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艺术的魅力论文_谭小军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艺术的魅力论文_谭小军

摘要:狭义的园林建筑,是指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建筑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园林中的建筑”,它要求园林中的建筑或者构筑物能够满足行走、眺望、游览、居住等多项功能。本文所述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主要是指在中国古代建造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也包括建于现代但具有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在园林中供人游赏休憩并构成优美景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魅力

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建筑因沿袭了土木结合的技术方式,同古埃及、西亚、印度、爱琴海和美洲组成了世界六大古老建筑体系。中国的建筑经历了几千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建筑的形式结构上发掘出时代的特征和历史上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建筑这个体系中,中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又极具特色,它反映了中国文人不同于庙堂之上的另一种思想状态和审美倾向,“中国古典园林语言不同于中国其他建筑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环境、位置布局、装饰造型、功能定位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得以积累园林建筑营造的多方经验,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所使用。

1传统美学对于园林建筑审美的影响

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讲究自然脱俗、清新雅致,这种审美特征便是明显的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具体从多个方面加以体现。首先在传统美学的影响下,中国的古典园林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下的自然之美。在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这种设计理念与欧美的古代艺术风格明显不同。中国的建筑师门在进行设计时,注重对周围环境的把握,通过对周围山川地势、气候条件、植被特点等进行综合考察,依山傍水,与自然充分相容,不论是假山池沼还是亭台楼榭,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体现出了自然之美。

如果这种自然美只是传统美学中的基础之美,那么对于仙人崇拜而形成的超然之美便是对这种美学意境的升华。据考证这种设计风格最早起源于汉代。彼时设计的园林中,有很多高大华美的“楼观”,它们大多具有多层的耸立结构和凌空的冲击体势,而楼观、高台、门阙、回廊等更是相互纵横,具有“体天象地、包蕴山海”之气势。这与当时人们对于仙人文化的崇拜具有密切关联。人们认为“仙人好楼居”。因而,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美学追求将有限的建筑空间延伸至无限空间中,以使楼宇和天体世界形成对应。这种美学意境对于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传统美学的影响下,古典园林的建筑审美意境不断发生变化,为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基本形式

2.1亭

亭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建筑。园林中的景观亭,一般是用来逗留赏景、小憩片刻的场所,其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用于园林中的任何地方[4]。亭的主要功能是点缀园景、供人驻足赏景和乘凉避雨的。《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子的结构简单,一般柱间通透,有些柱身下设半墙。亭子以其玲珑剔透、轻盈多姿的建筑外形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景观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亭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每个园林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亭子存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亭的造型丰富多彩。按平面形式分,有多边形亭(如三角攒尖、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亭(如蘑菇形、伞形)、异形亭(如扇形、十字形)、组合亭等。按立面造型分,有单檐、重檐和三重檐亭。单檐亭的造型比较轻巧,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多檐亭则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较为多见。按建亭的位置分,有山亭、水亭、桥亭、半亭、廊亭等。此外,南北方地域差异的存在,导致建造的手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北方的亭子一般屋角起翘较低、屋面平缓,用料粗壮,色彩艳丽;南方的亭子通常屋角起翘较高且屋面较陡,用料比较纤细,色彩大多为青灰。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集中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有民族特征的屋顶形式的精华部分,造型挺拔,形象丰富多彩,气势生动空灵。亭子的造型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飞动之美的气韵,将飞动之势隐于静态之中,体现了有限园林建筑空间中的景观审美无限性。

2.2廊

廊,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的一种“虚空间”或“灰空间”建筑形式,一般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复杂、不太厚实的屋顶构成。廊既是联系各类风景园林建筑的脉络,同时更是引导游人欣赏各个景观节点的重要导览线。廊的一边或两边通透,利用列柱、墙楣构成了一个个取景画框,形成景观通道,引导游人的视线到达最美的景观点,可起到让游人步移景异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廊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其特点是可长可短、可直可曲、随形而弯、依势而转,造型别致,高低错落。游人行走期间可行可歇、可观可戏,亦可以体会到地形的曲折变化、地势的起起伏伏。廊多布置于两个风景建筑或观赏景点之间,使园林空间层次丰富多变,成为园林空间联系与划分的一种重要手段。廊的外形有很多,但基本结构都一样。常见的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爬山廊、水廊、桥廊。其中,水廊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因为其紧贴水岸边或完全凌驾于水面之上,廊基一般位于水中,廊的平面也几乎是贴近水面的,形式大多是沿着水岸的形状自由展开,顺自然地势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游人漫步水廊,左右环顾,仿佛置身水面之上,别有一番情趣。

2.3桥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桥,兼具交通和赏景的双重功能。许多造型优美、建筑位置恰当的园桥,都成了著名的风景点。桥的造型变化丰富,有平桥、曲桥、拱桥等。在实际造园中,面积较小的园林一般是以平桥为主,常贴近水面设置,以营造凌波行走之意境;中尺度园子常以曲折之桥跨越水面,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丰富水上景观;大尺度园子则多将园桥处理成独立的景观建筑,成为园中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其形式、用材就较为严谨,造园之初也要多加考究。

2.4墙

墙是用于围合或分割建筑空间的主要构筑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景墙的形式开始逐渐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景观节点。在中国传统园林之中,景墙多用于围合与分割园景空间,衬托或遮蔽不良景物,达到《园冶》中所说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景观构图效果。中国传统园林中景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墙上常设有漏窗,窗景多姿;墙壁上也有艺术装饰图案或者是文字刻绘。为了有效的组织园景,实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空间构图变化,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各种景墙,讲究恰到好处地开一些不设门窗隔扇的墙洞,形成空窗和洞门,构成美丽动人的框景画面,起到丰富景深层次、扩大景象空间、增添游赏情趣、引人入胜的效果。

结论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造园理论和建筑实物,如何利用好这些理论对我们传承中国文化是尤其重要的。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文化运用在现代城市环境中责无旁贷,对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解释,才能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学[J].现代交际,2017(16):92-93.

[2]唐国锋.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作用分析[J].建筑知识,2017,36(9):165.

[3]陈宓,梁卫格,苑韵.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生态美学智慧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2):169.

[4]叶郁,宗菲.“和”: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下的古典园林气韵[J].建筑与文化,2018(6):160-161.

论文作者:谭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艺术的魅力论文_谭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