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稳定_金融风暴论文

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稳定_金融风暴论文

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中国经济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

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危机国家忽视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内部宏观管理失误、监管不力等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应引以为鉴的。

(一)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首先要高度注意国际资本的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际资本流动领域拓宽、规模扩大、速度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全球化、证券化等新特点,国际直接投资也越来越多地投向发展中国家。而国际金融交易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也为国际游资提供了便利条件。毫无疑问,国际资本的大规模、快速流动在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效率的同时,也使国际金融市场积聚的风险日趋加大,东亚金融危机肇始也是因遭受国际游资的袭击。其次,密切监测世界主要货币的走势。国际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不仅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发达国家至关重要,对开放度逐渐提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忽视国际货币形势变化的改革、开放是盲目的,迟早要出问题,东亚危机已证明了这一点。第三,及时改革汇率制度,灵活调整宏观经济举措,促进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协调发展,是避免本币直接遭受国际资本冲击的根本之路。

(二)在高速发展时期应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大量银行贷款投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外商投资和对外借款也不例外地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往往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应当高度警惕泡沫经济,引导国内外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防止股市和房地产价格过度高涨。

(三)对于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东南亚国家在其中央银行监管经验不足,措施不力的条件下,放松了外汇外债管理,加快了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进程,致使国内企业银行大举外债,进行外债内投、短借长用等,造成巨大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非居民可以较自由地参与本地市场交易活动,并有大量外国基金通过离岸业务、利用外汇远期、掉期和利率互换交易等,隐蔽地组织了在外汇市场沽本币(如泰铢)买美元的突然袭击。东南亚国家的实践证明,资本帐户过早开放,会使国内经济极易遭受国际流动资本的冲击。由此可见,建立稳健而有效率的国内银行体系、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和完善的中央银行监管体系,是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必要条件。

(四)应根据使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同时大体均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汇率制度,避免制度僵化,致使汇率过分偏离均衡水平。进入90年代,东南亚国家的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其中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存在着巨额赤字,此时这些国家未对汇率作出相应调整,而是坚持实行僵硬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由于近年来美元持续升值,造成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不断上升,严重打击了外贸出口。如泰国,1996年出口仅增长3%,较1995年下降19.5个百分点,当年贸易逆差高达16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3%,远高于国际公认的5%的安全线。1997年5月,泰国中央银行虽然抛出1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强力干预汇市,但仍未能抵挡投机者的袭击,最终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政策,但已为时过晚。这表明,只有在汇率无明显错位的情况下,充足的外汇储备才具有稳定的意义。

(五)应控制外债总量的增长速度,并注意保持合理的外债结构,严格控制短期商业贷款的比例。东南亚国家外债管理较为松懈,外债数量、结构和流向均严重失控。如泰国900亿美元外债中,短期外债占比达到40%,造成企业在短期内面临偿债率高,负担重的问题,难以充分借此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中国短期外债虽然不多,但应注意清理各种类型的隐形外债和到期外债,确保偿债率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

(六)中央银行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加强金融监管势在必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根据依法设立、合法经营、违法必纠的原则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取缔非法经营金融业务;通过对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监控,确保支付到期债务。

要大力推进以加强中央银行监管能力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调控体系。应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金融监测和预警系统,参与亚太及全球金融监管合作,研究建立应付突发性危机的机制和措施,增强抵御货币危机的能力。

(七)减少行政对银行业务的干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金融决策的透明度。不论是韩国还是东盟国家,政府对经济金融都采取了过度干预政策,韩国和印尼尤其突出。政府的干预,使韩国不仅出现了一个高负债率、高度集中的公司部门,而且形成了一个受保护的、缺乏效率的金融部门;而印尼则裙带关系盛行,造成许多商业银行不能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国内金融机构坏账不断增加。因此,要坚决摒弃政府的不当干预。当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恰当干预仍属必须;即使如此,也必须认识到不能过度直接干预。

二、中国对亚洲经济稳定作出的贡献

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爆发至今已历时1年之久,韩国未能幸免,经济大国日本又陷入货币贬值的不稳定之中,进一步加剧了亚洲经济复苏的困难。而中国自始即肩负起了地区大国的责任,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为促进亚洲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确保国内经济增长8%,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1998年,面对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出口竞争愈趋激烈的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中长期贷款,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国家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1000亿元,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的投入。毫无疑问,这将对带动亚洲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二)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危机发生1年来,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目前人民币汇率较危机前8.29的水平略有升值,这不仅对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缓解危机国家的出口压力,避免了本地区货币的轮番恶性贬值,为亚洲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有力地支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捍卫港元联系汇率制。

(三)积极援助发生危机的国家,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多种积极的援助措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和双边渠道提供了40多亿美元救援资金,对促进危机国家稳定金融形势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四)敦促日本采取积极的金融经济政策,促成6月中旬美、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为稳定亚洲外汇市场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三、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既有影响,也提供了机遇

(一)东亚危机爆发阶段并未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持续1年之久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对中国经济没有造成直接的冲击。

首先,中国从1993年开始就对国内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倾向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整顿混乱的金融秩序、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以及证券、期货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赢得了主动。

其次,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坚持了适合本国国情、稳妥渐进、综合配套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第三,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较为合理的外资、外债结构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危机对中国经济的间接影响逐渐显现

虽然金融危机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冲击,但是伴随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亚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

1.影响中国贸易出口

东亚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份进一步下调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原来的4.7%降为低于3%,全球需求缩小,抑制了中国出口增长,主要表现为对以日本为首的亚洲地区的出口减少。近年来,对亚洲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因此对亚洲出口减少无疑将影响中国出口的增长。

2.影响中国利用外资

中国利用外资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和从国际资本市场筹资。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最重要的方式,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是最主要的投资者。东亚危机使日、韩经济受挫,对外投资实力锐减,仅一季度,日、韩对中国投资较去年同期减少5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2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其次,对外借款大幅度下降,尤其外国政府贷款急剧减少。为帮助泰国、韩国及印尼遏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恢复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制定了一系列的援助计划,向国际金融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大量筹资(国际社会已承诺向泰、印尼和韩三国提供援助资金约1180亿美元)。有关国家政府可用资金减少,相应地也削减了对其它国家的援助,1998年上半年外国政府对中国贷款较上年同期负增长65.6%,对外借款负增长43.7%。第三,影响中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海外资金。中国主要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筹集海外资金。东亚危机造成香港股市大跌,在香港股市上的中国红筹股和国企H股受到较大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股票筹资的发行计划。

3.间接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东亚危机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的就业状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出口减少,相关企业生产受影响,造成部分员工失业。另一方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下降,新开工项目减少,新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应减少。在当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大量减员,集体和乡镇企业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出口部门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外商直接投资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减少,无疑加重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东亚危机对中国经济虽有影响,但更提供了机遇

东亚危机虽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其影响效应需作客观评价,应当看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东亚危机对中国出口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有限的,而且还促进了中国出口多元化,1998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出口大幅度上升,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4%、24.5%、33.3%和17.8%,而对欧洲和北美洲出口占中国出口份额已上升为18%和20.3%,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时还为中国利用欧美资金带来了契机。

货币贬值不是增加出口产品竞争能力的唯一途径。汇率只是影响出口贸易发展的诸多变量之一,其影响程度大小还取决于出口商品结构和劳动力成本。东亚国家货币贬值对中国初级产品出口冲击较大,但这部分产品占中国出口的份额较低,近年来大约为15%。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劳工成本,而东亚危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东亚危机也为中国吸引欧美资金带来了契机。东亚危机无疑加大了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安全性较低。相比之下,中国政治经济稳定,新一届政府坚定地推进改革,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同时政府对外资企业进口设备实行新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欧美跨国公司的投资。近年,美国及西欧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持续增加,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这些欧美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对外投资的潜力很大,且技术含量高,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重点。

(四)中国经济将稳定发展

受东亚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宏观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国有商业银行增加了对出口企业和中国企业的贷款支持。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的投入。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个方面分析,投资的较快增长弥补了净出口增幅减慢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总体来看,1998年中国经济仍将稳定增长。

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地区之一,并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稳定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