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建国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勒斯坦论文,前景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但因为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所限,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仍未取得独立国家的真正“名份”。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阿拉法特和其他巴勒斯坦官员曾多次公开声称,如果巴以不能达成新的和平协议,根据奥斯陆协议巴方将在为期5 年的自治过渡期结束后(即今年5月4日)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方后来又称,不管能否与以色列达成新的协议,巴方将如期立国,甚至还发出过“重新起义”的警告。在1998年11月巴方举行的建国10周年庆祝会上,阿拉法特说:“我们将于1999年5月4日宣布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将首都设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将作为我们国家永久的首都,不论他们喜欢与否。”(注:路透社纳布卢斯1998年11月14日电。)
今年年初以来,巴方又多次表达了建国的意愿。以色列对巴方的这一立场反应十分强烈,称巴方单方面宣布立国的举动将是对巴以和平进程“最严重的打击”,威胁要无限期推迟实施怀伊协议,甚至要“收回”西岸已撤出的地区。这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随着以内阁和议会相继批准怀伊协议、阿拉法特收回“起义”的说法而一度有所缓和。但1月4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将于5月17 日提前大选的法案又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复杂起来。5月4日就在眼前,巴勒斯坦国的前景如何,本文试作分析如下。
一、巴勒斯坦国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熟
按照1947年联合国的181号分治决议,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阿拉伯国”。这是巴勒斯坦立国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合法依据。尤其是在事隔半个世纪之后,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条件似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熟。
首先,就巴方来说,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行动目标。巴方实际是早就放弃武力消灭以色列的不切实际的路线。在上述巴全国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巴方一改原先的立场,宣布接受联合国1947年分治决议及后来的242号和338号决议,在宣布立国的同时也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从此之后,巴方采取的斗争方式由原先的武装斗争变为以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主,其目标也由原先的消灭犹太人变为谋求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的、与以色列国平等的巴勒斯坦国。随着巴以和谈的曲折进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大的可能。根据双方1993 年9月在奥斯陆达成的协议以及随后在华盛顿签署的《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巴方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过渡期为5年的自治, 以方将不包括外交和安全等权力在内的其他民事权力移交巴方。虽然《原则宣言》未就巴勒斯坦的永久(最终)地位问题作出决定,但规定了对其谈判的安排,即双方将在过渡期第三年开始时(即1996年5 月)举行“具有双边问题最终解决的性质”的谈判,讨论包括“耶路撒冷、难民、定居点、安全安排、边界、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与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注:〖巴勒斯坦〗马哈茂德·阿巴斯:《奥斯陆之路——巴以和谈内幕》,李称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第259~264页。)同时还规定了永久地位问题的协议将在《加沙——杰里科协议》实施5 年后(该协议于1994年5月4日在开罗签署,5年后即1999年5月4 日)开始生效。虽然巴以双方在该协议以及后来达成的其他协议中都没有明确提到巴勒斯坦国的成立问题,但按照一般的理解,它应是“永久地位问题”之一。这也就是巴方坚持在今年5月宣布立国的一个重要理由。
随着巴以和平进程的进行,巴方已经为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阿拉法特回到巴勒斯坦“自己的土地”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建立了自治机构,拥有了自己的内阁和警察部队,开放了第一个机场——加沙的阿拉法特国际机场。虽然自以色列本届政府上台以来和平进程曾出现严重波折,但1998年10月巴以在美国最终达成怀伊协议,又使和平进程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协议规定以方将在西岸实施第二阶段幅度为13.1%的撤军,如果协议真正得到执行,巴方控制的土地将达到40%,这些以军新撤出的土地将使原先被分割开来的巴自治区连接起来。“由于加沙和西岸连接起来,巴勒斯坦的领土看起来更像一个国家了。”(注:新华社联合国1998年11月6日电。)因此可以说, 现在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条件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充分。
其次,就以方来说,以色列人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态度已发生了一些转变。就像巴勒斯坦人“要把犹太人赶到大海中去”不可能一样,以色列人“在大海和约旦之间只有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誓言也是不现实的。除少数极端分子外,巴以双方大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和平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成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对大部分犹太人来说,已经从“不可想象”变得越来越现实。“事实上,民意测验清楚显示,大多数以色列人支持巴勒斯坦独立或者至少认为它是‘不可避免’的。 ”(注:Perete Kidron:Fear of aPalestinian?Midder East International,London,20ct.1998。)据去年6月份的一次民意调查,有82%的以色列人预计巴勒斯坦将建立国家,半数以上的以色列人认为以色列政府将不得不同意巴勒斯坦建国。(注:《人民日报》1998年6月25日第6版。)据法新社报道,今年2月1日以色列有近150位著名人士签名请愿, 支持在西岸和加沙建立巴勒斯坦国。以利库德集团执政的现政府虽然一直以强硬立场著称,奉行“三不政策”,不允许建立巴勒斯坦国,但随着形势的转变、外部压力的推动或出于某种政策需要,其态度出现某些转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以色列最大的反对党——工党的态度向来就比利库德集团温和,在对巴立国的问题上至少不会比利库德集团强硬。工党主席巴拉克曾说:“在不威胁我们安全的范围内,如果他们(巴勒斯坦人)想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他们完全可以这样做。”(注:〖法〗《星期四事件》1997年8月13日。)从目前状况看, 以色列人大都不希望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以政府对于可能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必然会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据分析动用军队加以阻止的可能性不大,这对巴勒斯坦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最后,就国际社会来说,现在的国际环境对巴方立国有利。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世界上只有以色列明确表示反对,少数国家态度尚不明确或还未表态,其他国家都表示赞成,迄今为止,已有100 多个国家宣布承认1988年成立的巴勒斯坦国,这充分说明在国际社会中巴勒斯坦国的立国是人心所向。联合国在此问题上站在巴勒斯坦一方,早在1976年召开的第31届联大上就通过了“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计划,这是联合国第一次就巴勒斯坦国的范围作出界定。(注:徐向群、余崇健主编:《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上海远东出版社,第423页,1994年。 )以上几方面构成了支持巴勒斯坦立国的国际环境,对于巴勒斯坦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态度,美一直不承认1988年宣布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并对巴以间最终地位问题不明确表态,这主要是出于对“盟友”以色列和国内犹太人态度的考虑。如果这两方面的态度都出现了转变,那美国自然会“顺水推舟”的。据报道,美国犹太人的态度已有明显转变,他们大都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克林顿去年对加沙地区的访问是巴勒斯坦人的一个外交胜利,尽管克林顿否认这是美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第一步,但其蕴含的意义耐人寻味。
二、巴勒斯坦建国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虽然巴勒斯坦建国的条件日趋成熟,但现存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障碍因素不容忽视。
1.以色列的强烈反对仍是最重要的障碍。以色列政府向来既不承认也不允许成立巴勒斯坦国。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并一直想方设法阻止在巴勒斯坦地区出现一个新的国家,后来的历届以政府也都坚持这一原则。1980年利库德政府明确提出了“三不政策”,即不放弃耶路撒冷(事实上以色列已宣布耶路撒冷是其“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不撤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的边界,不允许建立巴勒斯坦国。(注:王京烈主编:《动荡中东多视角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100页。 )这“三不政策”集中体现了以色列反对成立巴勒斯坦国的立场,它使得巴勒斯坦人没有首都,没有领土,甚至没有谈判的可能。以色列政府后来把其中的第二项改为“不归还戈兰高地”,但实际上以色列直到现在仍没有完全从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上撤走,在目前看来完全撤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巴以达成奥斯陆协议后,以色列依然坚持反对巴方建国的立场,在和巴方谈判中仅把对手看作是“巴勒斯坦人”而不是“巴勒斯坦国”或“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来对待。由此可见,以色列是不会轻易与巴方讨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
以政府近期对成立巴勒斯坦国的反应强烈。在去年9 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以色列的态度集中地表现了出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大会发言中称:“任意的、单方面的宣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成立”都是“对奥斯陆协议的严重破坏”,将会导致“和平进程的完全崩溃”(注:Perete Kidron:Fear of a Palestinian?Midder East International,London,20ct.1998。)。此外,以方还想方设法威胁和阻止阿拉法特在发言中明确提到立国的事,连有“鸽派总统”之称的魏兹曼也称,如果阿拉法特这样做的话将会“招致麻烦”。在巴以达成怀伊协议不久,内塔尼亚胡就表示“决不会放弃反对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立场”,称西岸是“我们家园的一部分”(注:美联社华盛顿1998年10月25日电。)。以内阁经过几次推迟后于11月11日批准怀伊协议,但同时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包括如果巴方按计划在1999年5月单方面宣布立国, 以色列将保留吞并西岸地区的权力。(注:美联社耶路撒冷1998年11月11日电。)这就意味着以色列有可能不履行怀伊协议,不仅拒绝撤军,甚至还有可能重新占领西岸其他领土。今年1月20日内氏说, 即使巴方将宣布建国的日期推迟到年底,以方也不会恢复撤军。另外,犹太定居者、右翼极端分子和政党对以军撤出西岸土地十分不满,他们坚决反对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这有可能促使以政府对巴建国采取强硬立场。
2.目前巴勒斯坦内部矛盾众多、困难重重,建国仍需做大量的工作。
巴内部的不团结问题日益突出。巴勒斯坦内部政治派别众多,目标不尽相同,斗争方式各异,导致分歧增多,矛盾不断,甚至发生内讧。巴内部现在还有一些极端主义组织仍坚持用“圣战”消灭犹太人,反对和平进程,如哈马斯运动就表示坚决反对怀伊协议,声称将采取包括暴力手段在内的各种方法来阻挠该协议的实施。在巴自治机构按协议规定逮捕恐怖主义分子时,哈马斯对阿拉法特进行了大肆攻击,称他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叛徒”,并发出了要用“武力”进行“内战”一类的威胁。这些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到怀伊协议的实施,进而影响到以色列的撤军问题,给刚刚得以恢复的巴以和平进程蒙上新的阴影。另外,团结问题还同样见诸自治机构内部,如巴解组委会中各委员对和平进程及建国等问题意见不一致,“接班人之争”初露苗头等。如果巴内部的纷争局面持续下去,甚至出现流血冲突,计划中的巴勒斯坦国将只能是“空中楼阁”。
关于耶路撒冷问题。过去巴方一直坚持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是耶路撒冷,现在则是指“阿拉伯东耶路撒冷”。长期以来,耶路撒冷问题因宗教、政治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十分敏感,是巴以、阿以间最棘手的矛盾之一。目前,耶城掌握在以色列人手中,2/3 以上的居民都是犹太人(以色列政府的目标是该城犹太居民的比例不低于70%)。以色列议会早在1980年7月就通过了基础法, 宣布耶城是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奥斯陆协议规定,耶路撒冷问题应在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此前双方不得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改变其法律地位、人口状况和地理结构等。但是,内塔尼亚胡上台后,进一步加紧了对耶路撒冷的控制,采取了扩建定居点、拆除阿拉伯人的住房等一系列措施,企图使其定都耶城合法化,或至少造成有利于以色列的“既成事实”。从当前看,巴以双方均不可能放弃耶路撒冷为自己首都的主张。另外,在近期内也还看不出以色列在耶城问题上有丝毫退让的迹象。迄今为止已有不少解决耶路撒冷问题的方案,内容不一,未有定论,其中较有可能被双方接受的是“威茨方案”,即将老城以东未经改造的阿拉伯区加上北部包括希兹玛赫在内的一些地区作为未来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注:肖宪主编:《世界之交看中东》中殷罡文章《耶路撒冷和阿犹耶路撒冷之争》,第350~352页,时事出版社,1998年。)总之,耶路撒冷问题一日不解决,巴勒斯坦国将无都可定,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立国。
巴勒斯坦方面如果真的要如期宣布立国,至少还有以下工作要做:
1.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统一思想,协调各方面行动,并就建国事宜及取消宪章中消灭以色列的条款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
2.采取有效行动,在打击恐怖主义和保持内部稳定之间寻求平衡,设法使怀伊协议顺利执行,维持和平进程;
3.国家体制安排,机构和人员配备及边界的确认等前期筹备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到诸多问题,难度很大,预计短期内难以得到完善的解决。
三、“建国之争”可能以双方妥协得以暂时解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巴勒斯坦建国的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从长远看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从短期看,困难和障碍依然十分严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迅速得到妥善解决的可能。从巴方来说,建国的条件并非十分完备,存在的困难仍然很多。这就意味着巴方有可能作出让步。换一种角度看,近期阿拉法特多次声称建国,其目的也不一定是不惜任何代价非要在5月4日那天建国不可,有可能只是出于策略考虑:即一方面通过此举向有关方面表明巴勒斯坦人的立场,向以方施压,使进展缓慢的巴以和谈得以回到奥斯陆协议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团结内部各方,提高士气,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另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阿拉法特宣称1999年5月立国已经是其“最后一张王牌”, 不过是对即将到期的过渡期所做出的“必要的反应”(注:Graham Usher:Palestinian Statehood, Arafat's last
stand?Middle East International,London,160ct,1998.)。近来巴方关于建国的说法有所松动,巴内阁部长纳比勒·阿伦斯在2 月份曾称巴正考虑把建国日期推迟到以大选后两三星期,稍后,阿拉伯特又表示巴方“也许不会单方面宣布立国”,这些都似乎印证了上面的猜测。只要巴方的一些条件得到满足,特别是和平能按奥斯陆协议的框架顺利进行下去,巴方有可能放弃在1999年5月单方面宣布立国的计划,而将此问题的解决拖后处理。
从以方来说,在不危及到其“安全”和敏感地区的“主权”的前提下,即使巴方宣布立国,以色列动用军队与巴方直接对抗的可能性不大。但5月17日以将举行大选, 故不能完全排除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了争取部分选票而作出极端反应的可能。如果5月份巴方真的单方面宣布立国, 以政府很有可能的反应是一方面对巴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进行武力威胁,加紧对巴自治区的控制;另一方面,中止和平进程,停止执行原先达成的协议,并尽量把责任推向巴方。在这种情况下,巴以双方有可能在5月之前达成某种妥协,比如,巴方在满足以方的某些条件下,宣布立国或后延立国时间,但以方也作出相应的让步等。到底“建国之争”如何发展,取决于眼下事态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此一问题远未到真正“最终解决”的时候,它将随着巴以和平的进程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