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陈云彪

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陈云彪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思南供电局 贵州铜仁 565100)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种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电能资源,大众越来越关注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成了评价供电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在配电带电检修环节有所创新,减少这方面的失误,减少停电情况,这些都是有利于电力能够安全稳定的发展,不断创收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证在实际工程中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配网带电作业;全过程;安全管理

一、配网带电作业的特点分析

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是确保电网建设的基础,但随着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增大,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确保电网管理的高效性与安全性,为此在现有的电网基础上,借助高效、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形成新的智能配电网。新型的智能配电系统本身具有自愈控制与电力信息互动的诸多优势,可以极大的提高电网的配电效率。此外,智能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极大的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增强其配电效果与配电可靠性,实现配电管理水平的飞升。此外,当电力网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智能配电网可以借助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实现故障的迅速报修,以便于工作人员迅速的解决相关问题,保障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在不影响正常通电状态下对配电线路、设备等进行检修,就是我们常说的配电带电作业,这种电网运行维护的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在检修的过程中向用户不间断地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受到用户的肯定。根据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可以将配电带电作业划分为等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以及中间电位作业。所谓等电位作业即工作人员在开展配电带电作业时,人体与高压带电部位会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当这些设备与人体的电位一致,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会有电压或者电流产生,因此为了安全考虑,工作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但由于配电线路和设备排列较为紧密,以防护电流危害为主,故不采用等电位作业的方式。在接地杆塔上,工作人员需借助绝缘工具来进行的检修工作,这样就是所谓的地电位作业。此维修过程需要维修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与空气间隙的安全距离,同时也要确保绝缘工具长度在安全范围内,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电压问题。而中间电位指利用绝缘工具来进人高压电场中出现故障的范围,这个过程中人体和地电位和带电体均不直接接触。在实际的配电带电安全管理中,要关注的是地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

二、配网带电作业的分类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检查和维修。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带电作业的内容可分为带电测试、带电检查和带电维修等几方面。带电作业的对象包括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带电作业的主要项目有:带电更换线路杆塔绝缘子,清扫和更换绝缘子,水冲洗绝缘子,压接修补导线和架空地线,检测不良绝缘子,测试更换隔离开关和避雷器,测试变压器温升及介质损耗值。带电作业根据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等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带电作业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等电位作业:作业人员进入带电设备的静电场直接操作,使自己身体的电位上升至带电部件电位,且与周围不同电位适当隔离,这时人体与带电体的电位差必须等于零。

2、地电位作业:指人体处于地(零)电位状态下,使用绝缘工具间接接触带电设备,来达到检修目的的方法,地电位作业属于间接作业。

3、中间电位作业:指人体处于接地体和带电体之间的电位状态,使用绝缘工具间接接触带电设备来达到其检修目的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配网带电作业的安全问题分析

1、不停电作业是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配网检修模式,特别是在现有配电网架结构情况下,大力推广综合不停电作业是提升供电可靠性、增加售电量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虽然公司系统配电带电作业次数逐年大幅攀升,但与国网、南网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目前一些分局不具备开展带电作业能力,一些大型、复杂的带电作业项目开展较少,个别带电作业化率均在10%以下,偏远的供电分局带电作业数量有待提升,带电作业工作整体推进不均衡。

2、公司系统配电带电作业存在工作不平衡和区域性差异,带电作业人员和车辆分散在各基层分局管理,且未设置专业班组,存在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开展作业项目较少、协作能力不强、人员短缺、车辆机具维护保养不当等弊端,加之部分人员思想观念认识的局限性,带电作业人员与配电线路运检人员混岗情况长期存在,不利于带电作业工作的开展。因此,针对公司系统配电带电作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公司系统配电带电作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履行社会责任。

四、配电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技术要点

1、馈线自动化建设技术

1.1线路建设。线路建设的种类不同直接影响了电缆的建设方式。另外,在而对电缆混合线路与缺乏众合闸的架空线路,可以采用集中化、自动化的方式建设馈线线路。

1.2隔离故障区域。在馈线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为的配电故障,为了进一步减少馈线建设过程中对于拟建设区域的配电影响,确保主干上的配电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人员将用户故障区进行隔离,并采用分界开关确保主干线路区域的正常业务运行。

1.3辨别故障点。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确定故障点的具体位置,使用具有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设备对线路进行智能化与自动化分析。拟建设区域的配电主站工作时,可借助自动化建设技术对各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当配电终端发生故障时,实时检测系统根据电力配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与发生原因。工作人员根据预警信息与工作经验,判断故障的具体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并携带相关的设备到故障发生处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此外,在故障排除时,工作人员可采用分界开关将故障区与非故障区进行隔离,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配电业务。

2、分界开关安装技术

电网系统整体具有联动性,当故障发生时会影响电网的整体配电功能。为此,可通过在用户区两侧加设分界开关的方式,最大化降低故障区对于整体电网的影响。当用电户发生线路短路时,位于变电站的出线断路器可以及时的监测出电路上参数的变化,确定其发生短路故障后,迅速自动化分闸,避免短路故障影响的扩大。当出线断路闸起作用前,相应电网负荷开关就会预先断开,实现故障点的有效隔离。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开关,加强故障分离效果。而当用电户发生接地故障(单向)时,分解开关自身的智能化系统根据数据参数的变化实现自动分闸。其中分界负荷开关在感知到参数的不正常变化后,直接将故障分界,减少故障区对主干线的配电影响,避免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以便将故障发生后对于电网的整体影响降至最低。

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配电网络的建设,促进了其配电效率的提高,无论是对接入方式、接入设备以及相关元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利用自动化技术建设配电网络系统时,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带电作业守则,确保排除故障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保障自身的安全与电网的安全,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配电服务。

参考文献:

[1]秦凯.配网自动化对配电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8(27):109-110.

[2]孙海滨.城乡配网自动化规划及改造的问题分析[J].通讯世界. 2019(12):347.

[3]刘文耀.配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 2017(29):367-368.

论文作者:陈云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  ;  ;  ;  ;  ;  ;  ;  

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陈云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