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试析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中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26(2010)02-0056-05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或单独关税区组成的区内取消关税和其他非关税限制,区外实行保护贸易的特殊经济区域或经济集团。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携手建设的FTA将是惠及25亿人口、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一、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

早在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时就提出了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05年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度,将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中国和印度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正在向着建立FTA的方向努力。

(一)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和印度分别为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1],已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两国GDP年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等指标均高于亚洲平均水平(见表1)。

WEF采用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组成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一个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标进行评估,每年发布GCR,反映全球综合竞争力现状与发展趋势。2005-2007年,中国的排名一路上升,印度的排名也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2007年印度的排名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涉及到企业创新能力、商业成熟度、技术创新能力等指数仍居高不下,总体名次的下降可理解为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上升仍是主要的发展趋势;IMD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权威机构,每年根据一国国内经济状况、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等方面指标体系对参评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发布WCY。在WCY的排名中,中国处于排名的中上游,印度处于中间水平,从长远来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竞争力都在不断上升。因此,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中国和印度通力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从而提高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是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两国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印经济改革及对外开放政策为FTA建立提供政策上的有效对接

中国和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相继实施了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成果虽然各有侧重但对两国建立FTA提供了政策上的有效对接。

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于1978年,在90年代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府的作用已从微观经济领域转向宏观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所有制改革、新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外汇管理条例的修改使中国经济转型为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经济。在对外贸易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21738.33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5%。[2]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国,2007年流入FDI为826.58亿美元。[3]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20世纪50~80年代,印度实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80年代开始尝试放开管制、降低关税壁垒并采取浮动的卢比汇率。1991年以来,印度开展了全面而深刻的经济改革,改革后的主要成就有: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取消进口许可证制度,新工业政策,采矿、银行、保险、电信、港口及公路建设、航空和国防设备等部门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大部分行业允许外商100%投资,外商投资的申请可自动核准。这一系列改革使印度的对外贸易和FDI迅速增长,2008~2009年度(4~12月)印度对外贸易总额达3664.65亿美元。[4]1991~2008年共流入FDI为868.95亿美元,仅2007~2008年度流入FDI就达254.79亿美元[5],改革开放后的印度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成就非凡、发展潜力巨大,处于不断上升状态的经济体。

中国和印度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后,同样选择了面向世界的开放体系,在外贸、外汇、外资等一系列政策上进行了及时和必要的调整,这为两国对外经济的协调一致做好了政策上的准备,减少了两国建立FTA政策上的障碍。

(三)中印两国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为建立FrA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和印度于1978年正式恢复贸易关系,1984年签署贸易协定,互相给予了最惠国待遇,2003年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8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巩固了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货物贸易上,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增长速度很快,从1990年的2.6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18亿美元。特别是在新世纪以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更为紧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成为中国第10大贸易伙伴。

2000~2008年中国累积向印度投资414万美元[5],主要投资领域为电信、冶金、交通运输、电气设备和金融。2000年以后,印度对中国的投资每年都超过1000万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3404万美元[6],主要投资领域为制药、汽车零件、软件、石墨电极和机床制造等,海尔、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印度也已众所周知。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在许多领域里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为两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建立FTA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WTO、《亚太贸易协定》和孟中印缅区域合作等合作框架的积极推动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象征,主导了世界经济舞台,自其成立之日起便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纳入其规则的框架体系之中。目前,亚洲的一体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有关统计显示,欧盟70%的贸易是在其内部交易,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30%。[7]印度和中国都是WTO的重要成员国和积极参与者,也是亚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在WTO框架下按照各自时间表开放市场,为建立FTA做好准备。

《亚太贸易协定》及其前身《曼谷协定》是中国和印度共同参与的一项优惠贸易安排。该协定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协定参与国将提供合计4000多个税目产品的关税削减,对推动中国与印度及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具有实质性意义。在该协定的贸易优惠安排下,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将更为紧密,为两国建立FTA创造了条件。

1999年成立的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是云南学者倡议的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次区域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已在该地区四国间的航线开辟、贸易、旅游以及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述领域的合作已取得明显进展的基础上,经济合作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陆路交通通道的连接、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等也将逐步展开,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地区合作框架。在这一次区域合作的推动下,中国和印度在旅游、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扩大,将为两国FTA的建立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因素

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推动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大势所趋,但双方开展FTA谈判还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对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其主要障碍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关于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MES)不仅关系到中印两国的贸易环境还能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是否授予中国MES问题上,印度政府与工商业界存在深刻分歧。

1.印度政府尽管已经认识到中印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但对此还是表示担忧。印度工商部部长纳特表示,将加快就授予中国MES相关问题的研究,但还是担心中国廉价商品的涌入会给本国工商业带来激烈的竞争。[8]

2.印度工商界强烈反对授予中国MES。2007年10月,印度最大的商会——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印度企业界的意见》的研究报告,认为印度现在考虑给予中国MES还为时过早。该报告主要就中国商品价格偏低、中国企业税收优惠以及定价和会计体系上的差别,认为中国企业享有“不公平的优势”,反对印度政府给予中国MES。

(二)关于印度对华反倾销问题

印度在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过程也有失公正,常常将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混淆,对于涉案企业如何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程序也没有明确规定,无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事实而选取第三国价格作为替代价格,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并且,印度的反倾销调查随意性很大,有时立案公告中对调查产品的范围界定不清,有时不能及时通知涉案企业,导致中方企业对于诉讼无所适从,失去了抗辩机会,很少胜诉。

中印迅速增长的贸易已使双方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频繁的贸易摩擦对双方开展正常贸易不利,对双边经贸合作不利,对双方共建FTA也是一个重要障碍,缺少相互信任和认可的合作是基础不牢固的合作。

(三)关于中印市场准入机会不平等问题

建立中印自贸区,必然要相互减免贸易壁垒,双方在从对方得到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同时,也要向对方提供更多进入本国市场的机会。然而,中印所提供的市场准入机会并不是完全相等的。

从关税壁垒方面来看(见表3),中国自加入WTO后逐年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水平不断下调,2005年初便已经按所承诺的时间表全部取消了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关税处于较低水平,为印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准入机会;印度的高关税壁垒是其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主要手段,近些年虽然有所下降但相对中国而言仍属于较高水平,是中国商品进入印度的一大障碍。

在非关税贸易壁垒方面,据印度商工部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对印度设立了7项非关税壁垒,涉及6种产品[9],相对于欧盟和美国的57项和2l项,市场准入机会已相当充分;而据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显示,印度对中国的非关税壁垒至少有10余种,并且对中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以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印度等等。如何针对印度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机会将是中印建立FTA谈判必将面对和解决的棘手问题。

(四)其他有关利益分配的现实问题

中印开展建立FTA谈判还将面临强化和实施产品原产地原则、国民就业机会与失业人口增加等诸多现实问题,它们是影响谈判进度的障碍因素。

强化和实施产品原产地原则是通过原产地证明原则,来确保成员国的产品享受减免关税的优惠待遇,避免其他非成员国的产品假借某个成员国名义进入其他成员国市场。中印FFA建立以后,按照该原则和产值含量规则规定商品的税率,这对两国加工贸易业务,特别是来料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中印FTA的建成会使两国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拉动双方相互投资市场,客观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但随着两国人口的流动变得频繁,一国国民的就业机会难免会受到另一国国民的竞争,由于中印两国国民收入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两国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诸如此类利益分配的现实问题也将是中印建立FTA谈判上必须直面的敏感问题。

三、中国的对策与解决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两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事实上,两国也正在为进一步扩大合作的程度和领域而努力,联合进行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就是其中一个,这一研究工作的展开说明两国建立FTA已提上议事日程。中印FTA的建成,对于中印两国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作用,从目前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环境来看都是具有可行性的明智之举,但FTA的建成还面临诸多制度上与现实上的障碍,然而这些障碍并非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在互谅互让、互利合作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两国人民的智慧,这些障碍都将逐一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克服障碍:

(一)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虽然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了可接受15年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但这一承诺也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遇到了极大障碍。至2009年11月,全球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尽最大可能通过与印度政府磋商,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如:主动邀请印度有关外贸的主管部门官员和商会代表来华考察,就如何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交换意见,力争取得某些共识,为今后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还可利用印度反倾销调查总局对我产品进行实地核查的机会,向其介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加深印方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及时了解印度市场的动态变化和贸易政策的变化,从而为我方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经贸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二)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

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护了本国工业不受来自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损坏了贸易伙伴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了加快中印建立FTA的进程,首先要解决中印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在政府层面上,我国可以与印度反倾销调查的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双边合作机制,旨在通过双方的磋商、沟通与交流尽可能事先解决双方在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缓解或减少双方在贸易救济措施使用上的摩擦;从外贸企业及行会角度,要加快制定行业规范,以维护行业秩序,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产生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同时,出口企业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按市场规划经营,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加强经营自律意识。我国的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还应对印度反倾销调查集中的产品实行预警性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及时提出预警决策,给出口企业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

2007年10月21~22日,中国—印度区域贸易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第六次工作组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并完成了联合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印应通过建立RTA,相互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接下来,两国的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应共同努力将该研究成果做到实处,以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特别是给印度人民带来的福利。同时通过建立中印RTA逐步降低双边贸易关税,从而给两国人民带来实际利益,之后,再由此更进一步展开建立FTA谈判,最终形成贸易、货物、服务、资本等自由流通的FTA。

(四)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掌握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主动性是赢得谈判的第一步,进而为打消印度因开放市场而将面临更多我国商品竞争和冲击的疑虑,我国可以在我国开放市场和保护劣势产业等方面做出一定让步。这样一方面可以表明我国与印度建立FTA的诚意,另一方面也可以争取主动,在若干年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占优势之际再提出建立FTA时,以免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让步和承诺。

收稿日期:2009-10-20;收修改稿日期:2009-12-11

标签:;  ;  ;  ;  ;  ;  ;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