人们已感觉到世俗生活枯燥无味而渴望宗教。如果说希腊时代最初一个多世纪是由自然哲学进入世俗哲学时代的话,那么,从公元前2世纪又由世俗哲学时代转入宗教时代。

当希腊化时代结束,罗马化时代开始后,宗教气氛更加浓厚。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大一统政治局面形成之后,打破民族界限的世界性宗教便在东方罗马帝国的属土上酝酿着。当时代的车轮滚动到公元1世纪中叶时,基督教便在巴勒斯坦一个名为加加利的小镇上呱呱坠地了。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加快了人本主义向神本主义转化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在罗马奴隶主阶段进行造神运动的同时,基督教那一套神造人和人升天的神学思想,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据《圣经》创世记所言,在第六天,上帝按自己的形象用尘土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后来上帝又造了夏娃,与亚当婚配。亚当和夏娃由于受魔鬼之骗而偷吃了禁果,被上帝赶出神仙世界--伊甸园,到地球上安家落户,成为凡俗之徒,他俩的子孙也因之有了原罪。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后裔并未关上回归神仙世界的大门,只要虔诚信仰上帝,灵魂就能得救而升入天堂。这样,转了一大圈,人在来世又成了神。基督教的这种神学思想,在4世纪就与罗马帝国的神学思想合流,并确立了基督教的独尊地位。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本主义。基督教文化时代也开始了。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一切科学文化都成为神学的分支和附庸。如果说中世纪是神本主义最神气的时代,那么对人本主义而言,就是最晦气的时期,即低谷时期。然而,中世纪是古典时代的继续,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因此,古典文化的人本主义特征,必然以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

人本主义思想隐隐约约地蕴含在中世纪神学家的思想里。中世纪初期,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对神本主义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创建性的理论观点。波依提乌斯(约480-524年)断言,人可以成为神,一是得到神性的人可成神,二是有福气的人可成神。人为什么能成神呢?他认为,人有理性,使得人类超乎万物之上,与人相比,其他宇宙万物都是低级事物,这是其一;其二,由于人有理性,就使得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另一位著名神学家约翰·司各脱认为,上帝特别器重人,上帝不但把自己的形象寄托在人中,而且把一切事物的观念也安放在人的心中。从观念在事物之先的观点来说,上帝使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被造物,使整个被造的大自然,都包含在人里面,甚至天使的本性也存在于人的里面。显而易见,这两位神学家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即人在一神之下,在万物之上。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折射。

基督教的一些仁爱精神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旧约圣经》摩西十诫中,上帝规定了“不可杀人”等条款,在《新约圣经》里也有关于基督教徒对人要温柔的说教。这对规范教徒的言行,维护社会秩序,改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符合人本主义精神。

人本主义在文化教育和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形式存留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作为人文学科的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在各类学校都开设,名曰七艺。这七艺虽然经过教会修订和删改,但从未被排斥。这样,人本主义便通过教育以隐蔽的形式一代代延续下去。

在造型艺术方面,尽管僵化、呆板和神秘主义的基督教艺术处于垄断地位,然而,充分体现人本观念的写实主义仍以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筑艺术是基督教艺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雕刻和绘画相并列。宗教艺术的程式化和一般化的特征,并没完全抑制建筑艺术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例如哥特式教堂建筑,在每个国家都带有民族的特征。法国兰斯教堂外部雕刻装饰比较精巧繁多;而德国的教堂与法国的教堂相比,有更大的趋向空中的意向,而且没有丰富的外部雕刻装饰,浮雕和园雕在教堂内部处于优势;英国的哥特式教堂民族特征更为突出,教堂的外表一般都十分庄严而宏伟。林肯教堂是其典型。(13)在12世纪末至14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社会意义和世俗成分加强,在教堂里和教堂外的广场上,常常举行城市集会和世俗性的节日。这种情况大大影响了教堂内外的艺术装饰。此时期的雕刻题材,虽然仍服从教义,并担当着图解圣经的任务,但已大大地扩大了范围,除圣经故事、耶稣和圣母生平事迹以外,还有有关历史、地理、生物、四季耕种、宫廷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寓意性的题材也增多了。作者在处理这些题材中,已经突破了过去程式的束缚,创造了富有写实主义的生动形象。例如,天使露出亲切的微笑,耶稣和圣母则具有人的尊严和美,圣经故事的画面出现了劳动生活的场景,并且以自然花草作出优美生动的装饰图案。这些都是和教会的禁欲主义思想相抵触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对于人自身力量有信心的表现。法国兰斯教堂的《受胎告知》、阿米昂教堂中的《圣母像》、《美的神》和沙特尔教堂中的《马利亚和伊丽莎白》等,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雕刻作品。

总之,“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不仅把目光注视着阴间,而且还注视着世俗世界。他们开阔了艺术视野,虽然在文艺复兴时代,工匠们忽视甚至不理睬中世纪蛮族艺术,但是,正是这些艺术,为新时期艺术文化不寻常的腾飞准备了条件”。(14)人本主义也借着古典文化的复兴而走出低谷,迈进人文主义的新时代,继而进入人道主义的时期。

注释:

①《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第761页。

②W.C.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务印书馆,1979年,第52、63页。

③《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07页。

④吕大吉:《人道与神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62页。

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65页。

⑧谢缅诺夫:《中世纪史》,莫斯科,1975年,第204页、230页。

⑨马基雅维里:《君王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5页。

⑩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4页。

(11)转引于阎国忠:《古希腊罗马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62页。

(12)罗索:《西方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64页。

(13)索波钦斯基:《西欧中世纪艺术》,莫斯科,1964年,第97-98页。

(14)索波钦斯基:《西欧中世纪艺术》,莫斯科,1964年,第7页。

标签:;  ;  ;  ;  ;  ;  ;  ;  ;  ;  ;  ;  

论西方人文主义_人本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