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异化劳动的概念最早是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作为自己异化观的出发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状态的原因,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奴役劳动、人被物所统治的种种异化形式,进而分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本自由仍未充分实现,异化也并未真正被扬弃,因此,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仍对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异化劳动;当代价值;
一、异化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手稿》中首次提出的,但异化思想却非马克思首创。在马克思之前,众多思想家都提出过“异化”的观点来阐述他们理论。最早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率先使用了异化,他表述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彼此订立一些契约,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交付给其他人的会议,即利维坦。在霍布斯的概念里,“异化”是作为经济学范畴的概念来使用的。
霍布斯之后,卢梭将“异化”概念进行了由纯粹经济学到政治学的一个转变,他提出“异化”是人的自由权力的一种转移和让渡。较之于霍布斯,卢梭异化概念的批判性要更加强烈一些,他提倡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暴力来收回自己所转让的权力。卢梭的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完成了将“异化”概念由政治学向哲学的一个转化,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是将卢梭的否定思想与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相结合。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提到 “异化”是其意识或精神的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就是将“自己变成他物、变成他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而当其意识到这个对象是一个“非我”的异化的存在,这种外化的他物是一个不自由的阶段时,他必然要将这种异化扬弃,使人的意识回复到自身的精神阶段。
费尔巴哈对“异化”的解读是对黑格尔思想的一种改造,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通过异化概念对宗教,尤其是对上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上帝就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外化,人们将自己的形象、力量赋予在上帝身上,再让上帝来统治、支配自己,这就是一种异化。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异化论,最终仍是倒向了唯心主义。
从“异化”的发展进程中看,异化的用法和概念始终处于变化阶段,从简单的经济学概念,到政治学高度,再到哲学意义上呈现。这一发展进程的转变具有极为重大的意思。尤其是黑格尔将异化概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哲学洗礼,使异化完全的获得了哲学意义上的呈现。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其实是在批判、总结了众多思想家的观点后,形成了其独特的异化理论,这是一种批判式的继承,马克思独到的思想改造使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实现了最完备的表述。马克思强调异化劳动体现的是生产者与其生产出的产品及生产对象的一种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就体现人要通过劳动来实现能动的改造自然,劳动实现的过程中就是劳动的对象化。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看,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无法实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的,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的活动创造的产物,但人却被这个创造出的对象所奴役,这种劳动关系被马克思称为异化劳动。而这种异化关系以四种形式具体展现:
第一种为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创造了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却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来支配劳动者,同劳动者相对立。马克思称之为“劳动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产品中,这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外部的存在物,更意味着他的劳动对象不依赖于其本身,而在其之外存在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种为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本应是人自由自觉的一种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劳动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去生产和创造,从而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在劳动中并不是对自己肯定的过程,甚至更多的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否定,那么这个过程中不仅毫无幸福感可言,更是一种不得已、不受自己控制的过程。这种不受自己本身控制的劳动就是劳动本身的异化。
第三种是人与其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本质的体现。人可以通过劳动去实现其自身价值,以及对世界能动的改造,而当人的这种劳动起不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甚至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时,这种劳动就转变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性的劳动,从而使人脱离了人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的存在。
第四种则为人与人间相互关系的异化。马克思对这一点并没有进行过多阐述,主要是因为这点其实是对前三种异化的一种概括,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异化、劳动本身异化以及人与自己类本质异化后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异化的最集中体现就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
以上四种异化关系中,最本质的就是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异化中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关系。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现
马克思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从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讲,是物质生产在人类本质上的价值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正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尽可能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防止人们群众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
其次,要支持、鼓励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其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扬弃异化。劳动是人类本质的一种体现,是人自由自觉的一种积极的追求与探索,决不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人们要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达到对自身类本质得以肯定的一种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就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就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对自己的未来劳动结果的一种期许,而我们国家提了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也该有一个自己的梦,习总书记讲,中国梦其实就是人民的梦,人民的梦汇聚了中国梦。因此,为了克服劳动本身的异化,我们就要坚持住我们自己的“梦”,我们的中国梦,才能长期保持自由自觉的劳动。
此外,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正是我们当前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人与自己相和谐,对自己积极的肯定与认可。这要求我们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要注重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上的提高,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在创造价值的前提。资本主义社会正是由于他们不以人为发展目标,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不平等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因此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人实现其类本质的有利条件,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总结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作为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他对异化的扬弃以及对共产主义的追求。这种对异化的扬弃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多关注社会公平、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让社会尽最大能力达到公平、正义、友爱。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对马克思扬弃异化的一个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美)李著;陈文庆,马克思[M]. 北京:中华书局,2002.12.
论文作者:李秋月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马克思论文; 自己的论文; 本质论文; 理论论文; 黑格尔论文; 霍布斯论文; 自由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