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反恐形势与前景_塔利班论文

巴基斯坦的反恐形势与前景_塔利班论文

巴基斯坦反恐态势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基斯坦论文,反恐论文,态势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09)05-0023-06

2009年8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美国之音》等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头目贝图拉·马哈苏德①于5日在美军“掠夺者”无人机的轰炸中毙命。这是自今年4月底巴基斯坦军队在西北边境省斯瓦特河谷及联邦部落区直辖区开展代号“正确道路”的军事行动以来,美巴在反恐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但马哈苏德的毙命并不能根本改变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的反恐局面,“巴塔”、“执行先知教法运动”(TNSM)②、“基地”组织等武装团伙实力尚存,组织结构并未受到根本破坏,仍具备与巴基斯坦政府军一决高下的能力。而且,马哈苏德之死很可能导致本来就不统一的各武装团伙更加分散,未来“基地”组织很可能以其意识形态优势及丰富的恐怖活动经验成为各武装团伙的“神经中枢”,巴基斯坦反恐仍将任重道远。

一、暴力恐怖活动愈演愈烈

2007年以来,随着巴基斯坦政局的急剧动荡,恐怖势力愈发猖獗,“基地”组织、各类塔利班势力在巴阿部落地区落地生根,并相互策应。2008年7月18日,美国参谋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称,巴阿边境部落区的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正在不断联合,形成恐怖辛迪加(syndication)”。[1]目前,据传“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登、二号人物扎瓦希里及400-500名骨干成员均藏匿在巴阿边境地区。“基地”组织已在该地区重建指挥机构和训练营地,恢复了对组织内部的控制。与此同时,在巴阿部落地区,塔利班综合运用恐怖战和游击战,将其行动和宣传与“基地”组织的全球网络合并,开始从“本土型”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转变为推动“基地”组织全球利益的“外向型”的“泛塔利班”运动。它们与“基地”组织在意识形态、指挥系统、资金和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共生关系更加紧密。两股势力在巴阿边境部落地区盘踞集结,共同招募和培训人员,充分利用巴基斯坦国内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土壤,逐渐形成了以巴阿边境部落地区为核心的南亚恐怖策源地,并将触角伸向全球。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戴维·彼得雷乌斯称,巴基斯坦已经成为“基地”组织指挥全球恐怖行动的“神经中枢”,该组织的高级领导人盘踞在巴基斯坦偏远边境地区的巢穴中,策划新的恐怖袭击、筹集资金、训练人员和指挥全球的分支组织。[2]联合国2007年的报告称,阿富汗80%的“人肉炸弹”来自巴基斯坦部落区瓦济里斯坦。目前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塔利班中有来自中亚、伊拉克、车臣等地的老“圣战者”,这些人不仅把阿富汗、巴基斯坦视为“圣战”之地,还在塔利班中担任要职,执行一些重要任务,他们比本地塔利班士兵更为凶残。在这些极端恐怖组织尤其是“巴塔”实施的恐怖袭击中,“基地”组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幕后协调作用。

今年以来,巴基斯坦的各种暴力恐怖活动更是有增无减,截止8月10日,恐怖活动已经导致7094人死亡,其中平民1429人,而去年同期只有339人。[3]从全国来看,政府有效管理的区域在缩减,整个国家处于各种恐怖暴力活动之中。西北边境省、联邦部落直辖区、俾路支省的暴力活动尤为频繁,以往平静的旁遮普省、信德省及吉尔吉特地区也开始遭受恐怖袭击。总的来说,当前塔利班的袭击活动有以下特点:

首先,自杀式袭击成为主要攻击手段。从2002年3月22日发生第一起自杀式袭击开始,到2006年末,4年半的时间内共发生22起自杀式袭击,而2007年仅一年内就猛增到56起,2008年又发生了59起。2009年才过了半年,到7月28日止,已经发生自杀式袭击43起。[4]巴基斯坦联邦调查署前局长塔里克声称:“如今巴基斯坦就是一个‘一站式’自杀购物商店:海湾国家提供极端理念、装备和现金,阿拉伯人主要是埃及人和沙特人提供化学药品,旁遮普极端分子策划行动,‘巴塔’提供‘人弹’。这一切细节都可以从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的爆炸案中看到。”[5]2008年8月5日,马哈苏德宣称,其手下已经组成了多个由青年男女组成的自杀小组,“人弹”主要来自马哈苏德所在的部落,他们将在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卡拉奇、白沙瓦等城市发动一连串自杀式袭击,直至政府停止在部落区的军事行动。[6]据英国《泰晤士报》今年7月27日报道,塔利班武装组织绑架了约1500名少年儿童,训练并强迫他们对选定的目标发动自杀式袭击。

其次,巴安全机构及涉外场所成为攻击重点。2008年9月20日,首都伊斯兰堡的万豪酒店发生大爆炸,造成5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捷克驻巴大使遇难,被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利克称为巴基斯坦的“9·11”事件。[7]今年3月30日,拉合尔警察训练中心遭遇武装人员袭击,接近120人死伤。6月9日,白沙瓦一家五星级酒店发生爆炸,70余人死伤。

第三,绑架人质成为武装团伙募集资金、要挟政府的重要手段。2001-2004年内,“巴塔”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保护外国武装分子、招募新人支援阿富汗“圣战”和打破政府的军事围剿行动几个方面。2005年塔利班开始绑架政府和安全人员,迫使政府按照他们的条件进行谈判,结果不仅得到了巨额赎金,而且其释放被捕武装分子的要求也往往得到满足。2007年被塔利班绑架的巴安全人员和政府官员超过1000人,连阿富汗驻白沙瓦总领事都未能幸免。此外,“巴塔”还要求下属所有小团伙将其收入的50%上交,建立“圣战基金”,用来维持塔利班在部落区与阿富汗的活动。③为筹集资金,各团伙从事包括谋杀、绑架、设卡抽税等在内的各种犯罪活动,他们所到之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二、部落区“塔利班化”日益加剧

“基地”、“乌伊运”等国际恐怖组织与当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相互勾结,到处宣扬极端思想、利用暴力推行伊斯兰法、破坏当地的部落统治,整个巴基斯坦部落区及西北边境省部分地区开始加速“塔利班化”。

巴基斯坦的“塔利班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根植于当地的宗教、历史与民情。与邻国阿富汗的塔利班不同,“巴塔”没有纪律严明的组织,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意识形态和目标、活动方式和范围各不相同的多股武装小团伙结成的联盟。比如盘踞在西北边境省省会白沙瓦附近的塔利班团伙,其目标是切断驻北约部队或美英驻阿联军的供给线,颠覆中央政府在本地的统治;而在南、北瓦济里斯坦、巴焦耳地区,塔利班团伙主要同“基地”组织一起建立战略基地,为阿富汗抵抗运动提供人力和资源支持。在马拉坎德及斯瓦特地区,当地塔利班的目标是实施伊斯兰法,清除社会中的“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行为”。[8]各地塔利班虽互不统属,但在打击西方目标、逐步控制地区政权方面毫无二致。他们集合在一起,竞相将所控制区域变成脱离中央政府的独立王国,其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巴基斯坦国家安全。

在所有塔利班团伙中,马哈苏德领导的“巴塔”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该组织成立于2007年12月,是由来自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联邦部落直辖区的十余个武装团伙整合而成的松散联盟,旨在巴基斯坦建立“伊斯兰哈里发国家”。它主要在巴阿边境地区巴方一侧活动,主要活动区域为部落区的莫哈曼德、奥拉克兹地区以及西北边境省的坦科、班努以及其他定居区,成员约有2-3万人,其中包括2000-3000名外国武装分子,甚至包括熟悉部落地区地理环境的部分原巴军军官。“巴塔”在马哈苏德的领导下迅速壮大,短期内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境内恐怖团伙的主要代表。

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运动,不仅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指导,还有来自国际恐怖主义集团的后勤保障。其战略指导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通过发动各种恐怖袭击制造白色恐怖,迫使民众投向他们寻求保护;通过与政府签订和平协议,借推行伊斯兰法名义将政府管理体系排斥出控制区域;迫使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做出某些改变,或根据塔利班的需要创建新的政治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使巴基斯坦完全“塔利班化”,建立类似阿富汗塔利班一样的伊斯兰神权统治。

他们推行“塔利班化”的主要手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破坏原有的传统部落结构。巴基斯坦部落区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半自治状态,中央特派员通过当地部落领袖马利克(部落长老)实行间接管理,整个部落实施“部落习惯法”,由部落长老会议“支尔格”决定一切重大事务。而部落长老出于对本部落长远利益的考虑,通常不愿与中央政府直接对抗,对塔利班这种夹杂着外国武装分子的极端团伙也并不支持。这极大地妨碍了塔利班控制本地区的企图,因此暗杀部落长老成为恐怖团伙的目标之一。由于塔利班具有高度组织性,拥有国际恐怖网络支持,战斗经验丰富,资金充裕,而各部落均各自独立,其根基只有本部族民众,并受限于自身的传统习俗与部落法,根本不是塔利班的对手。因此,几年内各部落纷纷落入塔利班之手。

其次,建立平行政府与法庭。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在部落区多次开展武装清剿活动,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而且遗留了许多问题,如部落民众不断要求政府补偿他们在军事行动中的损失,但政府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横行于本地区的许多犯罪团伙趁机作乱,他们抢劫、勒索、绑架甚至杀人越货,但因政府管理缺失而逍遥法外。所有这一切都使政府的威信荡然无存。制度的缺失为塔利班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塔利班一旦在某个地区站稳脚跟,就开始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目前部落区每个行政区都建立了塔利班法庭,维持治安,解决民众的争端。④仅在巴焦尔地区,一个塔利班法庭就受理了1400多起诉讼,并判决了其中的1000多起。[9]重要的是,塔利班开始组建基层政权,征收赋税,在交通要道设卡收费,开采当地矿产。据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省长乌韦斯加尼透露,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年收入高达约40亿卢比(约合5000万美元)。每名塔利班士兵月收入约为100美元,比警察的月收入高20美元左右。而塔利班高级头目的月收入则超过350美元。[10]为了赢得当地民众支持,塔利班还开办慈善事业,2008年6月,南瓦济里斯坦的塔利班就建立了“互助基金”,向在军事行动中受损的当地民众分发了1500万卢比。

第三,利用暴力推行伊斯兰法,坚决消除可能影响其生存的各种因素。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政权体系,塔利班各团体都以推行严格的伊斯兰法为指导原则,而代表西方或世俗体系的各种制度和团体均在取缔之列。塔利班还广泛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对伊斯兰生活准则进行极为严格的定义,以宗教和种族的名义威逼利诱民众不得支持政府。在塔利班眼中,敌人主要有两类:一是遵循、支持“非伊斯兰方式”的人们,二是异教徒及其朋友。塔利班禁止所有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禁止商店销售光盘,禁止穆斯林男子剃须,禁止妇女就学和就业等。为此,他们不断袭击各类学校,特别是女校。仅2008年1-5月,他们就袭击了29所学校,其中17所是女校。[11]目前全部非政府组织都被迫撤出,数十名民众被塔利班以充当美国和巴基斯坦政府间谍的罪名处决,整个部落区笼罩在残酷的伊斯兰极端统治之中。

三、巴政府反恐政策进退两难

自2001年巴基斯坦加入美国的反恐阵线以来,其反恐政策就一直面临几方面矛盾,包括对恐怖组织的认知与美国不同、国内反美情绪与外界压力并存、具有反恐意愿但行为能力不足,等等。这极大妨碍了反恐行动的成效,也是迄今塔利班仍横行于世的根本原因。

巴美对塔利班等武装团伙认知不同。“9·11”之前,巴基斯坦当局将塔利班视为自己保持对阿富汗影响力的战略资产。“9·11”后,巴基斯坦虽被迫加入美国反恐统一阵线,但始终不愿认真清算塔利班。巴方始终怀疑美国反恐的真正目的在于将触角伸入本地区,认为巴基斯坦境内的俾路支斯坦叛乱背后隐藏着美国和印度的影子。巴方并怀疑美国、印度、阿富汗以及其他国家也将阿富汗塔利班作为战略资产,目的是削弱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影响。有战略分析家说:“巴基斯坦军方始终认为它面临美印联盟和俄罗斯—伊朗联盟的双重制约,其目的都是在于削弱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影响,甚至肢解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政府始终认为当地的武装分子虽然是一个威胁,但自己尚能够控制住局势。”[12]

在这种战略指导原则下,巴基斯坦政府反恐的典型策略是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谈判为主,企图通过“停战协定”约束武装分子,同时也给美国等国际社会一个交代。2002年至今,巴基斯坦政府同武装分子先后总共签署了15次“和平协定”,每次政府都宣称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塔利班从未遵守过协议,反而利用政府提供的补偿大肆扩展势力范围,为下次同政府“叫板”积聚力量。2004年3月27日,巴基斯坦军方同部落区尼克·莫哈曼德(Nek Muhammad)团伙签订和约,第一次允许该团伙在当地实施伊斯兰法,客观上为塔利班建立伊斯兰政权打下了基础。马哈苏德也曾于2005年2月8日同政府签订了“和平协议”,政府被迫同意其在当地实施伊斯兰法,条件是不再派遣武装分子前往阿富汗,从此马哈苏德崭露头角,逐渐成为部落区塔利班运动的旗手。[13]今年2月,政府同“执行先知教法运动”签署协议,同意一旦斯瓦特河谷地区恢复和平,将在马拉坎德区(包括斯瓦特)实行伊斯兰教法,同时政府将补偿当地民众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4月13日,国民议会一致通过了该协议,总统扎尔达里当晚签署法令,同意在马拉坎德区实行伊斯兰教法。但武装分子非但拒绝放下武器,而且一度试图扩大势力,进入距伊斯兰堡不足100公里的布内尔地区,令政府颜面尽失。

美方对于巴基斯坦政府这种妥协做法非常不满,认为正是这种“有意包庇”导致塔利班势力在部落区重新集结。对此,美方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一方面利用经济援助迫使巴基斯坦开展军事行动打击塔利班,如美国防部4月宣布将给予巴基斯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但又提出种种监督措施,以确保援助用于反恐行动。6月16日,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巴基斯坦持久援助与合作加强法》,规定今后5年每年援巴15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推进民主,但同时也要求巴基斯坦承诺长期进行反恐并切实取得成效。美国还不断向巴基斯坦施加压力,要求共同采取打击行动。例如,美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宣称“基地”头目本·拉登仍藏匿在巴基斯坦境内,希望与巴方联合采取追捕行动,甚至威胁说美国将直接出兵。今年3月30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声称,美国发现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同塔利班仍有联系,“美国将保留亲自动手拔除巴境内恐怖势力的权利,但仍希望巴基斯坦情报机构自己采取行动。”[14]

巴国内民众有强烈的反美情绪。“9·11”以来,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明显具有针对穆斯林的特点,这也使巴基斯坦民众对美国的印象不佳。2005年驻阿美军使用“掠夺者”无人机轰炸巴基斯坦部落区,招致巴基斯坦民众的强烈反对。许多民众并不认为塔利班是恐怖分子,反而认为他们是反美英雄。据“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巴基斯坦59%受访者认为,该国目前面对的最大威胁来自美国这个不断向他们输入军队和建设援助的国家”。[15]巴基斯坦媒体也反感政府同美国的反恐合作,国际媒体则怀疑巴基斯坦政府的合作诚意。巴基斯坦政府既要承受来自美国的压力,又要顾及国内民众的情绪,因此在采取反恐行动时缩手缩脚,顾虑重重。

反恐意愿与行为能力间存在矛盾。首先,巴基斯坦举国上下始终认为印度才是其最终的敌人,因此最精锐的武装力量都部署在东部印巴边境,用来反恐的仅是装备、训练都很不充分的边防军。而边防军平时接受的是传统作战训练,并不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反恐作战。其次,部落区政府管理的缺失使其基本没有警察这样的基层安保力量,使得武装部队的清剿非常困难。再次,部落区地形险要,多为高山峻岭,而塔利班熟悉当地地形和气候,掌握绝对地理优势,加之他们在当地丰富的人脉关系,巴基斯坦军方的行动就很难达到效果。此外,塔利班同阿富汗“圣战”团伙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联系密切,如果情况紧急,他们完全可以越境进入阿富汗暂避风头,“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已经成为塔利班的主要作战方式。

四、巴反恐仍任重道远

面对塔利班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巴基斯坦当局已经认识到武装分子的暴力活动已经危及自身生存。总统扎尔达里称:“我们正在为我们的主权而进行战争,我们将把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并将不惜任何代价打赢它。”[16]

经过一个时期的军事打击,巴基斯坦政府反恐取得了不少成效,数目可观的塔利班分子被消灭,境内塔利班最大头目贝图拉·马哈苏德也已经毙命。但是,不能就此判断巴基斯坦反恐局面有了根本性转折,未来安全局势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马哈苏德之死并未破坏塔利班的基本架构与基层实力。“巴塔”本来就是数十个极端组织合并而成的松散联盟,只有马哈苏德有能力和威望将其维系在一起,此次他的死亡导致“巴塔”内部为争夺位置而内讧,另一方面“巴塔”组织结构很可能从此就更加“扁平化”,即各个小团体互不统属,但在共同的意识形态主导下自主行动,彼此策应。再说马哈苏德团伙力量也未遭严重削弱。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巴部落区历史上从未被外来力量征服过,目前政府军在南瓦济里斯坦的军事行动进展不顺利,只能依靠飞机、大炮等进行远距离轰炸,很难进行地面推进。特别是马哈苏德出身的部落人口众多、民风强悍,其极端分子是“巴塔”主力,此次马哈苏德之死很可能引出另一位“马哈苏德”。据巴基斯坦当地电视台8月22日报道,目前“巴塔”已经选举马哈苏德生前重要助手哈基姆拉·马哈苏德为新一任领袖。8月15日,斯瓦特地区发生的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也表明恐怖分子并未销声匿迹。

其次,巴基斯坦面临严峻的经济、社会困局。近期的军事行动使政府财政更加吃紧,明年财政赤字可能高达4.9%,超出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的4.6%。经济专家预测,军队后勤保障及在部落区驻军费用每年将超过10亿美元。[17]而巴基斯坦2008-2009财年经济增长率只有2%,创10年来新低。[18]另外,一系列军事行动导致350多万难民背井离乡,虽然政府已经拨出了500亿卢比的安置费用,但远远不够,一旦政府无法妥善安置难民,流离失所的难民将成为武装分子最好的招募来源。

第三,随着巴美反恐合作的加强,势必引发“巴塔”的强烈反抗。今后一个时期,“巴方提供情报,美方实施轰炸”将成为巴美之间重要的联合反恐模式,但这也预示着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反恐战车上越绑越紧。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巴基斯坦已经开始摒弃以往国内打击塔利班、境外纵容武装分子的反恐政策,对美国的反恐进程亦步亦趋。但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境内的各种反美武装也在加紧联合。他们一致认为,巴基斯坦政府是西方的代理人,他们与政府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不排除今后巴基斯坦将频发大规模恶性恐怖事件的可能性。

第四,不根除恐怖主义孳生的土壤,就无法根绝恐怖组织的存在。正如巴基斯坦智库研究和安全分析中心的报告指出的那样,“马哈苏德只是恐怖主义的一种‘症状’,绝非‘疾病’本身,真正的‘疾病’是社会落后和经济贫困”,“即使恐怖头目死了,孳生恐怖主义的条件依然存在”。

注释:

①贝图拉·马哈苏德(Baitullah Mehsud),生于1974年,“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2002年,美军进入阿富汗之后,马哈苏德潜回巴基斯坦,在斯瓦特河谷以及南北瓦济里斯坦地区建立了新的据点。随后三年内,马哈苏德迅速纠集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比本·拉登还要危险”。

②“执行先知教法运动”(Tehreek-e-Nifaz-e-Shariat-e-Muhammadi,TNSM)是“巴塔”内部一个重要派别,长期盘踞在斯瓦特河谷地区,此次巴军军事行动的重点就是该组织。TNSM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苏菲·穆罕默德,曾是巴宗教政党“伊斯兰促进会”(JI)马拉坎德地区负责人,后来对JI政策不满,退党自行组建TNSM。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他率领手下数千人越境前往阿富汗抗击美军,损失惨重后逃回巴基斯坦,后被巴政府逮捕。TNSM随后由其女婿法兹鲁拉领导,以斯瓦特为基地,利用电台广泛宣传伊斯兰极端教义,TNSM反对民主,反对一切西方因素,要求实施严格的伊斯兰法,鼓吹利用武力进行“圣战”。TNSM与“基地”组织关系非常密切,其内部包括多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车臣等外国武装分子。

③西北边境省省长宣称马哈苏德每年要花费30亿卢比用来购买武器、车辆、治疗伤员,给予死亡者家属抚恤金等。“Mehsud spending up to Rs 3bn on militancy annually”,Daily Times,May 30,2008.

④2008年8月,马哈苏德重组塔利班司法体系,将所有法庭置于一个“最高法院”管理之下,并任命穆罕默德瑞斯·马哈苏德担任首席法官。"Parallel judicial system set up on Baitullah's 'decree'",Dawn,Aug.17,2008.

标签:;  ;  ;  ;  ;  

巴基斯坦的反恐形势与前景_塔利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