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妈妈“巧”教育,山里娃成了“洋”博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了论文,博士论文,妈妈论文,山里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4月16日,现年28岁、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王晨,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获得了生物与环境工程学博士学位。当晚,他通过越洋电话,把毕业的消息告诉了远在中国辽宁的父母。电话里,王晨感激地对母亲李秀梅说:“妈妈,我已经是博士了。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您和父亲辛勤培育的结果啊!”
那么,李秀梅和丈夫到底有什么高招,在贫穷、封闭的山村里把儿子培养成留美博士的呢?最近,笔者专程赶赴辽宁省义县农村,听这对质朴、善良的农民夫妇讲述他们的教子故事。
树立目标,激发儿子的学习热情
1980年春,王晨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台子乡,这个地方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王晨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王晨的母亲李秀梅曾担任过村小学民办教师,父亲王海山则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尽管生活在封闭、落后的山村,但是身为教师的李秀梅深知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所以她对子女的学习特别重视。就这一点而言,王晨与山村的同龄人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重知识、懂教育的妈妈。
李秀梅家教的最大特点就是言传身教,尤其在学习方面,为了给儿女树立榜样,她每天干完家务活,就坐下来看书学习、查资料、写教案;农忙时节,干完地里的农活,不论多累,她都坚持看书。在她的带动下,家里几个孩子从小都养成了好学的习惯。
王家的三个孩子中,学习主动性高、踏实肯干的首推王晨。他入学时只有6岁,那时,村里没有钱建学校,就把一个养猪场改造成了教室。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别的学校去了,但王家由于子女多、经济困难,只好让孩子上村里的小学。一天放学后,王晨回到家对母亲抱怨:“妈妈,学校原来是养猪场啊,怪不得教室里整天臭烘烘的!班里好多同学都转走了。”李秀梅明白孩子的意思,嫌学校条件差,也想转学。她暗自庆幸:孩子向往去好学校,这说明孩子肯上进啊!其实,从小在山里长大、吃尽苦头的李秀梅何尝不想让儿子到山外去上学?她知道,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她的内心深处始终埋着一个夙愿:那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们在这个穷山沟里过一辈子!
她想趁此机会激发儿子的学习热情,于是严肃地对儿子说:“县城里有的是好学校,妈妈也想让你去。但是那里学生的成绩都很好,我担心你去了之后成绩跟不上。如果你每次考试都能得第一,妈妈就送你去县城读书!”
小王晨眼睛一亮,问道:“妈妈,您说的话当真?”“那当然了!”李秀梅非常肯定地回答。为了去县城读书,王晨学习起来更用功了。
文昌宫小学是全县教学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当时成了义县许多孩子向往的“知识殿堂”。为了激励王晨,李秀梅决定带儿子到文昌宫小学参观一次。
一个星期天,她对王晨说:“走,儿子,妈妈带你去旅游。”王晨高兴地问:“妈妈,咱们去哪儿啊?”李秀梅说:“去县城文昌宫小学。”王晨一听,顿时兴奋不已。母子俩乘车来到县城,下车后步行去文昌宫小学和县一中。
王晨跟着妈妈走进文昌宫小学的大门。看到美丽的校园、气派的教学楼和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他兴奋极了,赞叹不已。在回家的路上,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对李秀梅说:“妈妈,我一定争取考第一!到时候,您可得说话算话啊!”
这次“旅游”让王晨亲眼目睹了好学校的风采,他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上课全神贯注地听讲,作业一丝不苟地完成。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并跃居班里前三名,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别突出,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
积极帮助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
课余时间,王晨喜欢一个人到山上玩,看漫山遍野的花草,摘野果,闻花香,快乐极了。
有一次,王晨在山上采了一串野葡萄,把它拿回家问妈妈:“这能吃吗?”李秀梅一看有些生气,心想:你不好好学习,乱往山上跑什么?再说,一个孩子在山上不安全。于是,她对儿子说:“你认真读书就行了,其他的管那么多干吗?山上很危险,经常有狗熊出没,以后不要再去了。”
王晨见妈妈反对他上山玩,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偷偷跑到山上玩,并采了许多野生山药。回到家里,他又问妈妈:“这些是我在山上挖到的,它叫什么?有什么用?能吃吗?”这回李秀梅告诉了儿子:“这是山药,不仅可以吃,还有保健功效,而且可以做成美容化妆品。”王晨一听来了精神,立刻央求妈妈教他制作化妆品。看到儿子的幼稚劲儿,李秀梅笑着说:“制作化妆品很复杂,咱家没有那样的设备,只有大城市里才有。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这样的事情一连发生了多次,李秀梅发现儿子对身边的东西,特别是对山里的动物、植物十分感兴趣,而且观察细致,善于思索,她暗暗高兴,心想:既然孩子对花花草草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何不给孩子提供方便呢?如果在生物方面多加引导,把儿子培养成生物学家也好啊!
从此以后,每逢周末,她都放下手中的活儿,带上干粮,领着王晨上山,教他认识山上的各种动物、植物。李秀梅的做法被村里人视为“吃饱了撑的”,但她毫不在意,一如既往地坚持了好几年。在妈妈的引导下,王晨9岁时就已经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几百种动物,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王晨读小学三年级时,从山上采了好多松油,一回到家,他就问:“妈妈,你快来看,这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李秀梅看了看,说:“这是松树上的松油,古时候没有电灯,也没有煤油灯,人们就用它来照明。”
“是吗?那我做一盏松油灯,不就可以为家里节省好多电吗?”王晨兴奋地说。
李秀梅说:“那种灯现在都不用了,因为它的光暗,不实用。”
王晨听完后,当时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秀梅喊王晨吃饭,王晨不应。李秀梅推开儿子的房门一看,只见桌上放着一盏像模像样的松油灯,正在发出橘黄色的光芒。她惊喜地问:“儿子,这是你做的?”王晨自豪地点点头。
学习孟母缩短教育资源差距
1993年5月,李秀梅到县城看望亲戚,无意中认识了一位县一中的老师。在闲聊中得知,这位老师的孩子在县一中读初二,成绩很好。李秀梅突然有了让王晨跟县一中的同年级学生比一比的念头。于是,她笑着对那位老师说:“我儿子也读初二,在学校里成绩也不错。你能不能把你们的试题借给我一份,我想给儿子做个测验。”
老师同意了。李秀梅特地跟着这位老师跑到县一中,要了县一中期中考试的语、数、外三份试卷。回家后,她找了一个星期天,把王晨关在家里考了一天。
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在乡中学次次考试成绩都排名第一的儿子,居然在这次测试中有很多题目不会做。考出的成绩,在县一中最多是个中游!
“这就是城乡教育的差别啊!”面对这样的结果,李秀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等丈夫回到家,她跟丈夫商量:“我们有三个孩子,总要培养一两个孩子成材吧!老三的势头不错,好好培养是有前途的。这次,我拿县一中的试卷让他做了做,结果与县一中的孩子一比,他的学习成绩只能算是中游。这孩子愿意学,肯上进,咱们别耽误了他,把他送到县城中学读书吧!”
夫妻俩一合计,孩子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便决定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到县城条件最好的学校去读书。
1993年9月,李秀梅与丈夫王海山抛下乡下的旧宅,在县城租了一套两居室住了下来。王晨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县一中。为了孩子,夫妇二人分头打工,王海山去信用社看大门,李秀梅到县林业局招待所当清洁工:洗被子、拖地、打扫卫生……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刚搬到县城时,一家老少7口人挤在两居室的房子里。再过一年,王晨就要中考了,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李秀梅特意把阳台改造成了简易书房:把一只木箱倒扣过来,就是书桌;摆上一个方凳,墙上吊一只30瓦的灯泡。每天晚上,王晨就伏在这个木箱上学习。
亲情关爱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王晨进了县一中,那是如鱼得水。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精辟、生动的讲解,他学习起来劲头十足。
一天深夜两点多,李秀梅一觉醒来,发现王晨趴在木箱上睡着了。她心疼地把儿子抱上床,让他脱衣睡觉,可王晨醒后却痛哭流涕。李秀梅吓坏了,以为儿子病了,急忙问:“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快告诉妈……”“我不是不舒服,是作业还没有做完呢!”王晨一边解释一边擦眼泪,然后赶紧穿上衣服,起来做作业。李秀梅心疼儿子,也披件衣服坐下来陪他。
看着灯光下儿子瘦弱的小脸,李秀梅想:这么繁重的脑力劳动,不给儿子增加营养怎么行?于是,她起身去厨房,摸出一个鸡蛋,磕在碗里,又加了些白糖,用开水为儿子泡了两个“溏心蛋”。以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说,这已经算是家里最有营养的“补品”了。王晨吃了“溏心蛋”后,对妈妈说:“我感觉心里特别舒服,马上有了精神。”李秀梅明白,儿子正在长身体,很需要补充营养。此后,她每天都要为儿子做一个“糖心蛋”。
上了高中,王晨的学习压力更大、学习任务更重了,又赶上正是发育、长身体的时候,他常常感到头晕目眩。晚上做作业时,趴在木箱上睡着的事经常发生。李秀梅看儿子这么辛苦,想多挣点钱给儿子改善生活,于是她又到另外一家旅店兼职做清洁工。
1997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李秀梅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往另一家招待所上班,不料被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撞倒,当即不省人事,幸好抢救及时,没留下大碍。当时,王晨正在读高三。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后都到医院病房,为妈妈端茶、喂药、倒痰盂。住院时,亲戚朋友送来了鸡蛋和营养品,李秀梅舍不得吃,省下来准备给儿子以后吃。她高兴地对王晨说:“妈好了以后,好好给你增加增加营养。”
在妈妈的精心照顾,王晨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学习更加得心应手。1997年2月,王晨走进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考场,夺得二等奖。在同年高考中,他以623分的优异成绩登上锦州地区理科状元宝座,被北京大学录取。
面对孩子取得的优异成绩,李秀梅夫妇十分欣慰。在王晨赴京读书的前一天,夫妇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爸爸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恒心的孩子,十几年的拼搏才有了今天,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记住,在求学的路上,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王晨用心铭记着爸爸妈妈的话,学习上依然不忘奋力拼搏。
有耕耘,必有收获。2001年,王晨获得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学士学位,并留校读研究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王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寒暑假也不回家。就这样,一连两年多李秀梅都没见到儿子。恰巧这一年,王海山所在的单位派他随车去北京买一辆吉普车,李秀梅也“沾光”跟着去看了看朝思暮想的儿子,给儿子带去一筐新鲜鸡蛋。王晨看到妈妈送给他的鸡蛋后,高兴地说:“还是妈妈了解我,知道我最爱吃‘溏心蛋’!”
2004年,王晨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之后,他申请去美国读博士。当时,美国有4所大学向他发出了邀请信。因康奈尔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是世界一流的,并且愿意给他每月1500美元的全领奖学金,王晨最终接受了该校的邀请。
众所周知,美国博士的毕业率相当低。王晨在异国他乡依然刻苦钻研,在蛋白质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被全美发明家协会授予“学生发明者”荣誉称号。今年4月中旬,王晨完成了博士课程的学习,并以所有功课都是A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学位。
2008年4月底,王晨回国。他回到家乡看望了父母和姐姐,他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将来走到哪里,父母亲情的雨露是我战胜一切困难的永恒动力。”
标签:王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