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管道老化严重、技术手段相对不足和监管体制落后。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管网漏损率情况,切实保证城市供水的效率,已经成为当今供水行业不可小觑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城市当前的供水管网漏损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供水网漏可能存在的漏损的原因,并结合影响管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漏损的措施,以此来降低我国供水企业管网的漏损率。
关键词: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
引言
作为供水企业就要不断加强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尽最大可能降低管网的漏损率,这是当前企业的首要工作。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是供水公司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供水管网漏失率平均水平已经达到近30%,而中小城镇的管网的漏失率表现的则更为严重。
1、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定义和内容
1.1供水管网漏损的定义
(1)管道的漏损。管道由管体、配件和接口三部分构成。管体和配件常常会由于受到腐蚀或者破裂而漏水,接口发生的漏水常表现为刚性接口渗漏和柔性接口的密封圈不严或者损坏、接头损坏、接口脱落等原因造成的。(2)调节构筑物漏损。水池、水塔、水箱和泵站是供水管网中常见的调节构筑物。这些调节构筑物除了本身漏水以外,其进出水口或上下管道及配件之间的漏水也是不能忽视的。(3)管道附配件漏损。阔门轴杆之间的密封填料处漏水、冲洗排水阔没有关严、通气阔失灵串水、预留阀门关闭不严等造成的阔门漏水问题;消火栓没有关严进而导致消防栓漏水。此外还有过滤网的锈烛、破裂漏水、法兰接口处漏水、水表漏水等漏损现象。
1.2供水管网的水量平衡
在2000年的时候,国际水资源协会(InternationalWaterAssociation,IWA)在总结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供水管网运行与管理经验的时候,就提出了供水网路的水量平衡的观点。就使用供水而言,分为有偿使用水资源即收费水、无偿使用水即无收入水两方面。对于无收入水主要的定义就是免费用水和漏损水,在漏损水的含义上来说,又细分为管理漏水和物理漏水。管理漏水则更加倾向于第三者对水资源的管理,由于管理的不当或者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的水量损失的情形。物理漏水则更加侧重于客观的实际因素而言,常指网路本身、连接件处产生的漏失水量。
2、供水管网漏损的现状
城市供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项强制性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中提出城市供水管网的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 12%。但从有关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漏损率通常为 15%-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漏损率在 20%以上,近年来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产销差率在 18%左右。目前,国内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网漏损过大、产销差率过高、维护费用过重的问题,管网漏损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已经逐渐成为制约供水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管网漏损的形式及控制分析
网漏损一般分为明漏及暗漏两大类。根据某自来水公司2015 年-2016 年的管网委托检漏漏损数据统计,其中老城区的管网漏损总数,明显大于新建管网较多区域的管网漏水总数。
3.1 明漏现状及控制
明漏一般表现在管网附近地面冒出清水或者路面有下陷、下凹并出现积水等,水量损耗与报漏的及时率有直接的关系。一般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巡视检查,居民群众、单位企业或交通路政部门发现上报,企业维修人员及时到场维修。据统计明漏多集中在口径≤DN150 的小口径管道和表阀箱内,尤其以套室表开关、格林、水表接口漏水居多。
3.2 暗漏现状及控制
暗漏是指管网漏水而在地面没有任何显示,漏出的水渗入地下或直接流人附近下水道,暗漏严重时会发生局部地区的水压降低或造成市政设施的损坏。暗漏的隐蔽性较强,要确定漏水点比较困难,更难精确统计漏失水量,通常委托检漏公司采用听漏棒、电子听漏仪等设备定期进行区域检测。根据某自来水公司 2015 年暗漏普查情况,全年暗漏检出数 4393 个,其中街坊漏点 3429 个,道路漏点 964 个,DN≤50 的漏点总计 3235 个,占总量的 73.6%。
表 1 某自来水公司 2015 年暗漏普查情况统计表
3.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缺乏系统控制漏损的理论基础,多依赖被动报修、巡检、仪器听漏,检测周期长,效率较低,未能形成及时、高效、针对性强的管网检漏计划。二是由于管道、设施不断老化,水压、供水量、水温也在随季节不停地变化,漏水现象不断重复发生,被称为二次漏失或漏水复原现象。三是因强调供水安全,环状管存在过多,使管网连接复杂,管网实际漏失水量难以计量和分割,不易分析其形成原因,且管网内流速偏低,形成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并加快了管网腐蚀速度。四是随着二次供水改造工作的大力推进,小区泵房、水箱、水池、楼宇管道等供水设备也纳入了上水公司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漏损控制的难度和要求。
4、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措施探讨
4.1注重科学规划与精心设计
(1)通过对供水管网所在区域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选择性能可靠的供水管材,并根据成本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性价比良好的供水管材使用,满足供水管网高效运行要求,降低其运行中漏损问题发生的概率;(2)注重供水管网中排水阀的科学设计,在丰富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对主干管、地势落差大等处所需的排水阀进行合理设计,增强排气阀应用效果的同时实现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中的精心设计,确保相关控制工作落实状况良好性,提高供水管道在水务一体化应用中的运行效率。
4.2充分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加强防腐处理
具体表现为:(1)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对供水管网运行中的温度变化进行科学分析,了解温变应力对供水管道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应对工作,使得供水管网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漏损控制有效性;(2)由于供水管网形成中所需的管道在不同区域的土壤性质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管道埋设前落实好环境方面的分析工作,加强供水管道防腐处理,选用防腐效果良好的供水管材并加以使用,促使供水管网运行中有着良好的防腐效果,有效应对漏损问题。
4.3实践中的其他控制措施
(1)供水管网形成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开展控制工作,强化人员的控制意识,及时消除供水管道性能的影响因素,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效果增强提供支持;(2)严格把控供水管网阀门质量关,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控制,将有效的维护及保养工作落实到位,促使供水管网运行中所需的阀门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拓宽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思路;(3)加强供水管网故障监测技术及设备使用,在声波、分布式光纤振动等监测方式的支持下,增加供水管网控制中的技术含量,减少其工作性能所受的威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些不同控制措施的共同支持下,可实现对供水管网漏损方面的有效控制,降低其漏损问题发生率的同时延长供水管网的使用年限,促使水务一体化在实践中的生产计划实施更加高效,满足供水管网运行中性能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因此,未来在改善供水管网运行状况的过程中,应给予其漏损控制足够的重视,且在适用性良好的控制措施配合作用下,全面提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文争,赵煜灵.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7):92-94.
[2]李艳杰.论城市给水管网建设的漏损控制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35-235.
[3]冀东.关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6(22):130-131.
论文作者:赵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管网论文; 管道论文; 漏失论文; 水量论文; 城市供水论文; 接口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