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点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各地计划生育工作中在落实“三为主”方针的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三结合”的新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三结合”工作正在由点到面蓬勃发展。“三结合”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因此,回顾一下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在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总结,科学地进行讨论和论证,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其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地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三结合”概念的表述
以国家计生委正式发文为准,1993年5月12日, 在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相结合的经验的通知(计生厅字[1993]51号)的附件里,吉林省计生委的报告中提出:“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同年9月8日,在国家计生委关于转发《吉林省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走“三结合”之路的情况报告》的通知(国计生厅字[1993]308 号)中提出:“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以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开展生产服务,以帮助农民建设文明幸福家庭为目标开展生活服务,以指导农民少生优生为目标开展生育服务,在新形势下走出了一条抓紧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
1995年1月, 《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中关于“三结合”的提法是: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文明幸福的家庭结合起来。
1995年3月,在第5次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相结合。”李鹏总理提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创造的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同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经验很好,是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改革和新的发展,要充分肯定。希望各地在推广“三结合”方面继续探索,创造新的经验。佩云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提出:“三结合”即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相结合。”张维庆同志在1995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1995年8 月发表的《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中关于“三结合”的提法是:在广大农村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结合起来,通过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服务,首先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尽快致富,并带动更多的家庭少生、快富、奔小康。
此外,“三结合”在不同地方、系统和行业还有一些不同表述。1.1 地方。黑龙江省提出: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同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内蒙古自治区在1995年的计划生育条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总则部分提出:坚持同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同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四川省提出:在推行计划生育过程中,把生产、生活、生育有机地结合起来。1.2 中国计生协。协会开展“三结合”项目活动是从1989 年“农村妇女发展项目”开始的。协会“三结合”的内容是:帮助妇女增加收入、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相结合。1.3 军队、武警。军队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内容是,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军队的全面建设相结合,与干部战士的成长进步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1.4 企业。 吉林省企业“三结合”:计划生育工作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与建设职工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把计划生育工作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相结合,同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相结合,同丰富员工的物质文明生活相结合。
2 近年来“三结合”形成和发展阶段2.1 党的十四大后至1993年7月。
党的十四大后,佩云同志提出,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制约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在1993年7月全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 佩云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既要抓紧,又要抓好”做为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根本指导方针。这一时期,各地计划生育工作中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经验和探索。如:江苏盐城:从射阳县出现“少生快富合作社”到盐城市开展“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吉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开展家政教育和与妇女“双学双比”相结合的活动;四川:旺苍、苍溪等地的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经验和德阳开展“万名计生协会会员奔小康活动”;安徽金寨和湖北英山实施“贫困地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栽树”的方针;等等。2.2 1993年7月至1994年10月,这一时期,明确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要走“三结合”之路。
1993年8月,佩云同志在大连会议后视察吉林省计划生育工作, 肯定了农村走“三结合”之路的经验,在题词中称之为:“希望之路”。
1993年9月, 国家计生委转发了吉林省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走“三结合”之路的情况报告。
1993年11月,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在江苏盐城召开“研讨会”,杨魁孚副主任明确要求各地抓好“三结合”的调查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
1994年3月,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和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 肯定了“少生快富”、“三结合”的经验,提出了抓紧落实“三为主”,积极推广“三结合”的要求。
1994年6月,国务委员、 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同志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计生委主任座谈会,会上介绍交流了11个省开展“三结合”的经验,佩云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1994年9月,以联合国“人发”大会为标志, 形成人口与发展新的国际背景。中国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形成同时借鉴了国外有益的经验。
1994年10月,国家计生委在四川广汉召开了“全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讨会,17个省的23个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部分人口专家和省计生委主任参加了会议。
这一年,黑龙江、吉林和四川省的省委、省政府(黑龙江是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先后作出在农村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决定。其中,1994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标志着“三结合”工作作为政府行为得到高度重视,取得明显进展。2.3 1994年10月到今。这一时期,以《纲要》、第5次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及全国计生工作会议和计划生育白皮书为标志,“三结合”被进一步广泛推广和介绍。各地有关决定相继出台,其中省级决定有11个,它们是:除黑龙江、吉林、四川外,还有浙江、河南、江西、湖南、山西、河北、陕西、内蒙。还有至少7 个省级计生委专门发了“三结合”文件。“三结合”试点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显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强大的生命力。最近,即将发布中央10个部门《关于认真抓好农村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意见》,即将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经验交流会。
3 “三结合”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3.1 “三结合”的理论依据
“三结合”的三句话中,第一个结合:体现计划生育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第二个结合:体现现阶段“三大步”经济发展战略“达小康”的目标要求;第三个结合:体现促进家庭进步、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作一些理论论证:3.1.1 从政治理论上看, 它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努力使计划生育工作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的组成部分。3.1.2 从人口理论上看, 它符合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关系的原理,体现了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有机结合。3.1.3 从经济社会学理论上看, 它符合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促进人们自身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趋于和谐,同时,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3.1.4 从发展战略和方法论上, 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结合发展的理论。“三结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为计划生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社会环境,增强了计划生育长期、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利于推动“三步走”达到小康的战略目标的实现。3.1.5 从哲学理论上看,它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互相制约的对立的统一。“三结合”改变了过去那种孤立地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作法,是计划生育工作指导思想、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的转变。3.1.6 从群众观点看,它符合党的基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三结合”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强调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农民从切身利益中看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勤劳致富中去。3.1.7 从家庭发展和个人发展理论看,它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重视家庭发展,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和促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等等,“三结合”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最后,“三结合”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因此,它是正确的。同时,“三结合”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些同志主张,目前重在引导对“三结合”的方向、思路、工作方法上的转变。不必过多在概念表述上争论,也不必要求统一提法。在基层特别是对农民的宣传,也可引用简明扼要的提法,如“生产、生活、生育三结合”。
3.2 “三结合”产生的背景3.2.1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和发展的大形势要求计划生育工作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改革的思路。3.2.2 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抓紧, 又要抓好”这一总的根本指导方针要求既要完成人口控制任务,又要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3.2.3
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三为主”十年来奠定的基础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3.2.4
各地探索新发展中积累的新经验和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
3.3 “三结合”的几个要点提法3.3.1 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农民少生快富、 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使计划生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完成家庭计划和国家人口计划。3.3.2 本质:通过“结合”取得发展。 这是两种生产关系的原理和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体现。
本质要求:服务。(或曰“途径”)
不同观点有:本质是致富;是服务;是利益导向;是两种生产一起抓。3.3.3 立足点:(或曰“落脚点”)家庭。3.3.4 重点:帮助、扶持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率先致富。
3.4 “三结合”与“三为主”的关系3.4.1 是政府行为与部门行为的关系。3.4.2 如同“三为主”的推广过程,“三结合”是一个长期、 渐进的过程。3.4.3 “三结合”既有远期效益,又有近期效益, 与“三为主”效益紧密联系,或者说,“三为主”是“三结合”实现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3.4.4 两者面临共同的问题是:抓基层、打基础;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3.4.5 “三结合”更需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滚动发展。3.4.6 形成多样化发展形式、全面落实抓紧与抓好的要求。
收稿时间:1995-10
标签:文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