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综述_国家经济论文

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综述_国家经济论文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概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要论文,安全问题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涵义

李少军认为,所谓经济安全,就是国家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何方认为,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其含义就是保障国家经济(包括科技)发展战略诸要素的安全,使之在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使用中能维护国家利益并争取优势地位,特别是保护本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把经济安全看做是维护本国合法权益、争取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环境以创造有利条件以消除贫困加速发展等。

雷家啸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经济整体上的安全性,即不致因为某些经济问题的演化而使国家损失过多的利益、或使本国经济受到来自国内外过大的打击。对中国来说,主要指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固,能够抵御大的天灾人祸对经济的打击;中央政府在体制转轨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经济生活,经济能够健康地运行;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形成并保持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不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在培育新的经济秩序过程中能够抵御和补偿大的非正常的人为干扰。

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

张骥认为,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与国家安全观的转变相关联。受到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国家安全的基点由军事转向经济,在新科技条件下,过去那种仅仅靠军事力量定胜负、以军事力量保国家安全的观念已经过时,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以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时代,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能迅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国家安全就有保障;反之,如果跟不上新科技革命,经济就搞不上去,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就会失败。目前,国家关系的主战场已由军事政治让位于经济科技,各国在经济科技领域里的矛盾和摩擦愈加激烈,军事对抗和冲突大大缓和。

刘中民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提出与国家主权观的变迁有必然联系。主权是作为传统国际政治基本单位的国家所固有的国内最高管辖权和对外独立权、平等权与自卫权。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因素已成为国家主权大小及其实现程度的重要变量之一。高技术制约着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信息革命对各国在内政、外交及军事上的主权及其控制和实施的权力都提出了挑战,先进的技术使许多国家的目标暴露无遗,地理疆界正面临着无形的侵蚀与威胁,科技落后的将使主权安全保障倍受威胁。太空与海洋技术同样使得传统的国家主权界定模糊化,这就必然导致国家安全观向经济技术安全方向转变。

夏春滢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提出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转移的必然结果。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更替及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已从军事力量转向科技力量及由其决定的经济力量之上。国际较量的主战场已经开始转移。从军事竞争转移到高技术、新技术主控权,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主控权,信息的主控权的争夺上。国家安全领域由单纯的军事领域扩张到经济和技术领域。发达国家不仅把别国技术和经济优势看着是对自身安全的挑战,而且利用这种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上的不等价交换,攫取超额利润,施加影响。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和平演变的危险归根到底源于技术和经济落差太大造成的。军事较量的主要功能已由直接利益扩张的手段变为维护利益的手段和实行技术经济扩张的后盾。

李少军认为,经济安全的提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分不开的。以往,在国家经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国家只要守住大门,经济就可以不受干扰地运行。现在,任何国家的经济与世界市场都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是独立力量,它的运行要受到许多国家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仅守住国门是不够的,还要保证国内的经济不受任何外界的不利因素的打击,因而经济安全问题就提出来了。

三、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

张胜军认为,经济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首要位置。竞争性的经济安全利益在冷战后调整的国家利益中占据重要位置。冷战后,体现在国际组织中的国家利益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从以安全领域的合作为主转向以经济领域的合作为主。随着多数国家的安全系数提高和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经济安全对国家对外政策有两个后果:一是国内经济利益日益卷入对外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形成强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二是政府中的经济部门日益卷入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使国家在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时更加小心谨慎,甚至附加更严格的条件。

卫林认为:经济因素在制约世界格局的作用中,已取代了军事占主导地位。冷战后,美、欧、日争夺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立即上升为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国际主要矛盾。日本出现了以“经济霸权”取代美“军事霸权”,“建立日本经济力量控制下的和平”的趋向,一场以瓜分全球财富和权力再分配为目的的经济战已经开始了。冷战后期,争取和平与共同发展两个相关联的主题仍然存在,但侧重点已经有所变化。苏联解体后,核威胁减轻,世界总体和平将维持下去,这一前景使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发展经济的意义和作用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因而争取共同发展成为全球人民迫切要求的时代主题。争夺霸权的方式和手段,已从战争暴力演变为以军事威慑为后盾,通过经济扩张和文化渗透来逐渐控制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将经济安全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支柱”,从今以后,外交政策是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外交政策,国家安全比任何时候“更与经济紧密相联”,经济安全利益已经置于军事安全利益之上,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已经被确定为外交的中心任务。

何方认为,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济安全的地位空前突出。在新的形势下,有关安全的概念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随着经济成为重点,经济安全被大为加强,地位日益突出。这就突破了传统的以军事内容为主的安全概念,意义将是深远的。两极格局解体后,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已被置于前位,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各国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国在决策时优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外交、情报等,也都更多地在为经济服务。维护经济安全的斗争已成为国际间斗争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安全上,它的利益也是遍布全世界,为了开拓市场可以四面出击,威胁和损害别国的经济安全。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仅存在于南北之间,也存在于南北各自内部。发达国家间除激烈的竞争外,还争夺地区以至全球的主导权。由于几个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还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它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安全的影响最大,它们间的矛盾也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只使用经济手段,已经很难同政治安全以至军事安全领域的斗争截然分开。

刘中民认为,经济安全已构成当今国际关系安全内涵的重要内容。安全是指免受各种破坏性行为或异已力量威胁的状态,冷战后国际社会的发展及其所导致的安全因素多元化、安全利益一体化以及安全问题的非军事化使得经济因素走出国际关系的幕后,成为直接地制约安全的独立力量。随着无所不在的跨国经济技术资金及人才的交流与融通,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来临及经济生活全球化的趋势的出现,当今的国际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对抗和军事攻守关系,而是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多层次关系构筑而成的相互依存网络。当今的国家战略,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冷战后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集团及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矛盾几乎均以经济为中心而展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各国对外战略的根本选择。

四、影响本国经济安全的因素

何方认为,少数西方大国的保护主义、歧视政策和霸道行径是当前国际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

王丽丽认为,经济安全威胁来自于国际合作中彼此付出代价的差异性引起的利益冲突。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因其较大的依赖性在冲突中往往成为遭受损失的一方,发达国家在利用相互依存的态势扩大自己的权力、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同时,还高唱“在相互依存中各国应通力合作”。高度发展并日益深化的相互依存把各国连在一起纳入它的体系,使各国的安全,尤其是经济财富必须依赖于其他国家,使得一国要做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别国的行动和政策。付出代价大的一方则极易受制于对方,难于保证本国经济的安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随之而来。

论者还认为,对经济安全的直接威胁来自各种国际经济渠道,如贸易、投资、金融等。随着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为一国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一国经济对外敏感性和脆弱性。国际贸易方面,经济安全问题产生于过度进口对民族工业的威胁,国际投资领域的安全问题主要牵涉到一国经济的长期独立地位。国际金融方面,集中在本国金融的稳定或使其朝向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面的变化。经济安全不是产生于相互敌视的国家,而往往是产生于相互依赖或国家利益互补的国家之间,有时相互依赖越深,相互造成损伤的机会就越大,潜在的安全问题就越严重。

雷家啸认为,导致一国经济非安全因素分别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本国的经济制度、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结构性缺陷”;二是在既定的有缺陷或无缺陷的“结构条件”下,来自国内各方面的过大的“非正常干扰”;三是在竞争的国际环境下,来自国外的一国对另一国家经济利益的“侵害”。而当前危害中国经济安全的因素表现在:耕地锐减、技术落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相对降低使国民经济基础遇到严重挑战;地方保护主义、金融违规、经济集团犯罪、官员腐败导致的经济的非健康运行;发达国家设置各类“壁垒”,一些产业和一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削弱等。

顾海兵认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市场、产业、金融和信息四个方面。市场安全受到外贸比重,关键产业原材料进口比重、支柱产业商品出口比重、敏感消费品比重、走私进口货比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安全受到外资比重、外资企业产品总额比重、外资专利许可量比重等方面的影响;金融安全受到外资金融机构总资本比重、外资金融机构经营额比重、外债比重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安全则受到外国人来华数量、外籍员工数量、国际互联网国内用户增长率、国内企业情报安全意识强度、三资企业注册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安全度取决于各类安全指标的综合。

五、确保本国经济安全的措施

王丽丽认为,保证本国的经济安全,必须反对不平等的合作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技领域,力量都弱于发达国家,其简陋的基础设施、通讯设备、不完善的社会体制、有限的财力等都大大削弱了整个国家综合国力,使发展中国家在相互依存中经济的敏感性及脆弱性都大于发达国家。在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应在享受互相依存带来的利益的同时,要尽力摆脱发达国家强加于自身的限制,致力于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互惠互利以确保本国经济的安全运行。

雷家啸认为,要确保我国经济安全,一是要切实注重保护环境和耕地。要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土地法、环境法,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首长对保护可耕土地的法律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要千方百计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三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配套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技术能力,从而增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四是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引进外资的经验教训,采取更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引进政策策略。五是要积极对待发达国家设置的各类管理壁垒。六是要解决地区封锁、地方保护,关键是改革企业的纳税制度。七是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进程,严肃金融纪律。八是认真治理侵占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效益流失的问题,真正落实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九是要严肃法纪,严厉打击集团犯罪的主谋者或组织者和支持者。最后要坚决杜绝个别高级干部的贪污腐化和滥用职权现象,重点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顾海兵还特别强调,维护中国经济安全要把握好对外开放程度,进口应以高技术为限,出口应以最必要的进口为限。

标签:;  ;  ;  

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综述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