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容 吕燕 四川省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 64302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的采用西医治疗),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综合分析评定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2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的低于对照组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中风的一种,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严重者易导致死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该病已经被列为人类三大杀手之一[1],因此,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医疗工作者首先压面对的难题[2],基于此,本次调查研究立足于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医疗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的对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但是由于这50例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不同,便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25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0例,他们的年龄为(46-83)岁,平均年龄为(65.24.6)岁,在这25例患者中,确诊为脑血栓的患者有13例,确诊为脑栓塞的患者有12例;对照组25例患者单纯的采用西医治疗,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8例,他们的年龄为(44-87)岁,平均年龄为(66.14.2)岁,在这25例患者中,确诊为脑血栓的患者有14例,确诊为脑栓塞的患者有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2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服用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100mg的拜阿司匹林,同时,结合75mg的波利维,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用20mg的立普妥(具有降低血脂、稳定脂质斑块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体做法为:中药配方要选取桂皮、赤芍、丹参、桃仁、远志、桑叶、全蝎、红花、生地黄、当归尾、白附子等中草药进行煎煮,患者每天服用2次,坚持服用1个月,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好转程度适当的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判定
将本次调查研究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功能障碍等)明显好转,身体检查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不太明显,身体检查各项指标趋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病情无法控制,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软件SPSS20.0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2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2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组别例数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
观察组258(32%)14(56%)3(12%)88%(22/25)
对照组255(20%)11(44%)9(36%)64%(16/25)
X2/3.5493.2746.2388.514
p/<0.05<0.05<0.05<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的低于对照组60%(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例数官腔变窄血栓闭塞软组织坏死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2552201636%(9/25)
对照组2564411060%(15/25)
X2/1.2532.3492.4051.5276.4827.951
p/<0.05<0.05<0.05<0.05<0.05<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脑血管一系列的病变使得患者的的官腔变窄,形成血栓闭塞,从而导致患者的脑局部缺氧缺血或者软化坏死。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多发于中老年人,对我国中老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一般采用西医治疗,通过抗血小板凝聚,促进患者的脑细胞新陈代谢[4],但是由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死亡,因此,常常才需要辅助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好转程度,适当的调整用药剂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等)。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4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其总有效率为88%(22/25),而对照组(单纯的采用西医治疗)25例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1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其总有效率为64%(16/25),而且其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的低于对照组60%,这都充分的证明了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大力推荐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的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Ma Huifu, Yang, He Xiongwei et al. To improve the early diagnosis rate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J].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 2013,20 (3): 18-20.
[2]周杭丽.大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2,21(7):61-62.
[3]杨一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安全性及中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604-605.
[4]吕飞,席刚明.传统中草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概况[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67-69.
[5]文海杰.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204-205.
论文作者:郑容 吕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