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江西分局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本文采用昌北机场地面观测实况报文和地面观测资料中纪要栏的相关记录,对雷雨天气下对航班的实际影响进行论证分析,分析出现行机场雷雨预报服务模式的缺陷,开发出机场警报三级预警模式,从更合理的角度为气象用户进行服务。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机场气象服务;机场警报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出行选择乘坐民航客机的人也越来越多,社会民众对于航班的准点率关注越来越多,而国内航班的正点率一直是公众吐槽的对象,各种违法“机闹”几乎也多是以晚点为肇因。尽管中国民用航空局一直强调,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是平稳的,联合国、民航组织统计,中国民用航空各项指标的平均指数,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但显然,在安全之外,公众更关切航班正点率问题。根据民航局发布《2015年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2015 年航班延误最主要因素是空管、天气和公司原因,其中天气原因占比29.54%。而在天气原因中,雷暴是影响飞行的最主要天气因素。闪电和强烈的雷暴电场能严重干扰通信联络。当机场上空有雷暴时,强烈的降水、恶劣的能见度、急剧的风向变化和阵风,对飞行活动以及地面设备都有很大的影响。雷暴产生的强降水、颠簸(包括上升、下降气流)、结冰、雷电、冰雹和飑,均给飞行造成很大的困难,直接危及飞行安全。同时雷暴会造成未进场航班在空域中长时间盘旋或绕飞,等待离场航班无法按时起飞,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
1 资料来源
本文对昌北机场雷雨天气的统计主要调用昌北机场地面观测实况报文,报文资料中包含地面风、能见度、天气现象、云、温度露点和修正海平面气压。同时利用地面观测资料中纪要栏的相关记录,对雷雨天气下对航班的实际影响进行论证分析。
2昌北机场强对流天气服务现状
强对流天气是影响飞行的最主要天气因素,雷暴及其伴随的危险天气都会对航班的安全以及准点造成较大影响。
现阶段,昌北机场针对强对流天气的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气象报文。包括实况观测报文、预报报文和趋势预报三种。
预报报文分9小时和24小时预报,由于受民航气象业务水平不足的影响,在预报强对流天气时,报文准确率往往不高,预报员只能用“TEMPO”预报雷雨天气的大概时段,而这种预报对于管制员和航空公司做决策往往意义不大。
机场警报。现今机场警报覆盖范围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场中心点50km范围内,另一类是与观测报文所覆盖的范围一致。机场警报虽然对雷雨天气有一定警示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雷雨天气都对飞机起降有影响,例如雷雨天气只覆盖在机场跑道侧边,本场虽能闻雷,但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都不会受到影响,这时候的雷雨机场警报对驻场用户来说则毫无意义,而对于异地签派来说则会造成不能起降的误解,影响航班的正常有序。
机场终端区预警,主要覆盖机场终端区或进近区域。终端区预警对于区域内的进离场航班保障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现阶段由于受服务模式的限制,电话或文字描述往往不能到达理想效果,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3雷雨天气下对航班运行的实际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雷雨天气过程都会对飞机起降有影响,同时即使在某一次对飞机起降有影响的雷雨天气中,也并非所有的时段都会影响飞机起降。
为论证这一观点,本文对2015年-2016年8月的雷雨天气过程分析,统计出近两年本场共发生106次雷雨天气过程,其中未直接影响本场的雷雨天气过程(定义为本场未出现中等以上降水,并且未出现低能见度和大风等伴随天气,下同)51为次,占总数的48.1%,而在近两年雷雨天气中,出现的雷雨总时数191为,其中未出现直接影响本场航班起降的雷雨总时数为112,占总数的58.6%(表1),因此如果我们将所有雷雨时段都用现今的机场警报覆盖,那无疑浪费了大量本可以正常起落的时间,因此若能采取更合理的方式发布雷雨信息,将为管制和航空公司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较少航班返航备降的可能,降低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的风险。
4探究气象服务新模式
为解决以上所提到的雷雨信息发布的问题,为航班正常运行争取更多的时间,本文将探索并提出机场警报发布新模式—三级机场警报模式(见图1,以使用R03跑道为例):
1级预计未来强雷雨区直接覆盖本场,造成中等以上降水、低能见度、风切变等伴随天气(图1红色区域)。
2级 预计未来强雷雨区未直接覆盖本场,但雷雨区在跑道延长线上,影响管制指挥一边10km以内和五边20km以内(图1蓝色区域)。
3级 预计未来强雷雨区未直接覆盖本场,只闻雷,但不在机场上空以及2级所规定的区域内(图1红色和蓝色区域以外的距离本场30或50km范围内的区域)。
图1机场警报三级模式说明(红色为1级,蓝色为2级)
同时在同一份机场警报里我们可以同时发布三个级别的预警,只需用相应的时间段分割开来,便可以区分开一次雷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所造成的不同等级的影响。
通过三级分类,可以让管制员和签派从等级上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未来雷雨天气可能的影响程度,而对未来的航班做出合理规划,真正做到真情服务。
5总结
本文采用昌北机场地面观测实况报文和地面观测资料中纪要栏的相关记录,对雷雨天气下对航班的实际影响进行论证分析,分析出现行机场雷雨预报服务模式的缺陷,开发出机场警报三级预警模式,从更合理的角度为气象用户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2015年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R].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6.
[2]魏学军等.雷暴对航空飞行的灾害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3(4).
[3]李科.雷暴对飞行安全的影响[J].应用方法论,2013(1).
[4]王晋岗.飞行天敌——雷暴[J].中国民用航空,2010,(10).
作者简介:迟鹏(1986-),男,汉族,吉林东丰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航空气象工作。
论文作者:迟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雷雨论文; 天气论文; 机场论文; 航班论文; 报文论文; 雷暴论文; 警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