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偏好论文

公平偏好论文

公平偏好

□ 文 浩

小张在赶着去上班的路上恰逢一场暴雨,于是冲到路旁一家零售店买雨衣。店里的老板正忙着把库存的雨衣取出来,并顺手将每件雨衣上的20元价格标签撕下来丢弃在垃圾桶中。可是等小张掏钱买的时候,老板却临时涨价到30元。小张怒气冲冲地离开了这家店。按理说小张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因为即使花30元钱买一件雨衣,也比像一个“落汤鸡”一样去上班更强。不过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一般都具有公平偏好,而雨衣临时涨价让小张感到非常不公平,因此他宁愿付出代价,也要通过放弃购买的方式来对这家零售店进行惩罚。

人们的公平偏好可能战胜理性,行为经济学大师理查德·塞勒与其合作者利用“独裁者博弈”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康奈尔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们每人获得20美元,但必须从中拿出一部分,分配给一位匿名者。有两种分配方案可供他们选择:一是给自己分配18美元,给对方分配2美元;二是双方平分20美元。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所有学生都应选择方案一,但实验结果却是76%的学生选择了方案二。这表明,并非所有人都会最大化金钱收益。

塞勒与其合作者还利用所谓的“惩罚博弈”实验来表明:即使不公平行为是针对他人而非自己,人们仍愿意放弃利益,去惩罚那些实施不公平行为的人。在实验中,研究者首先给学生们讲述“独裁者博弈”中的两个结果:学生E选择双方平分20美元;而学生U选择给自己分配18美元,给对方分配2美元。然后,学生们须对两种方案做出选择:一是自己与学生U配对,平分12美元;二是自己与学生E配对,平分10美元。实验结果是,81%的学生选择方案二。学生选择方案二而非方案一,是对学生U的惩罚、对学生E的奖励,但自己也付出了代价——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给自己分配1美元。

公平偏好对商家的逐利行为施加了约束。如果商家的逐利行为违背了社会的公平规范,那么多半会遭到消费者的抵制,而这种惩罚可能让商家得不偿失。

(摘自《今晚网》)

标签:;  ;  ;  ;  ;  ;  ;  ;  

公平偏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